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养猪场冬季呼吸道疾病发病原因分析及预防保健

2018-05-14白玉霞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年5期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预防保健病因分析

白玉霞

摘 要:为有效防控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危害,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本文就规模化养猪场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特点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保健策略。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场;呼吸道疾病;病因分析;预防保健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05-0020-02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近年来冬季猪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制约猪群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1],该病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气喘急促、呼吸困难、卧地腹式呼吸,并伴有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眼角分泌物增多,呈结膜炎症状[2]。在不同日龄的猪群中,哺乳仔猪多出现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死亡率较高[1];保育猪一开始表现为发热,随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采食量下降[3]。急性发病猪体温升高、突然死亡,由急性变为慢性经过的猪可在猪舍内形成地方性流行[4],造成生长缓慢或停滞,形体消瘦,死亡率、僵猪比例升高,饲料转化率不佳,严重影响着养猪经济效益的提升。为此,本文就规模化养猪场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特点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保健策略[5]。

1 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分析

1.1 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恶劣的环境气候条件、粗放的饲养管理、低营养水平的日粮均可直接或间接引发本病。圈舍内温度变化幅度过大、昼夜温差大、潮湿拥挤、通风条件差、饲养密度过大、冬季保暖措施不完善等可使猪呼吸道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强,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在没有临床症状表现但有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猪群存在时,各种应激、继发感染和体内寄生虫导致的猪群免疫力低下都可引起猪场或猪群呼吸道疾病的暴发和流行[6]。

1.2 病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猪呼吸道疾病是由病毒、细菌、环境应激和猪体免疫力低下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1]。多杀性巴氏杆菌、猪副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等细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毒、猪流感病毒、猪瘟病毒等病毒以及支原体等均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因子[7]。单一致病因子感染的危害较小,但常常继发混合感染,使疾病难以完全治愈,且易复发,从而引起猪的高死亡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8]。

1.3 感染的普遍性与慢性

猪呼吸道疾病有关的病原体很难在猪群中清除。继发感染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副伤寒沙门氏菌、附红细胞体、弓形体、蛔虫等[9],使发病猪群的临床症状加重,感染猪采食量下降,长期营养不良,死亡率上升,生长速度和日增重下降,出栏时间延长,饲料转化率不佳,致使养猪场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10]。

1.4 病原体的免疫抑制作用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肺炎霉形体是猪呼吸道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原体[1],能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破坏肺泡巨噬细胞、淋巴细胞、B细胞和T细胞,麻痹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构建的防御屏障,使病原体侵入呼吸道,引起继发性混合感染。

2 综合性防控与预防保健策略

2.1 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措施

严格门禁管理,把好人流、物流、车流消毒关。坚持自繁自养,必须从外引种的,要遵循“先隔离、后观察、混群前确认健康再接种”的管理模式。实行封闭式生产,做到全进全出[11],避免不同日龄的猪群在混群时产生交叉感染[9]。由于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要注重消毒药的轮换使用,防止产生耐药性,特别是猪圆环病毒,消毒时可选择醛类、酚类等新型消毒剂[11]。

2.2 突出环境卫生控制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育舍以0.5 m2/头为宜,生长舍以0.8 m2/头为宜,育成舍以 1.2 m2/头为宜。强化对流通风,做好防寒保温,保持良好的圈舍内空气质量。根据不同生长日龄的营养需求,调整日粮配方,保证饲料营养搭配全面,配比合理均衡,无发霉变质或含有霉菌毒素。结合本场区疫病流行状况、猪只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防止免疫的盲目性,有针对性地加强猪瘟、猪伪狂犬病、喘气病、副嗜血杆菌等疾病的基础免疫工作[11]。

2.3 建立科学合理的药物预防方案

遵循“环境控制与饲养管理+疫苗与药物预防+诊断与监测”的疾病控制理念[12]。采用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实施规范有效的药物预防与保健体系,可有效控制呼吸道疾病的细菌性继发感染[13]:

(1)母猪围产期调理时,在产前两周和产后两周,母猪饲料中添加l0%黄芪多糖180 g/t、维生素C粉500 g/t和10%阿奇霉素180 g/t或泰农120 g/t和阿莫西林300 g/t,以净化母体环境、缓解分娩应激、减少疾病的垂直传播、增强免疫抗体水平[11]。

(2)哺乳仔猪保健时,采用长效头孢噻呋钠晶体混悬液配合黄芪多糖注射液分别在哺乳仔猪3 d、7 d、21 d时颈部肌肉注射0.5 mL、 0.5 mL和l mL,预防细菌、病毒性疾病的发生,提高成活率[11]。

(3)保育猪预防时,要防止断奶应激和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的发生,断奶前一周至断奶后两周,在仔猪饲料和饮水中投服黄芪多糖500 g/t和10%水溶性氟苯尼考400 g/t或40%水溶性林可霉素200 g/t[11]。

(4)定期监测净化和驱虫,对猪群进行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等传染病的免疫抗体监测[11],发现隐性带毒猪坚决予以淘汰,防止病原体在健康猪群中传播蔓延。在仔猪断奶转入保育舍7 d后,饲料中添加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防止猪蛔虫、鞭虫等体内寄生虫损害豬体免疫系统,降低抵抗力[14]。

参考文献:(14篇,略)

猜你喜欢

呼吸道疾病预防保健病因分析
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预防保健对策分析
艾滋病患者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健康教育的作用
神经内科100例头晕患者影响因素研究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