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全方位开放到开放发展

2018-05-14何俊锋

今日财富 2018年24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战略

从1978年党和人民确立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经历了40年的历史演变。本文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的角度,结合具体国情,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历代领导人的对外开放思想,力图藉此揭示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逻辑。

1978年9月,全国计划会议的召开,总体上明确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思路。时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身处时代节点,结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精准把握世界历史规律,秉承科学的态度梳理新中国成立30年以来的发展经验,认真细致的为国内外大势把脉,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開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战略决策,揭开了我国经济发展新的篇章,中国迈入了对外开放的新纪元。通过四十年的伟大实践,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对外开放理论也经历了四十年的历史演进梳理四十年中国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不难发现,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从对外开放到开放发展的理论演进。

一、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在继承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源于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是邓小平基于特定的世界历史作出的科学阐释。

正确认识时代是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0世纪70年代末期,邓小平冷静分析判断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判断。对于世界形势,邓小平明确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于中国的发展,邓小平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正是基于这样的基本考量,邓小平提出了对外开放的理论。他强调:“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也吃过这个苦头。”对外开放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而坚持对外开放便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按照这一国策,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拓展,向西方发达国家开放,向苏联和东欧国家开放,向第三世界国家开放,在特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向内陆和纵深延伸,形成了以濒海、沿江和靠边的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与中心城市为代表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不仅有力地扭转了我国的发展形势,拜托了国家发展的困境,而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二、江泽民对外开放思想:“走出去”对外开放战略

理论的新发展总是与时代的变化息息相关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苏东剧变,冷战结束,原先的两极格局一夜之间被打破,世界迈向多极,全球化发展进程加快迈进。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着眼新的世界历史环境,在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论断的基础上,继承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

对外开放不但要“引进来”,而且还要学会“走出去”,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逐步从单一的资本和技术引进为主走向以“走出去”为主的开放战略,是进入新世纪后江泽民反复强调的重要对外开放思想。实行“走出去”战略,既是有效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力措施,更是加快发展我国的重要途径。江泽民强调:“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会为我们实施这一战略带来更多的机遇。必须不失时机地‘走出去,让我们的企业到国际经济舞台上去施展身手。这个战略实施好了,对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我国的长远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三、胡锦涛对外开放思想:“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

迈入新的千年,世界历史也走入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 号准经济全球化的新气象,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对外开放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结合世情国情提出了系列新观点和新论断, 开创了我国对外开放新的高度。

历史指向2005年4月21日, 胡锦涛在亚非商业峰会晚宴上发表演讲指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互利的。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中,开放是必然的,与世界经济交融发展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选择。对外开放不是简单的“零和博弈”。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中国通过吸收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生产发展水平;外国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和市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这段话鲜明展示了中国人民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打开大门搞建设,互惠互利促发展的高昂姿态。

毋庸置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既是对邓小平江泽民对外开放理论的继承,更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了创新发展,较好的体现了中国有责任大国的良好担当。

四、习近平对外开放思想:开放发展战略

面对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开放发展首次作为发展理念的一种被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冷静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科学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

我国经济通过三十多年对外开放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正是面对这样的国情考量,习近平反复告诫全党,对外开放的正确性在当代毋庸置疑,现阶段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实现对外开放与发展的联动。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 “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这一讲话是对开放发展的科学解读。

用历史的深远眼光看问题,就是要自觉的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潮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尽量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减少代价。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国策不变,但在不同的时期,对外开放的具体内涵又有所不同。我们在看清世界历史的路的同时,始终在努力坚持走好自己的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历史演进,就是一条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拥抱美好明天的发展之路。

从全方位开放到开放发展,党的历任领导集体分别对应所处的历史解读那,结合世情国情书写中国的对外开放史,展示出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灵活运用和科学发展。今天,“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已经进入决胜期,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开放的主动去赢得发展的主动,引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向深入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不懈奋斗。(作者单位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

作者简介:何俊锋,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红色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