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5-14赖昌明

财讯 2018年26期
关键词:行政财务单位

赖昌明

财政部2012年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2014年1月l日起执行,各省财政厅要求各单位认真执行并采取相关措施一步步推进。新形势下,如何优化、完善、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迫在眉睫,已经成为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落实“八项规定”,推进廉政建设的主要举措。全面实施内控制度,制定有效的制度和实施细则并加以落实尤为重要。目前内控制度基础薄弱,执行仍是个形式大于实质的问题。本文从涵义出发,说明实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提出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内控制度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相关概述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国家的资产的安全,在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工作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科学的制度,制订和实施的具有控制职能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方法和程序。内部控制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需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进行管理和监督,制度要具有全面性,把控单位的风险点,相互制衡和监督,让制度来促进单位的管理工作。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一般性

内控制度通常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其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安全使用资产,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关注风险点,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同时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特殊性

每个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功能、服务的对象、经营活动的方向与特点不尽相同,有各自的性能和特点。因此,每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同其他单位不一样的实施内容、步骤及方式方法,有其特殊性。各个单位要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全面梳理,重点确定本单位的风险点及主要存在滋生腐败的地方,明确相互监督的环节,让内部控制制度同本单位的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加强外部监督,让内部控制制度落地生根,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1.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

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理过于主观,会计核算缺少规范性。单位采购物资和固定资产处置时,内部监督缺失;透明度低,社会监督不到位。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须树立全局观念,遵循全面性的原则管理国有资产。按照“三重一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事前讨论工作的可行性,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班子成员充分酝酿、民主表决;事中加强制衡和监督,建立监督工作会商机制;事后加强绩效评价,建立健全监督意见反馈整改机制。

2.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是促进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举措。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因为受不同因素影响,且单位的部门职责向多元化转变,单位规模也越来越大,财务信息仍有很多问题,包括透明度不足等,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出现内部腐败的现象。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会让这些内容得到有效的解决与完善;规范完整的财务信息能更大的提高信息质量,此举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体系,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3.促进单位的日常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内控制度要求各岗位人员在掌握制度和流程的基础上,运用内部控制的方法规范的开展日常活动。单位每项工作的进行,都需要用制度加以规范,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使工作有据可依,就像是财务内控制度,如果缺少完善的管理措施,工作中可能会加入个人的主观思维,工作变得混乱,不利于工作长期发展。内控制度的措施日益完善,内控机制更科学、合理,单位日常工作的更规范有序,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提升单位服务社会的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以服务为宗旨,通过内部控制实施管控,以保证公共服务运行顺畅。通过学习和借鉴,我们不断完善内控制度,科学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单位工作的质量,使工作向规范化转变,减少重大纰漏的发生,提升现有的管理水平,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效率,实现单位的更大社会效益。

5.筑牢单位防腐的阵线,有效防止腐败

没有完整无缺陷的制度,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代表着国家行使权力,更需要通过有效的制度防范财务风险。因此,需要不断地发现制度的漏洞,及时补漏,不断地完善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更大强度的防范财务风险。同时,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绩效评价,加大对于违反制度的惩罚力度,让相关工作人员在威慑力的震慑下可以自我约束。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执行的环境普遍较差,单位领导意识仍不强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健全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前提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未真正意识到其作用及全局性。内控制度是单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单位全员参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就相对薄弱,财务制度的制约能力不强,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甚至未根据相关规定来设置内控机构和人员,管理层次相对混乱;单位内部财务管理部门并没有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财务混岗代办的现象常常存在。如此情况下,内部控制制度还只是交给个别财务人员来运作,应付财政部门了事。单位内部控制小组未成立,或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成立,未真正履行内部控制小组的职责。

(2)财政行政功能推动力不够强,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流于形式

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客观上要求单位从最高的领导层去建立制度并按流程規范实行。现阶段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整个政府层面是财政系统会计管理部门来负责推动落实,其对接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而财务在单位非业务而是后勤服务部门,很多单位领导并不给予重视,有些甚至认为只是会计负责的事务为了避嫌敬而远之。这种情况下,实际工作中我们能够发现,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财务人员到财政部门领取文件,按财政部门的要求在时限内完成填报工作,并未将内部控制制度上升到单位的高度,让内控在单位全员参与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3)内部控制制度未与本单位工作真正结合,普遍做表面文章

