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市不同阶段猪群猪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调查与免疫程序研究

2018-05-14薛世魁尚立宏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年5期

薛世魁 尚立宏

摘 要:为了解兰州市猪O型口蹄疫免疫保护情况,随机采集不同日龄的猪血样进行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同时进行了不同剂量和免疫次数的抗体效价检测,结果表明,口蹄疫灭活苗1 mL首次免疫26 d(56日龄)时抗体只有1∶18.5;2 mL二次免疫后25 d(90日龄)平均抗体在合格线以上;二次免疫85 d后(150日龄),只有1∶26.6,平均抗体在合格线以下,此前必须接种疫苗;只有加大剂量,首次免疫1.5 mL,二次免疫2.5 mL,并在120日龄左右进行第三次免疫,才能维持到猪群出栏。

关键词:O型口蹄疫;免疫保护;抗体检测

中图分类号:S851.9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05-0036-02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感染偶蹄类动物(如猪、牛、羊、鹿等)所产生的疾病,其特征为受感染的偶蹄类动物的口、足等部位皮肤出现水泡,造成部分动物死亡,给畜牧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危害,因此备受重视。目前猪O型口蹄疫给猪场造成的危害依然严峻,因此本文旨在了解兰州市猪O型口蹄疫免疫保护情况。我们随机采集不同日龄的猪血样进行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同时进行了不同剂量和免疫次数的抗体效价检测,具体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剂盒

由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诊断中心生产的“O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

1.1.2 试验用疫苗

猪口蹄疫灭活疫苗(O型)。

1.1.3 血清来源

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采集不同阶段猪群的血样共917份,其中生产母猪184份,哺乳仔猪257份,保育猪251份和育肥猪225份。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采用O型口蹄疫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抗体检测方法。血清中免疫抗体会阻断已知抗原与多种抗体的结合,从而终止一系列免疫反应。

1.2.2 免疫方式

在2个场各选健康状况良好的60头20日龄仔猪作为试验猪,分为A、B、C共3组,每组20头。按照以下程序接种疫苗:

A组:30日龄仔猪接种口蹄疫O型灭活苗 1 mL,65日龄时接种口蹄疫O型灭活苗2 mL。

B组:30日龄仔猪接种口蹄疫O型灭活苗1 mL,65日龄时接种口蹄疫O型灭活苗2 mL, 120日龄时接种口蹄疫O型灭活苗2 mL。

C组:30日龄仔猪接种口蹄疫O型灭活苗 1.5 mL,65日龄时接种口蹄疫O型灭活苗2.5 mL, 120日龄时接种口蹄疫O型灭活苗3 mL。

采血、检测抗体:分别在56日龄(口蹄疫首免26 d)、90日龄(口蹄疫二免25 d)、110日龄(口蹄疫二免45 d)、150日龄(口蹄疫二免85 d/三免30 d)检测口蹄疫O型抗体。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日龄猪群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经检测,当抗体效价达到1∶16以上时,对畜群的保护率就能达到80%左右,抗体效价达到1∶64以上,即可100%产生保护。若以80%的保护率为标准,则生产母猪的免疫抗体值最高,哺乳仔猪次之,保育猪和育肥猪免疫抗体值较低;若以100%的保护率为标准,则生产母猪最高,育肥猪次之,保育猪和哺乳仔猪最低(表1)。

2.2 不同免疫程序免疫抗体跟踪监测结果

口蹄疫O型免疫抗体跟踪监测结果详见表2。

3 分析与讨论

不同免疫程序样本检测结果表明:口蹄疫灭活苗1 mL首次免疫26 d(56日龄)时抗体只有1∶18.5;2 mL二次免疫后25 d(90日龄)平均抗体在合格线以上;二次免疫85 d后(150日龄),只有1∶26.6,平均抗体在合格线以下,此前必须接种疫苗;只有加大剂量,首次免疫 1.5 mL,二次免疫2.5 mL,并在120日龄左右进行第三次免疫,才能维持到猪群出栏。不同阶段猪群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比较接近,可能与采样的随机性有关。

口蹄疫疫苗在二次免疫和三次免疫后,不足3个月保护水平就会降低,因此建议种猪每3个月接种1次疫苗,以达到充分的保护。最好全群同时接种,在避免漏针的基础上,提高免疫效价整齐度,提高猪群对该病的抵抗水平。此次检测中生产母猪保护率高,也充分说明多次免疫和加强免疫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