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节点国家油气合作环境评价研究

2018-05-14董聪

新丝路(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一带一路战略

董聪

摘 要:“一带一路”的能源合作问题是众多领域合作中的重要环节,而油气合作在能源合作中又占据关键位置。文章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的油气合作国家各项合作条件,确定了油气合作的节点国家,并创新性的提出把节点国家按重要性程度分为一级节点国家和二级节点国家。主要对两类合作国家的油气合作环境进行评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后,运用熵权法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合作国的最终评价值,并对结果进行排序,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排名的国家采取差别式的油气合作策略。旨在推进我国的油气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合作中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秩序奠定基础。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油气合作;评价体系;节点国家

一、研究背景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主席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又提出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两个战略构想交相辉映,一个着眼于大陆,一个着眼于海洋;一个着眼于欧亚,一个着眼于东南亚,都以周边国家为基础同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提出之后在国际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广义上讲,中国的这一战略成功运行的最终结果,将会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而构建国际政治、文化新秩序。要推进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中国需要克服重重阻碍和困难,包括“中国威胁论”、“以斗谋权论”、南海问题等诸多不利因素,在各个领域实现互联互通互惠还需要系统规划和明确具体实施步骤。而油气资源作为国家能源领域的中坚力量,在“一带一路”的众多合作领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关乎国家的能源安全。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及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对外依存度已达到60%强,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也逐年上升,与油气资源国家建立良好的进出口合作关系,是促进我国油气产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必要条件。

二、“一带一路”的内涵及覆盖范围

1.“一带一路”的内涵

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涵盖的地域范围更为广阔,它与古代丝绸之路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有了更新、更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东起亚太经济圈,中间途经中亚地区,西至欧洲发达经济体,无疑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大经济长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两端连接着极有影响力的两大经济圈——亚太经济圈以及欧洲经济圈,中途又经过了资源丰沛的中亚地区,加上海上丝绸之路,其所覆盖的地域范围十分广博,文化及经济内涵也必将交叉碰撞。重设丝绸之路,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复制或复兴,更不是单纯以申报丝绸之路为世界遗产为目的,这是一个广义上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贸易网络,其价值取向及未来趋势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使得我们必須立足更高点,从全盘的角度看待问题。中国已经明确“一带一路”的超战略意义,积极与沿线国家沟通,在既有双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框架下,通过合作研究、论坛展会、人员培训、交流访问等多种形式,促进沿线国家对共建“一带一路”内涵、目标、任务等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和认同。

2.“一带一路”的覆盖范围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 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经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南线经过了与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存在海上领土纠纷的南海地区。如图1所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至少涉及到涉及包括东南亚、中亚、中东欧等地区的65个国家(中国包括在内),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覆盖超过全球超过64%的人口和全球GDP的30%。

在被覆盖的大部分国家中,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全核心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它们对“一带一路”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稳定具有决定性影响。第二类,区域内核心国家,如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南亚的印度,南欧的土耳其,东北亚的日韩,中东的沙特、伊朗、以色列等,它们的态度一般对区域内国家均具有深刻的影响力。第三类,则是沿线的其他新兴经济体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这条经济带上的国家众多,基本都具有交通枢纽和资源或港口城市,同时,“一带一路”也覆盖了许多国际合作的经济共同体,具体见表1。

三、“一带一路”区域主要国家油气合作基础分析

1.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及合作基础

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与多个国家接壤,是世界上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种资源储量占世界储量的28%左右。就油气资源而言,俄罗斯的原油储量有770亿桶,占世界石油储量的5.6%,居世界第七位。而俄罗斯的天然气资源是世界最丰富的国家,探明储量为48.14万亿立方米,占全球份额的26.9%,主要分布于西西伯利亚地区。俄罗斯的经济收入很大一部分依靠油气收入,油气工业已成为俄罗斯经济实现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不断恢复国家综合实力的可靠保障。其出口主要面向欧洲,但亚太地区等其他出口市场对俄罗斯的重要性也逐渐提升。中俄两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油气合作早在1996年就已经开始,但一直进展缓慢,直至2009年中俄双方达成了“贷款换石油”的共识,两国的合作才获得突破性进展,意义十分深远,2010年中俄原油管道的竣工开启了中俄能源合作的新时代,自2011年起将负担起每年1500万吨的供油任务,共持续20年。中俄的天然气合作如石油一样也遇到了价格瓶颈,十年谈判未果,终于在2014年5月签署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这是中俄加强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又一重要成果。因此,中俄的油气合作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现实条件,也是中俄两国实现国际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1]。

