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明历险记

2018-05-14张骞文VALERIEZHANG

VOGUE服饰与美容 2018年9期
关键词:视神经右眼眼压

张骞文 VALERIE ZHANG

编辑亲历“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威胁,一个月的波折经历与你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更加重视。

在剛刚过去的一个月,我跟全世界的球迷们一样,心情大起大落。不同的是,他们是为世界杯的比赛牵肠挂肚,而我在一种可怕的眼病威胁下每日魂不守舍。这一切的发生要从一个月的—次体检说起……

30天前

去年因为种种原因,我没能参加公司例行体检。本来自己也不觉得身体有啥问题,但因为母亲近期查出高血压,突然间就有了紧迫感,觉得必须赶紧去做个体检。立即,马上,我去北京协和医院预约了全套身体体检。

当天,一切都顺利。到了眼科,先是测视力,我是近视眼,矫正视力都正常。然后眼科医生用一个灯照进我的眼睛里(后来知道那叫裂隙灯,专门看眼底的),看了一会儿左眼,他问我,“你家有青光眼吗?”“青光眼?没有啊!”医生又看了看我的右眼,“右眼的杯盘比比左眼还大一点,你赶紧去做一个青光眼检查吧!”彼时的我对于青光眼完全没有认识,只觉得好像只有老人才会得这个病。结束体检,我想起眼科医生的话,拿出手机搜索了一下,“不可治愈只能控制的致盲性眼病”“全球第二位致盲性眼病”,这些刺眼的词语让我顿时如受重击,惊慌的情绪不可抑制地涌上心头。

29天前

一宿辗转,脑子里反复琢磨青光眼的事情,觉得等不及体检报告出来了,我要立即去医院检查—下到底怎么回事.说来我们都属于用眼过度一族,尤其是最近一年,我这个手机重度依赖者每天不知道有多少时间在看手机,晚上摸黑刷屏也是不在少数(这是很多眼科医生都告诫大家千万别做的事情),眼睛疲劳程度严重,视力似乎也真的有所下降,甚至好像还有点老花眼的倾向。再看看青光眼高发人群-40岁以上,是,我已经到了;女性比男性发病率更高,这个不用说了;有家族史者,目前我这点不符合;高度近视者,我只是低度近视。但是,体检大夫说我杯盘比大,这可是青光眼的一个典型症状。虽然知道有天生大杯盘比人群,但这种人毕竟概率很低,而且我历年体检没有发现过这个问题,怎么想都觉得自己很危险啊!

小知识:所谓杯盘比,是人眼眼底视神经的一个结构,可以理解成一个类似盘子的视神经盘上有一个凹陷的杯子,杯子和盘子的比例绝大多数人是0.3左右,也有少数人天生更大或者更小。杯盘比如出现变化,提示可能是眼底病变造成。

27天前

忐忑地来到一家三甲医院的眼科做检查,告诉医生我是体检发现杯盘比增大来做青光眼筛查的。他笑了,“老有人来做这个检查。”我问:“那最后确诊的人多吗?”他说:“不多!”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安慰,“没事的没事的”,我给自己打气。

接下来是一系列眼科专业检查,基本上就是眼压测试、眼底彩超、眼底断层扫描OCT,这些专业的检查在此不做过多介绍。有—项视野检查因为时间问题当天没法做,预约到了四天以后。拿到检查结果,眼压看起来还好,但因为最近几天也恶补丁-一些眼科知识,拿到眼底照片我都能看出来,我的天,杯盘比真的好大,右眼好像更大,目测已经到了0.6了!而且OCT扫描结果为什么有大片红色黄色区域(正常的话应该是绿区)?再一搜,心都凉了,这说明视神经纤维层已经开始变薄了啊!

心慌,心慌,不知道是怎样回的家,可能真的有青光眼的认知让我害怕到麻木。

23天前

几天都在恍惚中度过,到了测视野的时候了。说起来青光眼算是种慢性病,随着视神经慢慢凋亡,视野慢慢变小,也就是眼睛看见的余光范围不断减小。但因为两眼的视野互相补充,所以很多人根本发现不了自己视野缺失,直到青光眼中期甚至晚期(那时候只有一个小筒状范围的视野了,称为“筒视”)才就诊。还好,我的视野检查结果完全正常。拿着所有报告给医生看,医生的话一点也没减轻我的疑虑,“以目前看来,你还不能扣上青光眼的帽子,但也不能排除,因为你右眼杯盘比更大,OCT也显示右眼有问题。现在只能随诊,过三个月再来检查吧,。”什么,如果我真是有这个病怎么办?难道要等到视野受损了才能开始治疗吗?

