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竞争战略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2018-05-14高芳刘诗雯

财讯 2018年3期
关键词:盈余程度竞争

高芳 刘诗雯

竞争战略 盈余管理程度 盈余管理方式 融资需求

引言

盈余管理一直是学术界、实务界和监管者关注的热点。近些年研究发现,企业除了应计盈余管理还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且动机不同,盈余管理行为也会不同。企业战略逐渐引起了盈余管理学者的注意,但目前关于二者的研究集中于盈余管理程度而极少涉及其他方面,且较少研究考虑真实盈余管理。本文将真实盈余管理考虑在内,以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竞争战略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拓宽了企业战略在会计研究中的应用领域。第二,丰富了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企业竞争战略与盈余管理程度

竞争战略不同,融资需求也会存在差异。进取型企业注重创新,寻求开发新产品和拓展新市场,增长较快,这就需要更多融资以支持其战略,因此融资需求较高。而融资需求是盈余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企业融资需求越高,压力越大,对融资越依赖,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也就更强。根据以上分析,进取型企业相比而言会实施更多的盈余管理,且融资需求是进取型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1:其他条件不变,企业竞争战略越激进则其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H2:其他条件不变,企业竞争战略越激进,融资需求越大,且融资需求在企业竞争战略与盈余管理之间具有中介效应。

(2)企业竞争战略与盈余管理方式

进取型企业通过多种营销形成企业的品牌形象,过度生产会降低成本进而降低商品价格,损害企业品牌形象及未来发展,影响较大,因此不倾向生产操纵;企业为维护品牌形象,避免降低客户对企业商品价格的预期,往往不会降价销售。且企业实施进取型战略投入大量成本,放弃有竞争力的产品并不经济,因此降价不是企业首选,即不倾向销售操纵;进取型企业必须有强大的研发、设计、营销等能力才能实现创新,而不合理缩减广告、研发等费用会阻碍进取型战略实施,因此不倾向费用操纵;而生产操纵、销售操纵、费用操纵正是真实盈余管理的典型操控方式。此外,应计盈余管理成本较低,真实盈余管理成本较高,进取型企业已在研发上投入较高成本,根据成本收益原则,及前文的分析描述,理性的进取型企业综合考虑后,会倾向应计盈余管理。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3:其他条件不变,企业竞争战略越激进则其越倾向于应计盈余管理。

研究设计

(一)变量度量

1.盈余管理

本文使用修正Jones模型估计应计盈余管理,模型如下:

本文借鉴Roychowdhury(2006)的做法,从销售操纵、生产操纵和费用操纵三个维度衡量真实盈余管理,模型如下:

TAt是应计利润,ASt为营业收入变动额,ARECt为应收账款净额变动额,PPEt为固定资产净额,PRODt是生产成本,CFOt为经营现金流量,DISXt是酌量性费用,如上模型的残差即为操控应计及有关真实盈余的替代指标。我们取绝对值作为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

本文借鉴Badertscher(2011)的方法,以应计盈余管理程度AM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RM的总和作为企业总体盈余管理程度TIVI的计量,即:

TM=AM+RM

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本文借鉴张晓烨(2013)的方法,分年度对AM和RM按大小进行排序,最低评0分,最高评100分,对排名中间的按顺序平均递进,形成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分值Rank AM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分值Rank RM。最后我们用Rank AM与两种盈余管理程度分值总和的比率来作为应计盈余管理倾向指标Relative AM。

Relative_AM,=Rank_AMt/(Rank_AMt+Rankm_RMt)

竞争战略

本文参照Hilland Snell(1988)的方法,选用以下五个指标衡量竞争战略。

一是员工人数与销售收入的比值:进取型企业对效率要求低,该指标会较高。二是人均研发支出:进取型企业注重创新,该指标会较高。三是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进取型企业倾向开发新产品,该指标会较高。四是营业收入增长率:进取型企业成长能力更强,该指标会较高。五是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进取型企业资本密度较低,该指标会较低。

计算上述指标,然后分别四等分,最高组取4,最低组取1,最后对五个指标得分进行加总,得到企业的竞争战略分值STRA。STRA范围为5至20分,STRA越高表示企业竞争战略越激进,越低表示竞争战略越保守。

融资需求

本文采用Demirguc-Kunt和Maksimovic提出的方法度量融资需求,差额越大代表融资需求越高。公式如下:DKM=(At-At-1)/At-1-ROEt/(1-ROEt)DKM代表融资需求,A为资产规模,ROE为净资产收益率。

(二)实证模型

为了验证假设1,我们构建了如下模型:

TM为盈余管理程度总量,STRA为竞争战略激进程度,我们还控制了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事务所类型,董事会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总资产现金回收率及总资产周转率等变量,同时控制了年度因素。

为了验证假设2,我们构建了如下两个模型:

模型(2)验证竞争战略对融资需求的影响,DKM为融资需求,我们同时控制了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等与融资有关的因素。模型(3)验证融资需求是否影响盈余管理,并同时加入STRA变量以检验完全中介效应的存在性。

为了验证假设3,我们构建了如下模型:

Relative AM为应计盈余管理倾向指标,控制变量即为上述(1)中与盈余管理有关的控制变量。

(三)样本选择

本文以2011--2015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剔除未披露研发支出的公司以及sT和*ST类公司,最终得到684家公司的五年面板数据,共计3420个观测值。所用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和万德数据库。

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

表1为主样本指标的描述统计情况。

(2)回归分析

我们对所建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模型(1)STRA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竞争战略激进的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更大,验证了假设1。模型(2)STRA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进取型企业融资需求较高。而模型(3)DKM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融资需求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大。本文借鉴温忠麟(2004)的方法,来检验融资需求的中介效应。上述(2)和(3)中STRA和DKM的系数都显著为正,可以往下进行,模型(4)的结果显示,STRA的变量系数并不显著,证明了融资需求竞争战略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且为完全中介过程,验证了假设2。模型(5)STRA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企业竞争战略越激进,越不倾向真实盈余管理,而倾向应计盈余管理,与假设3相符。

(3)稳健性检验

本文进行了如下稳健性检验:

1.用DD模型估计应计盈余管理,重新检验,结果基本不变。2.用表示进取型企业和防御型企业的虚拟变量PROS和DEFE替换STRA,PROS定义为,STRA>15时取1,否则为0;DEFE定义为,STRA<10时取1,否则为0。重新检验后发现,结论依然成立。限于篇幅,本文未报告稳健性测试结果。

研究结论

本文对竞争战略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竞争战略激进的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更大,且竞争战略可以通过融资需求影响盈余管理。此外,进取型企业相比更倾向应计盈余管理。但仍存在以下局限:本文借鉴有关学者的方法衡量竞争战略,但目前其度量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且指标中用到的研发数据极易被操纵,因此很可能影響研究结果。笔者也将在后续对其作进一步的追踪。

猜你喜欢

盈余程度竞争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竞争的合适位置
汉泰程度副词对比研究
感谢竞争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
幸福的程度
正确面对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