2.中亚五国的地缘政治及合作基础

中亚和西亚是中国对外的重要油气能源进口地区,中亚五国战略位置在国际战略格局中不容小觑,该地区是连接欧亚大陆的纽带,具有中亚世界“心脏”的特殊地位。尤其是中亚是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区域之一,目前哈萨克斯坦是里海地区仅次于俄罗斯和伊朗的第三大资源过,中亚地区的第一大产油国。中国和中亚三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油气合作由来已久,并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截至2015年,中哈已经建成了五个陆路口岸,中哈原油管道安全运营近10年,也完成了全线改造,实现累计进口6362万吨,在中国陆路能源进口大通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第一条跨境天然气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三线均从哈入境。中国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哈萨克斯坦的“光明大道”新政策在两国领导人的重视和推动下,未来将会实现良好对接,这为两国的油气合作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西南部,里海东岸,南邻伊朗,地缘政治位置十分重要,领土的80%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中土自2000年就表达了油气领域的合作意愿,2006年开始获得境外开采权,中土天然气管道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境外天然气项目,也是迄今为止规划最长的天然气管道。中土天然气合作有利于中国更广泛的参与整个里海石油市场的开发与合作,在能源地缘经济上具有相当可观的收益前景。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的中部,自然资源也非常丰富,黄金储量非常高,位居世界第四位,60%的国土具有油气开采前景,天然气储量尤为丰富。中乌在油气勘探开发、油漆工程技术等领域均开展了纵深的国际合作,中亚天然气管道在乌境内也顺利投产并建成,这对中乌能源进出口多元化,加强多边和双边能源合作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油气合作也开始的较早,两国虽然油气储量少,却是重要油气输送的通道,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经过两国境内,与已建成的连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A、B、C线一道,形成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网,把中亚五国都与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3.中东地区主要国家的地缘政治及合作基础

中东地区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也是东半球大陆的中心,地处“五海三洲”之内。因此该地区是世界的交通枢纽,是海、陆、空运输往返三大洲的必经之路,具有极其重要的商业和战略地位。而且中东又是“世界石油宝库”,拥有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其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即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能源供应地,也是中日韩等亚太地区能源消费国的主要能源供给地。中东地区油气资源的显著特点也决定了其稳固的地位:第一,油气资源丰富、储采比高。第二。大油田多、油井产量高、质量好。第三,油气层浅、钻井深度小、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成本低。第四,地理位置优越、油气输送便利。这些都决定了中东地区的油气战略地位是无可比拟的。