19天前

上次医生又开了个动态眼压检测,因为眼压跟血压一样,全天都会有变化,如果有青光眼的话不光眼压在某些时间段比较高,而且落差也会比正常人大。我在医院每两小时测一次眼压,越测越灰心,基本上都在上限徘徊(一般不超过21)。虽然知道睡眠不足和紧张情绪可能会引起眼压升高。但老这么高肯定不对劲吧,感觉我离青又进了一步。

17天前

每天都在猜测和惶恐中度过,高度疑似的右眼也不给力,经常感觉右眼疼,眼胀,按着眼眶更疼,“是不是视神经萎缩了”的猜想每每让我脊背发凉。总是忍不住轮流捂着左右眼去看东西,然后不得不承认右眼的视力的确不如左眼,尤其在黑暗处看东西远不如左眼清晰。虽然知道每个人都有一只眼是主眼,视力更好,但右眼以前似乎视力没这么糟糕的。

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去按眼球,看看是不是很硬,网上说正常眼压应该和鼻尖差不多硬度,和脑门一样硬就高了。我经常按啊按啊,总觉得是硬邦邦的,而且越紧张越硬(后来才知道这种指压检测法纯属瞎扯,连有经验的眼科医生都没法靠这个判断眼压)。

喝水也不敢放开喝,因为喝多了会升高眼压,所以只能分多次少量喝,哎,以后连畅饮也不行了吗?

15天前

—直四处打听。最欠的是自己拿检查结果去一个青光眼病友讨论区贴出来,结果马上就有人说“你这个情况还排查啥,肯定逃不过,赶紧用药吧”。后来想想真是不应该这么做,病友不是医生,七嘴八舌的建议只能增加干扰,徒增压力。

在一个医生网上问诊的。pp找到了一位专家,也说我的情况疑似但没法确诊。但是,她提示说视神经OCT检查结果经常会有误差,这让我心里又燃起了一丝希望。医生也安慰我说这个病早发现早治疗会比较好控制,让我不要太担心。另一位同仁医院的专家则建议我去找她面诊—下,就可以确定到底是不是了,这位医生经验非常丰富,说话很自信令人信赖,让我感觉我必须要找她复诊一下。立刻挂号,可惜也要等到将近半个月之后才能看。

11天前

头部越来越难受,感觉右侧从頸椎到后脑勺到眼睛都不舒服。实在受不了了,马上联系一个据说很好的中医按摩师,下午就去!

按摩师一摸我的颈椎,就告诉我,我的颈椎第二节已经有点错位,这可以直接压迫头部神经,引起各种不适。经过他的调理,真的感觉好多了,最近一段时间如中紧箍咒的头部明显放松了,看来人的各种部位真的是息息相关的啊!

7天前

一个朋友正好采访眼科专家,告诉我青光眼大多数是跟基因有关的,如果发病时间早的话更是基因问题,跟看手机这些用眼习惯关系不大。突然想起我若干年前做过自己的基因检测,马上翻出检验报告,结果……青光眼这一项的风险有点偏高,这个结果让我的心情再—次跌进谷底。

1天前

过去这一个月,可以说是我长那么大最难熬的一段日子。无数次告诉自己就算有也是在初期,医生说过只要发现早就好控制,虽然不能根治,但以现有的医疗技术可以维持有生之年不会失明。不过想到要面临常年用药可能会造成的机体副作用,以及用药控制不住的时候要用激光、手术等进一步治疗的威胁,心情还是持续低落。

按照约定时间来到医院,一路上心里前所未有地忐忑。等待了几个小时后终于轮到我看诊,医生用眼底灯仔仔细细看了我的眼睛,说:“你的杯盘比的确很大,但盘沿结构很好,所以你不是青光眼。”听到这句话的瞬间,我懵住了,当时脑海中莫名浮现了一句流行语“逆风翻盘”。医生说:“你是天生的大视杯,你的长辈肯定有人也是跟你一样的情况,你的青光眼风险会比一般人更高一点,但不用太担心。”

对于我之前结果不好的视神经OCT,医生建议我复查。再次出来的结果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之前红区黄区的位置全部变绿,看来是之前检查的操作人员操作误差所致。我的运气到底是好还是坏呢?已经无法判断了。

现在

一个月的纠结,最终以专家五分钟的看诊完结。现在,我(至少暂时地)逃过了青光眼的威胁。小概率的生理性大杯盘人群、刚好印证结论的检查误差、颈椎问题引起的右侧头部疼痛,以及因为疲劳和压力引起的眼压偏高,几种巧合交织在一起,让我自觉已经掉进“青”坑里,幸好,我及时找到了专家做出准确判断。现在想想,也许是老天跟我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让我更加爱护自己的身体。说真的,自从知道这回事,我用眼习惯甚至坐姿都好了很多,不再没完没了地盯着手机和电脑。而且,少做低头族以后,似乎也有“余光”去发现身边的更多精彩了。 但还有千万真正的青光眼患者没有我这样的运气,预计2020年中国会产生大约2,100万青光眼患者,而且大多数自己还不知道,许多人发现了就已到中晚期。在眼科就诊的时候,我见到做了三次手术还无法控制眼压的无助的患者,她的经历让我几乎落泪。其实她在五六年前已经有明显征兆,但因为无知她失去了最好的救治机会,现在只能无奈地落入四处就医尽力挽救残存视力的境地。

所以,当你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希望能对自己的眼睛乃至全身健康更为重视。每年去专业医院做全套检查,是发现疾病征兆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一些高风险疾病,更应该去专科接受进一步随诊。所有的疾病,预防重于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效果最好,这才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门。

猜你喜欢

视神经右眼眼压
发现脑垂体瘤压迫视神经一例
眼压自测法——指测法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掩其右眼
视神经肿瘤的CT、MRI诊断
眼压正常为何还得青光眼?
左右眼
挤眉弄眼
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 h眼压的影响观察
视神经管减压术在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早期治疗中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