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年制高职本科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5-14吕永锋孙佳楠陈川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6期
关键词:模具高职专业

吕永锋 孙佳楠 陈川

[摘 要] 针对四年制高职本科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分析了四年制高职模具技术人才培养的意义,提出了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为方针,以模具数字化设计及模具智能制造为方向的四年制高职本科模具专业课程体系。

[关 键 词] 四年制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066-02

一、引言

浙江省及长三角地区企业进入工业4.0时代的先进制造领域后,需要大量材料加工领域具有高新技术视野、专业基础知识面宽,具有高端模具结构设计、模具机床的实操调整能力和模具制造现场的工艺实施与规划能力的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应具备如下能力:

(1)掌握CAD/CAM/CAE/CAPP/ERP等先进技术,具有运用先进数字化设计技术和工具,根据模具结构、制造工艺要求,进行三维模具结构优化设计和精密模具加工工艺制定与编程制造的能力。

(2)根据企业现场环境与设备条件,具有在企业现场组织试制、生产的能力。在试制阶段有能力运用三维测量技术、激光成型技术、先进3D打印进行产品手板制作,并根据结果进行模具设计、制造与工艺生产决策的能力。

(3)在精密模具制造环境中,有能力维护和监控以模具先进技术为核心的高端制造技术系统、工艺系统,承担模具生产车间级部门的主要责任,有能力在高端制造现场环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为基层操作岗位、技术岗位或业务岗位人员提供模具制造技术指导和培训。

(4)在掌握机械学科领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上,深入材料成型控制技术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材料工程學科基础理论知识和机械制造实用性基础知识,以掌握相关学科基础知识运用对象、方法,形成理解材料成型原理和控制技术、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模具寿命故障成因、工效与质量控制因素、写作技术报告、即席发言与交流沟通的能力。可与机械工程师、维修工程师、产品开发工程师、企业领导协同工作过程中成为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程师。

二、探索四年制高职模具技术人才培养的意义

根据上述能力素质要求,原有的三年制高职和四年制本科材料成型用控制工程(模具技术方向)相关专业无法达到培养目标。

(一)三年制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

(1)学制的原因,高职学生在三年学习中要被培养成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由于学时的原因,在课程设置上(尤其是理论基础课程)只能开设与专业技术应用相关的课程,使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束缚,在人才定位和培养思路存在自身局限,培养的学生虽然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但在跟随国际先进制造业视野、理论深度、方法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制约了其在产业转型升级当中的可持续发展。

(二)四年制本科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欠缺

四年制本科教育偏向于理论学习,所设课程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实践环节更多在于实验验证,缺少具体的生产性实训,这是长期以来本科教育理念所形成的惯性,也跟本科院校实训室建设的思路有关,大多数本科院校不具备大批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种情况在国家提倡应用型本科建设之后有所改善,尤其正在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但这种改变并未能在教育理念层面得到彻底改善,本科培养的学生在与企业对接上存在较大差距,本科毕业生通常需要企业更多的工作、实践与积累后才能在企业里真正发挥作用,导致就业困难,专业对口率低。

在模具技术行业,本科毕业生动手能力跟动手意愿较差,使得高深的理论基础很难落到实处;而高职生适应力强,但在模具产业升级过程中前瞻性不够,主动改革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拓展和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以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加长教育年限、提高培养层次,向本科学院学习,以更为充裕的培养时间拓宽毕业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继续保持注重毕业生材料成型模具技术领域职业技能培养的传统,校企深度合作,更加扎实地培养毕业生高精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能、企业生产现场的工艺实施与规划能力,以满足企业进入高端制造领域后对相关行业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迫切需求。

三、四年制高职本科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一)四年制高职本科模具专业课程体系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为方针,以模具数字化设计及模具智能制造为方向

“宽口径”体现在立足材料加工学科的知识体系,将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和管理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中,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使学生适应宽广的工作领域;“厚基础”体现在加重数学、力学等学科基础类课程的学时;“重实践”体现在通过校内实习和企业实践相结合,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求创新”体现在课程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课内课外紧密结合,学校企业紧密结合,国内学习与国外访学相结合,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鼓励和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实践,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

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围绕模具数字化设计及模具智能制造方向。按模具产品全生命周期设置,贯穿模具从接单到产品造型、模具智能设计和预算、模具智能制造、装配调试及后期维护保养的全过程。

(二)以“模具智能设计与智能制造”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开发模具数字化设计及模具智能制造方向的四年制高职本科模具专业课程、相应配套教材及课程相关数字化教学资源

与企业合作开发四年制高职本科模具专业配套教材,打造在线精品课程,积极开展微课、慕课建设,实现课堂翻转,逐步更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全程授课录像、教学课件、微课。

(三)实施“四化一体”的教学模式,强化模具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以模具生产流程来组织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完成相应任务,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四化一体”教学模式,即课程内容的项目化,项目内容流程化,单元内容任务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各项目、任务的安排由浅入深、从单项到综合,融入“模具生产流程化”教学中,使学生在完成多个工程设计任务后,职业技能得以强化和升华。结合循序渐进式的模具CAD/CAM/CAE软件学习与实训项目的对接应用,具备“3C软件”的熟练操作与应用能力。

(四)以职业标准引领,将“模具设计师”及“模具制造工”职业标准融入四年制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中,实现教有所依、学有所用的目的。

以“双证融通,课证融合”的思路,对四年制高职本科模具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将企业岗位要求体现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实现职业标准与教学体系融通,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一致化。

(五)实施“导师制”引导的“分层导向教学”模式

在模具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中实现分层制导向教学,满足行业内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在设计分析流程中,对学生的思路与方法采用导师制引导,在制造加工流程的具体操作和经验技巧采用师父带徒弟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引导学生的自我定位,协同完成相关项目任务,成为熟悉全流程、掌握核心技能、精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四、总结

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为方针,以模具数字化设计及模具智能制造为方向的四年制高职本科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以“模具智能设计与智能制造”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的四年制高职本科模具专业课程,开发了相应的配套教材,开发以微课、视频为基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实施“四化一体”教学模式,即课程内容的项目化、项目内容流程化、单元内容任务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各项目、任务的安排由浅入深、从单项到综合,融入“模具生产流程化”教学中,使学生在完成多个工程设计任务后,职业技能得以强化和升华。

以职业标准引领,将“模具设计师”及“模具制造工”职业标准融入四年制高职本科人才培養的教学体系中。

在模具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中实现“导师制”引导的“分层制导向教学”,满足行业内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在设计分析流程中,对学生的思路与方法采用导师制引导,在制造加工流程的具体操作和经验技巧采用师父带徒弟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引导学生的自我定位,协同完成相关项目任务,成为熟悉全流程、掌握核心技能、精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志刚.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模式构建初探[J].成人教育,2008(11):74-75.

[2]熊丙奇.谨防四年制高职本科成“怪胎”[J].当代职业教育,2015(9):1.

[3]管弦.四年制高职教育兴起背景的特殊性与归宿的多样性[J].职教论坛,2014(13):43-45.

[4]丁以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推进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试点项目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2):41-42.

[5]陈锦.浙江省四年制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28):250-253.

猜你喜欢

模具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模具部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用于阳极管生产线模具预安装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