中东地区主要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也门、约旦、叙利亚、巴林、黎巴嫩和以色列。中国和其中的几个国家也建立了良好的油气合作关系。中国和沙特建交时间不长,但双边关系发展迅速,目前沙特是中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自1996年中国开始从沙特进口石油,并逐年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努力吸引沙特的投资,通过合资企业扩大中国的炼油规模和水平。在石油领域下游合作顺利的基础上又继续推动了上游领域的合作,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具有实现共赢的基础,进一步合作值得期待。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是中东地区最早发现石油的国家,拥有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天然气储量,也是opec中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第二大石油输出国。油气工业是伊朗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因此伊朗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石油,外汇收入绝大部分来自石油和天然气。中国与伊朗早在1971年就建立了外交关系,油气合作起步也较早。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大规模的增加从伊朗进口原油,曾一度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同时还是重要的对华液化气出口国。中国的三大石油公司在不同领域同伊朗的国家油气公司进行了全领域的合作,并曾击退日本等国获得其大型油田的权益。2015年按照计划,美国、欧盟及联合国将逐步解除对伊朗制裁,包括解除对其油气生产、运输及相关金融活动制裁等内容,该国油气投资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对于中国来说正是进一步提升合作质量的大好时机。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石油资源丰富,世界石油储量排名第五,是中东地区最早发现石油的国家。伊拉克拥有73各油田地区,其中超巨型油田就有7个,每个储量均在50亿桶以上。因此,油气工业成为伊拉克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石油,油气出口收入约占伊拉克总出口收入的95%以上,主要出口到美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日本等国。中国同伊拉克经贸关系的历史悠久,其中由于国际战争原因一度出现了中断,但慢慢恢复了双边关系,在中伊经济合作中,油气合作占据了重要地位,原油贸易增长也最快。中国企业正积极努力的进入到伊拉克石油工业的上游领域,近几年合作频繁,2016年中伊把合作项目建成示范性项目,将中东建成中國石油海外重要油气合作区,具有油气合作推动性的积极作用。中国和叙利亚、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和阿联酋都有不同程度的油气合作,但由于地区政治局势动荡,影响了我国在这些国家的利益。

4.亚太地区国家的地缘政治及合作基础

亚太地区这里运用的是狭义上的地理概念,仅指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亚太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原油探明最丰富的国家,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5》资料显示,2015年亚太地区石油探明储量62.8亿吨,占世界比重2.78%。我国和东盟的印度尼西亚、缅甸、马来西亚、文莱这几个节点国家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在以油气为核心的能源领域合作不断深入,成为中国在亚太油气合作主要区域。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已上升到战略层面,合作内容从单一的油气贸易向以油气资源的联合勘探与开采以及保护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和建设新能源运输通道为主的方向过渡,合作前景乐观。与亚太的其他国家如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国也建立了非常好的合作油气合作关系。

5.“一带一路”沿线油气节点国家的确定

在“一带一路”覆盖范围内,有些国家的存在是起到关键性的支撑和连接作用的,我们称此类国家为节点国家。基于以上分析,综合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油气资源禀赋、对外合作政策及财税条款优劣程度、内部投资环境稳定性程度、外部地缘政治风险大小、中方已有合作基础等因素,筛选出10个一级节点国家,这些国家未来在“一带一路”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上将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加以重点关注。其中,在中亚俄罗斯地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俄罗斯是节点国家;在中东地区,伊朗、伊拉克和沙特是节点国家;在亚太地区,印度尼西亚、缅甸、新加坡是节点国家。上述这10个国家的大中型油气合作项目,特别是跨境油气通道、贸易项目将是重中之重。根据油气合作的层次、制度运营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又确定了10个二级节点国家,这些国家有东盟的马来西亚、文莱;南亚的巴基斯坦、印度和阿富汗;西亚的卡塔尔、也门、阿联酋、科威特和叙利亚等国。中国目前也在与其中的很多国家进行着密切的油气合作,涉及油气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的许多项目。因此文章确立了这二十个主要优势油气合作国家和潜力油气合作国家进行合作环境综合评价,以此来确立在油气资源国际合作环节应该进一步采取的积极措施。具体合作情况见表2、表3。

四、“一带一路”节点国家油气合作环境评价

1.油气合作环境指标评价的思路

对节点国家油气合作环境的评价采取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思路和步骤。

首先,在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采用德尔菲法结合文献法,背对背的发函征询油气专家对油气合作环境指标的选取,提炼出趋于集中的指标,经过对“一带一路”油气合作节点国家的合作基础进行分析后,再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者的观点,来确定提炼出多层评价指标体系[2]。

其次,运用熵值法来建立指标评价模型,因为熵值法可以相对客观的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主客观的赋权,然后根据提炼的指标体系构建数据初始矩阵,并对特征值进行归一化处理,确定各指标的熵权[3],得出各级节点国家的综合评价值并进行排序。

