APP下载

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5-14洛旭

党的生活·青海 2018年10期
关键词:档案资料资料贫困户

洛旭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确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要达到精确帮扶,必须要建立精准的贫困人口档案资料。就目前来看,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很多地方的部门、乡村重视做,轻视信息库建设,硬件工作做得较多,有效地促进了贫困户的识别、制定帮扶措施的开展,使脱贫和贫困退出工作有条不紊。相对于软件工作来说,做得较少,一线信息的采集不足,工作日志不完善等等,给扶贫攻坚的督促检查、经验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以及工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使精准扶贫工作的信息史料和经验教训系统地整理归类,形成不同程度的历史资料的缺陷。本文就当前扶贫攻坚工作中的档案管理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和操作缺陷,进行了初浅研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一些具体方法和完善的工作措施,希望对提高精准扶贫工作的档案管理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性,给各地乡、村和相关工作部门的同行在工作实践和具体操作中提供借鉴。

一、充分认识完善整理扶贫档案的历史意义

2018年是全国范围内精准扶贫工作的攻坚之年,许多地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把精准扶贫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政府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和乡村组织逐步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系统化工作机制,实行单位包村、干部包人、定期走访、专门扶持的工作方法,在贫困户的认定和建档立卡、实施扶贫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就业扶贫、生产扶贫、贫困救助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上半年的工作总结督促检查中,发现多数地方近几年的扶贫工作做得不少,信息档案材料不足,精准扶贫工作档案不完善,信息库建设缺陷较多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各地必须行动起来,针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自查和推广经验的信息资料的丢失、短缺等状况,及早整理,完善充实,提高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水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区别标识认定,扶贫措施办法的完善,相关政策的落实等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和经验、教训,都应该客观真实地记载下来,彪炳史册,垂鉴后世。尤其是互联网卫星通信技术、智能手机等高新技术媒体的普遍应用,对扶贫工作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是很大的促进和支持。档案资料不全,一手材料较少,图像不多,凸显了对扶贫档案工作不重视、组织指导不力、工作督促检查不到位的工作缺陷,需要各地各部门在自查的基础上,迅速整改,充分认清新形势下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来个回头看,查找问题,明确不足,做好下一步工作。

二、扶贫档案整理组卷过程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指导思想的误区

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各地没有把档案资料的归类组卷当做专门的工作,由档案管理部门统一组织、指导,而是一盘散沙似的通过办公室或资料员做好一些制度文件的存放。在工作的督促检查和经验交流、资产整改的过程中,一般只是针对工作结果,而对档案资料工作的建设过问较少,没有系统的评价考核内容和具体办法。同时,精准扶贫工作的档案管理机构和专门人员、设施设备都相对不足,指导思想上显得不重视,轻管理,因而造成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不高,进度迟缓,效果不好。

(二)缺乏具体工作的史料

在工作督促检查中发现,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资料相对完整,主要缺乏工作实践的历史资料,比如,贫困户的认定过程中的公示和群众代表的表决发言现场的视频资料和相关报道,大多数地方都没有及时的录制和归类存档;又如,关于扶贫政策的学习、落实和具体扶贫措施制定、实施的系统连贯的工作实践资料不全,表现在文字资料多,视频资料少,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不系统,不衔接,形成了实际工作说什么算什么,没有史料印证的尴尬现状,更不能指导精准扶贫后续工作的开展。

(三)大数据技术利用率不高

目前,政法、国土、统计等部门在开展工作中,普遍采用执法记录仪,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技术的及时、便捷、高效和真实的优势,发挥其信息采集的积极作用,为事件发生的取证争取了有利时机。目前,精准扶贫工作中,还没有配发专门的工作记录仪,应用最多的也是工作人员用手机进行拍摄和录制视频,受功能和设备资料容量的限制,很多视频资料不能足够保存,丢失较多,专业程度较低,显得扶贫工作资料信息采集的大数据技术利用率不高,信息资料处理分析不够专业。

(四)档案内容不系统

由于绝大多数的乡村、部门的档案资料人员都是兼职,档案管理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思想不重视,只是对上交的信息资料简单存放,没有进行专门的归类整理,因此,资料的系统性很差,不能满足档案组卷整理的技术要求。档案内容不系统不完整的状况非常明显。

三、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档案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机构,购置设备,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精准扶贫工作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内容,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条件下,还采用传统的人工搜集资料、归类整理进行组卷的档案管理办法,显得非常过时,也不可能做好具体的工作。因此,工作部门和乡村组织,必须明确主管领导具体抓,专门督促检查,单位确定专门的档案资料人员和管理机构,定制专门的档案专柜,购置相应的工作记录仪和终端媒体工具,使档案资料的搜集、信息处理、组卷存放等实现信息化。

(二)档案管理部门统一进行人员培训,实施规范化管理。

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针对部门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不高,资料搜集和整理组卷专业性不强,效果不好的实际问题,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深入工作第一线,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同时,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查找突出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确定相应的工作方法,完善具体的工作措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工作水平。一是集中培训。根据精准扶贫的阶段性工作的结束,档案管理部门确定档案资料搜集整理的目标和工作方法以及考评机制,组织所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明确工作目标。二是以工代训。分期分批抽调各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到档案管理部门参与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在查漏补缺的工作指导中,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三是督促提高。督促检查是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有效办法,档案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定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档案管理的督促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弥补工作缺陷,推广工作经验,提出指导性意见,把督促检查作为培训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完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搞好落实,抓出实效。

总而言之,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一时一事造成的,其中包括领导重视程度、机构设置设备投入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等相关因素,同时,与新形势下的工作理念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各地各部门要做好精准扶贫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完善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和考核办法,真抓实管,与相关部门间形成强强联合、系统管理的模式,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具體不足,取长补短,吸取教训,推广经验,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使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省档案局)

猜你喜欢

档案资料资料贫困户
展览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探讨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探析
新时期地质档案资料修复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探究地勘单位档案资料管理与利用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