随着各地区财政部门的相关文件陆续出台,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提供了依据,不少行政事业单位陆续出台了内部控制制度,如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收支内部控制制度、资产采购内部控制度等等。然而,在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单位内控小组并未真正结合单位的实际业务全面梳理,而是照搬照用一些内部控制制度敷衍了事。单位事务也未用内部控制制度来指导,按流程规范来运作。

(4)监督机制未建立并完善

内部审计机构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为对单位财务及其整个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审计及评价所设置的具有独立职能的重要部门。内部审计机构重要的特点是具有独立性,尽可能少的受到单位其他部门、其他领导的干涉及影响。现阶段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并未建立内部审计,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设置了内审机构,但内审人员的缺乏专业知识,所分管的单位领导管理层级也不够,内部审计职能并未充分发挥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改进的思路及对策

(1)强化责任意识,从上而下,全面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职能

对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执行内部控制整体意识不强、责任薄弱的问题,单位内部要强化责任意识,从单位主要领导起,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意识教育,特别是单位内控小组的领导、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办公室人员等与内控密切相关的人員。强化内部控制运行的意识,加强岗位制衡意识,确立相互监督的意识,让单位内部控制深入思想,相互保护,结合十九大精神开展意识教育,切实提高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强制性和紧迫性。

(2)运用行政手段,从更高的政府层面推动内部控制的运行

新形势下,如何运用内部控制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防止权力滥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控的透明度,已是整个社会的共识。但财政部要求内部控制自2014年1月1H起已实施4年多,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及不足。笔者认为,如果内部控制的执行从更高的政府层面、更强的行政手段来推动,效果要好得多,进度要快得多。如联合监察发文,结合财政部门的实施细则,从预防腐败、推进廉政建设角度,切实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在合理有效的范围内运用权力,确保内控制度及时有效运行。

(3)加大宣传力度,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成效

做好宣传是全面贯彻内控制度的铺垫工作。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不仅能够有效的起到权力制衡作用,同时还能够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能够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此,要加大内部控制的宣传力度,从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维度,给广大人民学习、接受,甚至主动运内部控制的思维去运行事务;让大家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让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全员积极参与。

(4)加强内控制度培训,促进内控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

重视内控人员的意识建设,树立内控观念,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单位内控小组领导带头,召开专项培训会,组织参加内控工作的人员加强培训,通过梳理,查找风险点,及时做好防控。同时,分工负责,不断完善内控制度,提高内控人员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5)加强审计的作用,由内及外,强化制度的执行

内部控制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一审、二帮、三促进”的作用同时,应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的外部审计,将单位内部控制列入年度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同处一个单位,对单位的经济运行和财务运作比较清楚和了解,在全面进行内部监督的同时,重点盯防风险点,为内控提供宝贵意见。另一方面按年度审计计划在聘请外部审计单位审计财务报告的同时,将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单独审计。强化审计的作用,加强监管,建立科学、严谨的内控监督制度。

(6)建立规范的绩效考评体系

内控制度的建立是否合理、科学,内控执行得是否遵循原则,做到相互制衡、相互监督,发挥最大的效能,还须通过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的考核。考核结果跟绩效挂钩,同时根据考核的结果不断修正错误,完善内控制度,推动内控的良性运行。

随着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推进,国内体制的改革也逐渐深入到新的发展阶层,亟待完善健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适应发展所需已成当务之急,全面实施内部控制势在必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应尽快融入内控意识,采取科学有效的内控制度,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龚珏珂.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策略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34),12: 45-46.

[2]张大宝.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时代金融,2015(12):233-237.

[3]张晓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8(2): 123,172.

[4]晋文霞.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73-75.

[5]李扬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6(19):134-135.

猜你喜欢

行政财务单位
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