最后,基于排序结果,对“一带一路”的节点国家综合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油气合作策略,为顺利实现“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终极目标保驾护航。具体思路可用图2系统的来表示:

2.油气合作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国家间的油气合作并不是简单的贸易合作,它涉及到国家安全、政治外交、制度政策、对他国的影响等众多领域,因此合作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是一个综合、全面、系统的有效指标体系[4]。因此经过多次对比综合、专家征询打分、文献综合等一系列手段筛选确定了6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5],具体指标见表4:

由于评价指标体系是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综合体系,所以数据的取得来源不同,定性指标的选取是采用专家咨询和调查问卷的形式,主客观相结合获得数据;而定量指标数据则是通过统计年鉴、政府统计数据、世界银行、EIA、公开咨询和类比指标的方法取得。

3.模型构建

在确定的20个节点国家中,一级节点国家和二级节点国家均有10各,分别进行排序,方法相同。一级节点国家有10个,每个国家都有25个二级评价指标,由于数据指标的单位和标准不统一,而且指标的方向也不尽一致,所以需要经过标准化和负向指标的处理后,方能建立评价模型,构造判断矩阵。

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分别有10个一级被评价国家和10个二级被评价国家,二级评价指标有25个,可以构建m×n阶指标特征矢量矩阵,其中m(m=10)是国家数,n(n=25)是二级指标数。建立矩阵Xij如下:

4.定量指标数据采集与初始化处理

研究中应用的评价指标的数据直接量化的均是2014-2016年间三年的平均值,由于采集难易程度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四类,(1)直接获得类指标:有些指标例如可采储量、探明储量、储采比等能够从国外相关网站和IEA及BP数据源直接獲得[6];(2)间接获得类指标:还有些指标可以用替代的指标量化获得,例如双边关系可以用近三年与中国互访的次数来确定指标值,而政局稳定性则可以用政府变动与换届的频率次数间接来表示[7];(3)0-1类型指标:例如评价国家的经济体制的赋值,如果是市场经济可以赋值为1,计划经济可以赋值为0来进行表示;(4)负向指标:例如战争风险,该指标则为负向指标,战争风险越小越安全,该指标与总体目标呈反向关系,因此需要加负号来确定具体的量化值。由于篇幅关系不能一一列举。具体数据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海关信息网[8]、国际能源署、美国油气杂志、国际石油经济杂志、美国地质调查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权威网站。

5.节点国家油气合作环境评价结果排序

根据熵值法原理,运用excel运算功能就可实现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的权重根本意义在于确定评价指标在总体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同的油气合作方式及政府对油气投资的政策等对油气合作环境总体指标均有一定影响。根据公式1计算求得熵指数即指标体系的权重见表5。

基于以上结果,对于负向指标经标准化后进行调整,再根据各指标的权重计算最终的油气合作环境得分,对“一带一路”上的10个一级油气节点国家和10个二级节点国家分别排序,具体结果见表6所示。

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油气合作节点国家进行测算的结果可以看出:一级节点国家中俄罗斯位居第一,其次是哈萨克斯坦,伊朗排名第三位。其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比较吻合,由于我们与中亚五国的油气往来一直很密切,有良好的历史合作基础,而且排名居前两位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禀赋,政府也比较支持和中国的油气合作及油气贸易。而排名居中的国家也有着较为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相较于排名靠前的国家来说,在油气制度或者气候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二级节点国家对于一级节点国家来说得分普遍偏低,其中存在各种因素,占比重较大的是油气资源量、进出口数量和国家制度及油气工业等因素,因此对不同条件的油气合作国家应该采取不同的合作策略,才能保证“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五、“一带一路”油气合作我国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可以把一级节点的10个国家按分值标准划分为两大类,超过0.04的为深度合作型国家,小于0.04的为快速推进型国家;把二级节点的10个国家也划分为两大类,超过0.15的为逐步拓展型国家,小于0.15的为尚待加强型国家。具体的合作策略为。

