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系统”下创新经济责任审计 降低“四大”风险

2018-05-14倪蓓蓓

财讯 2018年3期
关键词:免疫系统村级领导

倪蓓蓓

项目计划 审计内容 评价标准 建立制度 降低风险

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和作用是通过发挥审计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作用得以实现。随着党内监督工作的加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形成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党委、政府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新的职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和首要途径。但是,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计职责,在实际过程中没有相关的经验可以借鉴,伴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相关风险也凸现而出,因此在“免疫系统”视角下,如何创新经济责任审计,降低相关风险,避免权力失控,发挥抵御风险的作用就显的尤为重要。以下通过讨论创新内容和方法,解决如何降低风险:创新项目计划管理,降低领导干部经

济责任审计“盲目性”风险

在现实中,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及审计任务量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干部的监督和管理部门。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按照交办的任务要求,大多数是接到要求函实施离任审计,而不是积极的调查研究各个领域情况,主动的制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从而确定审计对象和任务量。这种没有计划性,对于未交办的领导干部未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现象,会导致审计不均、重点领域没有重点审计、不需重点审计的领域重复审计的情况。同时,由于审计力量资源与审计任务的矛盾,审计机关被动应付,只注重数量的完成,忽视和放松质量的要求。这些都是由于审计机关没有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经济责任项目计划,而产生经济责任审计“盲目性”风险。

因此,必须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审计工作原则,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主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才能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动性、科学性和效率性,提高审计成果的运用程度。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和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首先可以建立领导干部相关动态数据库,与当地组织部门进行协商,请求适时提供纳入审计范围的各级领导干部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以及近年来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审计部门可以建立起经济责任审计电子数据库,为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做好基础数据,这样对哪些领导干部和单位已审、哪些多年未审,就能做到一目了然。然后,可以根据领导干部的不同经济管理权限及其工作性质、经济活动规模、掌握财政资金量大小等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采用不同的审计频率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做到既全面审计,又突出重点,讲求效率。

拓宽审计覆盖领域,将村级领导干部纳入审计范围,降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盲点”风险

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迅猛发展,乡村经济的不断壮大,以及配合实施“以发展城市经济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国家对“三农”的投入越来越大,每年用于农业农村的专项资金日益增多。同时,村级领导干部也担任了更重要的建设角色,这也意味着村级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履行职责,直接影响到基层人民的切身利益。然而,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主要是乡镇党政机关、行政部门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负责人,却没有涉及村级领导干部。因监管体系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少数村干部乱支乱用集体资产和资金,致使农民群众对村干部的不满意见增加,干群矛盾激化,不利于农村的和谐和稳定。未涉及村级领导干部,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存在覆盖面“盲点”风险。

所以,应拓宽审计覆盖领域,将村级领导干部也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通过对村级领导干部的审计,可以了解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支农资金使用情况、土地等资源使用权的出售或者出让情况、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情况,同时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效益也达到监督的作用,对贪污等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也起到防范的效果。另外对村级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势必要涉及村级经济,而《宪法》和《审计法》没有赋予国家审计机关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的职权。在拓宽审计覆盖领域,将村级领导干部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内,降低经济責任审计“盲点”风险时,必然会面临这个潜在的风险。这就要求相关法律法规的跟进,积极赋予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主体具有执法权,并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以及农村集体经济有关管理规定的单位或个人,依法做出处理、处罚。切实为村级组织审计提供有力的保障,为拓宽审计覆盖领域,降低经济责任审计“盲点”风险,做好强有力的法律基础。

创新评价标准和途径,使经济责任审计更加客观、公正,降低领导干部“平价不公”风险

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中,审计评价是极其的重要。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评价。因为它所评价的是领导干部,所鉴定的内容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直接目的是为监督和管理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关系到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但目前尚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一些审计机关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是根据审计实践的需要、委托部门的特殊要求以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来实施审计评价,而经济责任审计所要求的审计评价又不同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评价,从而导致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比较笼统、不准确、对不应该评价的进行评价以及背离群众做出评价而形成风险。

针对这些风险,应创新审计评价标准和途径,使审计评价更加公正、客观的反映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责任情况。首先应建立相关的审计评价指标,不仅要以经济指标做为评价的标准,更多的要以民生指标来衡量。“夫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经济责任审计也应该要重视民生问题,了解领导干部是否真正为人民百姓做事,而不是为了政绩做一些形象工程。指标主要包括:反映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评价指标、反映领导干部廉正守纪的评价指标,反映领导干部重要经济决策的评价指标,反映领导干部遵守国家政策和财经法纪的评价指标,反映领导干部树立政府形象的评价指标,反映领导干部实行民生工程的评价指标,反映领导干部切实解决群众关注问题的评价指标。其次,除了建立评价指标外,还应该结合民意测评,通过采取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走访、调查等多种途径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创建多种制度,降低领导干部经济责

任审计“成效不显著”风险

科学、合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切实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最终目的。然而,在现实中,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不尽人意、成效不显著,执行力度不够,也没有引起被领导干部的足够重视。这和审计部门“孤军奋战”,没有相关部门的协作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不仅会打击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留于形式,不能为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更会损害政府的形象,使政府失去群众的信任,从而导致经济责任审计“成效不显著”风险。

所以必须创建多种制度,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发展,使审计结果有效的运用。建立结果听证制度,在被审计对象适当范围内召开听证会,公布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建立督查追究制度,对审计结果落实情况要不定期地组织人员进行抽查,督促审计反映问题的落实,对没有认真整改、审计决定落实不到位的,结果运用出现偏差的,要从严追究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以确保审计结果运用到位;建立问责评议制度,要求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问责评议工作;建立公告审计结果制度,让公众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及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等内容,有助于公众对被审计单位开展间接监督。

猜你喜欢

免疫系统村级领导
市领导会见
村级财务报账的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
浅谈村级经济管理模式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东辽联社成功收回村级欠款近千万
过敏症的新希望
过敏症的新希望
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化”的朝阳探索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称职”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