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动黄南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2018-05-14童生兰

党的生活·青海 2018年3期
关键词:唐卡深度融合

童生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2018年2月在黄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上,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加快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的重大战略决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黄南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只有充分发挥黄南独特的优势,把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才能打造出文化内涵丰富、文化产业发展、旅游特色鲜明的“西域胜境、神韵黄南”。

一、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优势分析

一是文化资源丰实。黄南是热贡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新石器时代,黄南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目前是青海省世界级和国家级非遗项目最为集中的地区,是文化资源的富矿区,以宗教精神和民间信仰为文化蕴涵,形成了以宗教性、地方性、民族性、艺术性为特征的文化资源库,同仁古城是全国103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来,热贡唐卡传习活动从同仁县辐射扩大到尖扎、河南、泽库三县,省内海西、海南、海东乃至甘肃、四川、山东等地慕名前来学习的艺人也在不断增多。截至2017年底,热贡艺术从业人员多达3万人,比2011年翻了近两倍。堆绣、泥塑艺人数量从8年前的百余名增加到上千名。许多村庄陆续恢复了“六月会”的传统习俗,由过去的8个村落发展至24个村落,每年吸引游客数万人次。黄南藏戏得到了村委会、寺院的大力支持,藏戏团体由上世纪末的5家恢复至16家,藏戏艺人多达500余名,演出剧目37台,年均演出100余场。

二是旅游资源丰富。现有旅游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287处,其中国家级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87处,有藏传佛教寺院92座。有以热贡文化、神箭文化、蒙元文化、原生态游牧文化和民俗节庆、文化名人为主体的人文旅游资源,有以坎布拉国家公园、黄河走廊水利风景区、4A级热贡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麦秀国家森林公园、世界石书奇观——和日石经墙、青海最美的草原等为主体的自然旅游资源,构成了黄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资源优势。截至2017年9月底,共有4A级景区2处,旅行社3家,从事文化旅游纪念品生产的实体达到4256家,建成各类宾馆262家,总床位7643张,可接待50名以上游客同时用餐的餐饮企业88家。接待国内外游客55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7亿元,同比增长30%和22%,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三是文化资源社会效益明显。近年来,通过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热贡艺术保护成果惠及广大民众,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民众共享了传承保护的成果。截至2017年底,文化产业经营户达到120家,规模以上企业24家,文化从业人员达2.24万人,文化产业收入达7.8亿元,同比增长20.7%;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文化企业5家。吾屯、年都乎村已成为青海精准扶贫工作中文化技能增收致富的先进典型,唐卡、堆绣、泥塑产品销售已成为当地群众主要的家庭收入来源。吾屯村从艺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98%,人均年收入从5年前的5000余元增长到3万余元;年都乎村从艺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70%,人均年收入从5年前的3000余元增长到1.5万元。

四是文化旅游实现了品牌化。近年来,黄南州依托国家级项目建設,热贡文化、热贡艺术、唐卡之都的品牌基本形成,热贡艺术逐渐走出省门、走进国内、走向世界,热贡艺术在海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已成为对外传播青海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金名片。同仁县隆务镇(热贡唐卡)、年都乎乡(热贡堆绣)、同仁县(热贡艺术)、尖扎县(五彩神箭)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同仁县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命名为“中国唐卡之乡”。2016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热贡文化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称号,使其成为全国唯一的文化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017年,州文化部门编排了《大美青海·金色热贡》《达顿宴》等民俗歌舞剧,《金色热贡》作为全省文化旅游融合首部演艺节目,进行了专场汇报演出,开创了一条符合黄南州旅游发展实际的新路子。

二、存在的困难

一是政策制度保障不够。近年来,黄南州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仍然停留在基础的、浅层次的认识阶段,文化旅游融合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政策扶持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推进文化旅游融合的政策措施。

二是对文化资源挖掘不深。黄南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缺乏凸现特色品牌、彰显“热贡文化”内涵、全面提升黄南文化旅游形象的深层次挖掘;缺乏系统深入地挖掘提炼保护利用其各种文化价值;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始终处于小打小闹、同质化竞争的尴尬境地。

三是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长期以来受重旅游轻文化思想的影响,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基本上只停留在口头上,缺乏搭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平台,缺乏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品牌塑造。文化产业规模偏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示范作用不强。唐卡和堆绣产业虽然初具规模,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开辟不足。

四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是,目前黄南州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还没有找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点,缺乏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渠道和载体。

五是没有形成融合模式。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还处在初级阶段,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旅游经济增速迅猛,但文化附加值不高、文化产业份额不足、文化彰显力不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还没有形成模式。

三、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路径思考

一是建立完善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好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政策措施。

二是加大宣传推介,提升知名度。以彰显“热贡文化”内涵,全面提升黄南文化旅游形象为目标,精心做好宣传推介;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新兴媒体为载体,以各类旅游主题推介会、产业节为平台,实现黄南旅游资源在央视黄金时段的滚动播出和各类杂志、报刊的高曝光率。在北、广、深等地搭建多期“大美青海·秘境黄南”主题文化旅游宣传平台,组织热贡歌舞赴美、泰、韩等国家进行系列文学艺术交流和展演活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热贡艺术创作、展销窗口。

三是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旅游品牌。系统深入地挖掘提炼保护利用各种文化形态,搭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支撑平台,加强文化旅游融合的品牌塑造。同时,加大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扶持力度,支持唐卡、泥塑、藏香、传统弓箭、民族服饰、矿泉水、牛肉干等旅游纪念品生产和销售活动。

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通过热贡文化保护区建设,打破热贡艺术传承“传内不传外、传僧不传俗、传男不传女”的旧有思维,从家族封闭式传承走向开放式传承,形成寺院、村落、家庭、企业、学校共同传承热贡艺术、培养热贡艺人的发展格局。

五是加快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唐卡、堆绣、石刻、藏毯、民族服饰、藏式家具等特色文化产业,支持开发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加快旅游业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启动实施智慧旅游建设项目。深入实施坎布拉景区转型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不断促进景区标准化建设,积极向5A级景区冲刺。

六是加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新媒体的合作交流,搭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合作平台,突出文化企业在深度融合中的主体地位,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遵从文化旅游市场规律,走内涵式、差异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七是积极推进城乡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城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乡村旅游为引擎,加快城乡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强化要素融合和区域融合,形成全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大格局。

八是实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从实践层面来说,实现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功能融合和界域融合的四位一体高度契合;从理论层面来说,要做好三个转变: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从产品碎片化向产业系统化转变、从空间分散化向路线精品化转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作者单位:黄南州委党校)

猜你喜欢

唐卡深度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刚柔并济
李雪:唐卡收藏进入理性阶段
破次元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融椅
以恭敬之心绘画
唐卡:不仅是藏品,更是种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