1.持续加强深度合作型国家的能源外交

对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伊朗等油气资源丰富且与我国合作密切的国家,在巩固已有合作基础的前提下,更加需要建立油气合作的长效机制,积极协调双方或多方的合作战略与政策,为以后的合作协议落到实处提供有力的保障。近五年,我国对沙特阿拉伯的原油进口份额有所下降,而俄罗斯和伊拉克的市场份额明显上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级节点国家中的沙特等国对美、日、韩的原油出口份额已经超越我国。所以在单边积极促进合作的基础上,要把握住油气合作趋势的方向,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建立国际油气合作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把深度合作国家的油气能源外交推向新的高潮[9]。

2.拓展快速推进型国家的油气合作方式和领域

对于快速推进型国家的油气领域合作,需要开展油气细分市场研究及合作前景研究,寻找我国与此类国家合作开发的共通点和重点,快速推进中国与缅甸、新加坡等国家的深层次油气合作。尤其重点推进油气资源较丰富,但基础设施落后的国家,利用中国制造、中国技术和中国人力资本全方位实施“走出去”,推动全产业链一体化的油气互利合作领域,以建立炼油厂、发电厂等合作方式,延伸油气下游产业链,直接转换为油气消费产品。

3.积极争取逐步拓展型国家的油气合作意愿

对于文莱、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和巴基斯坦、印度等南亚国家,合作历史相对较晚,但油气资源中的石油或天然气曾经是我国的进口国之一,随着我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步伐不断加速,合作领域也不断加深。同为亚洲国家,应该在国际油气合作中,携手共同面对国际油价的波动,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这是争取合作的一个推动力。另外,在油气合作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拓展与该类型国家的合作,除了直接贸易外,也可以尝试其他形式的合作,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尤其是跟印度的合作,避免相互恶性竞争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4.密切关注尚待加强型国家的油气合作趋势

中东地区是世界油气的主要供应来源,虽然油气资源丰富,但是合作中的经济关系远远落后于政治关系,主要原因在于科威特、阿联酋、也门等国的文化及风俗与我国相差甚远,合作环境不是非常理想,所以合作进度缓慢。但是由于中东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因此和其的油气合作绝对不能放弃,应该给予密切的关注,并利用政府外交的关系,带领行业专家和企业家共同考察油气合作的新机会,有目的性的吸引合作国的专业人员来我国进行文化及专业领域的交流,为以后的油气合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Locatelli C.The Russian oil industry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governance: obstacles to international oil companiesin-vestment strategies[J].Energy Policy.2006,(6):75-85

[2]杨海恩.基于AHP的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环境评价[J].经济问题,2013,(3),第83页

[3]章穗、张梅、迟国泰.基于熵权法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0,(01)34-41

[4]郭鹏、晏飞.构建国际油气合作商务评价体系[J].国际经济合作,2011,(03) 86-89

[5]何波、安海忠、方偉.全球油气资源投资环境的评价与优选[J].资源与产业,2013,(06)114-118

[6]国际能源署、统计.http://www.iea.org/stats/index,2015

[7]BP中国报告和出版物. http://www.bp.com/,2015

[8]王越.一带一路主要国家油气投资环境分析与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16,(09)125.

[9]中国海关信息网.贸易统计. http://www.haiguan.nifo/,2016

[10]董秀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油气国际合作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4):14-16

[11]Muhammad Badaruddin.Indonesia-china energy trade:analyzing global and domestic political.Economic significance in Indonesia-chinaLNG trade[J].Journal of ASEAI Studies.2013(09)

[12]Randall Spalding—Fecher et al.“Energy and the World Summit Oi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hat next?”[j]Energy Policy,Vol.33,No.1,2005,P99-112

作者简介:

张琼(1980--)女,黑龙江抚远人,博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导师董秀成,博士后在读,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战略创新管理、石油工程管理、成本管理。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专利2项,参与和主持国家级、省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奖项4项,著作2部。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一带一路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