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5-14刘秋生张元青徐晓宇谢达城

今日财富 2018年24期
关键词:赣州市赣州汽车产业

刘秋生 张元青 徐晓宇 谢达城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战略发展的新兴产业,一直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驱动。赣州作为江西省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正紧扣“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的目标,矢志不移地推动以新能源汽车为主要战略的建设与发展。本文通过对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新能源汽车企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从而对赣州市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参考。

一、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发展的内涵

近年来,由传统汽车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等问题变得日益严重,促使国际社会和汽车厂商将更多的目光转向新能源汽车。国家高度重视我国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企业的创新性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则是指,通过将地方政府、车企、高等院校以及科学研究机构等相联合,开展更深层次和更高效益的合作,促成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创新,其中包含整车的生产与制造、零部件的设计与开发、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市场的运行等全过程的创新性行为。

二、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赣州作为江西省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正紧扣“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的目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始终大力支持并重视其创新性的发展,自2015年起,已经从零基础发展到具有35.2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目前已引进国机智骏、山东凯马、昶洧新能源汽车、中电新能源汽车、宝悦新能源特种车等5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厂家,同时拥有孚能科技等1个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在内的一系列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产业集群现象逐渐显现,已初步具备一定的产业化基础。

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有关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核心技术难以突破

长期以来,电池材料和电池管理技术、电机控制技术及整车电子控制技术等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一些关键零部件要么是从国外大批量采购,要么是中外合资生产,大多数企业不具备自行生产的能力,仅有较为基础的装配加工,极其缺乏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和突破精神,严重地制约了赣州市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二)产业化进程推进缓慢和推广应用力度不足

目前,赣州市的整车生产企业大都停留在工厂建设及技术储备阶段,产业化进程较慢,长时间未有可大批量生产的车型投放。在市场上,新能源汽车车型少、成本高等原因直接造成消费群体的购买能力及购买欲望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各大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工作等方面产生影响,致使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推广力难以提升。

(三)基础配套和相关设施欠缺

保证充足的基础配套和相关设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赣州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方面还没有明确的实施方案,在建或已建成的充电设施数量也较少,这跟国内很多同级的二、三线等城市相比较,相差较大,这很难满足车主适时充电的需求。

(四)产学研协同程度不够

赣州是江西省第二大教育中心,市辖内的科研院所、高校众多,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但目前,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间的交流不密切、高校及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不足等问题,反而是过多地依赖政策,脱离补贴的企业运行情况不理想。

三、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重视科研的投入和加强创新的力度,实现核心技术的新突破

随着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的建设和发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应加大科研机构、地方院校及生产企业的科研投入,赣州市政府也应从更高的层面争取为赣州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搭建更高、更好的科研平台,建立市级或省级等更高的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同时针对基础性和关键性的技术开发项目,可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争取在核心技术上有更高的突破,同时为我市的新能源汽车及整车零部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二)加大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认知率较低的情况下,政府和企业应想方设法研究其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赣州市政府应着力将市辖内的公共服务领域用车逐步实现电动化,加大新能源汽車的推广力度。并联合相关部门,定期举办有关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专家讲座及产品博览会,对有意购车的市民进行有关知识和政府的优惠政策的普及,从而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潜在消费群体,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力。

(三)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

为扭转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政府需制定行业市场的统一准入标准,以规范化为目标;再注重品牌影响力,重点支持和鼓励大型车企,生产出能带动赣州经济发展的优秀产品。另外,政府应该逐步地完善基础设施问题,达到覆盖范围广、使用能力强等较好效果。

(四)整合资源,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实现协同创新发展

整合目前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点企业的主要资源,通过引进影响力大、能力强的传统车企入驻,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共同合作研发组织,突破各方有形和无形的界限以加强合作创新,提升赣州市新能源汽车的综合能力,达到资源整合及优化的目的,实现协同创新发展。

四、结论

本文以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赣州市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状况,对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提出了参考建议。(作者单位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协同创新研究”(18102);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赣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研究(18103);

作者简介:刘秋生(1989.09—),男,汉族,江西赣州人,硕士,现就职于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汽车学院,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赣州市赣州汽车产业
赣南老区展新貌剪影
赣州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调查与研究
赣州解放十周年纪念碑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璀璨的明珠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特种兵的“味道”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产业政策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