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刚柔并济

2018-05-14陈欣颖

VOGUE服饰与美容 2018年9期
关键词:时装界上流社会朋克

陈欣颖

在时装展遍地开花的当下,各式各样的主题似乎都不罕见,而一场以粉色为主角的展览还是令人充满了好奇。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这场展览的策展人VALERIE STEELE,与她一同探讨为何粉色能突出重围,在时装领域备受青睐。

色彩作为设计师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不论什么程度的冷暖深浅都曾在时装舞台上大放异彩。而如果说其中承载着最为强烈的多面性与冲突感的颜色,粉色则当仁不让。展馆与策展人自然不会放过这样可供挖掘的丰富性——一场由纽约时装学院博物馆(The Museum at FIT)主办,名为“Pink: The History of。Punk, Pretty, Powerful Color”的展览应时而生。

谈起举办这样一场展览的初衷,策展人Valerie Steele说道:“近些年来我很难不注意到粉色在时装界的受欢迎程度,设计师们越发赋予它一种焕然一新的冷酷中性之感。”除此之外,她还提到自己早前一直在读法国著名色彩学家MicHel Pastoureau的著作,书中的一句“是整个社会共同‘创造及定义了种种颜色,并赋予其内涵”启发了Steele,令她决心以一场展览来深度探索与剖析粉色的多重维度。

公众对于粉色的爱憎格外分明,要不就是狂热的追捧,不然则是彻底的抗拒。因此,横跨从18世纪至今的超过三百年时光,包含约80件展品的展览也就此分为了两个部分:以“Pretty inPink”为主题的第一部分极大程度上彰显了粉色与生俱来的优雅甜美基因,以时间顺序展示了35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的服装。深浅明暗各异的展品不仅交织成了一首悠扬的粉色奏鸣曲,每个时期占据主流的粉色调也透露了关于彼时理想女性形象的讯息。

比如,在1900年左右,极浅的粉白色最能代表精致娇柔的贵族形象;而十年后,明亮的樱桃粉更符合彼时对于异国情调的追捧;30年代,Elsa Schiaparelli定义了她的代表色“SHockingPink”,并将这种大胆张扬的艳粉色广泛用于裙子及香水瓶等产品之上;而在美的标准更加多元的五六十年代,粉色与女性的联系更为紧密,Yves Saint Laurent和Christian Dior等传奇设计师都不吝啬于各种粉色在自己时装系列中的运用。

而展览的第二部分则层层递进,以女性化与男性化、柔美与力量、上流社会与下层阶级、主流与次文化等数个关于粉色的深层话题来挑战人们的固有认知。在Steele看来,“粉色的矛盾性使它成为一个无比有趣的颜色。它既可以象征甜美温柔,又可以代表精致考究,当然也不乏浪漫的一面。不仅如此,在18世纪的法国,它是一个属于上流社会且男女皆宜的中性色;而在一个世纪以后,它却成了下层社会女性的亲密伙伴。”时间赋予了粉色不同的意义与指向,而每个国度对于粉色的接受程度也各有差异,Steele在为展览做研究的过程中惊讶地发现,中国和日本竟早于欧洲1000年就开始将粉色颜料用于服装与化妆品中。

粉色丰沛的可能性并不止于此,在满腔柔情的外表下,一段叛逆的过往也不容忽视。高级时装屋Valentino曾将“Pink is Punk”印于衣服之上,直截了当地点出了粉色与朋克之间的关联。上世纪下半叶盛行的青年文化为粉色改变历史遗留形象做出了卓越贡献,而这自然也成了展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一件来自于Commedes Garcons 2016秋冬系列的礼服,十分柔和的橡皮粉与极为夸张的廓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在这种刚柔并济的对比中进发出的力量更为强烈。这个系列意在将时装作为载体,想象如果诞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朋克音乐发生在充满变革的18世纪会是什么样的场景。而对于如此尖锐的碰撞,Kawakubo选择用大面积的粉色来铺陈与呈现这一点,Steele给予了极高的评价:“ReiKawakubo真正将粉色从甜美柔和变得激进前卫。”

粉色的赏心悦目有目共睹,但或许正是并不局限于此的不断突破才使时装界频频敞开怀抱。最后,当问及希望观者从这场展览中收获什么时,Steele的回答是“能够更深入地思考粉色的多层次内涵,并意识到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色彩的缤纷内涵在世界的眼光中流转,而一场展览能做的,便是在传递美之余,尽最大可能拓宽人们的认知,鼓励质疑,并催生观点。

“粉色的矛盾性使它成为一个无比有趣的颜色。它既可以象征甜美温柔,又可以代表精致考究,当然也不乏浪漫的一面。不仅如此,在18世纪的法国,它是一个属于上流社会且男女皆宜的颜色;而在一个世纪以后,它却成了下层社会女性的亲密伙伴。”

猜你喜欢

时装界上流社会朋克
朋克态度
假日马卡龙
赛博朋克
PUNK SCIENCE
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日本“上流社会男性”什么样?
浅析《卖花女》中人物形象与当时英国阶级面貌关系
朋克男孩
KENZO
上流社会的请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