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究

2018-05-14施丽莉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6期
关键词:培育辅导员价值观

施丽莉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高校应利用新媒体将“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针对基于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措施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046-02

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培养什么样的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党的十九大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引领广大大学生坚定信心、强化自觉、提升素质、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指明了方向。

一、新媒体的优势

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一)覆盖面广

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报告》显示,我国网民20~29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29.7%。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仍然最高,为24.8%。在大学生群体中,新媒体的覆盖面广,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平台,可以发挥出新媒体的辐射力,带动相关内容的宣传,拓展现有的教育阵地,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覆盖面狭窄、阵地小的问题,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二)形式多样

《报告》显示,上半年各类手机应用的用户规模不断上升,场景更加丰富。当今的新媒体,在单向传播的路径上,不断添加新内容,从而生产延伸出更多新鲜有趣的内容来。不断更新的资讯从移动互联网呈网状传播,信息时效性大大提高,大数据分析处理更贴近用户需求。

二、新媒体时代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表现在几个方面:在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等方面,有着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有自信,就是有着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作为新时代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执着坚定,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尊道德,就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具有善良的道德情感、正确的道德判断、自觉的道德实践;讲奉献,就是具有自觉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担当民族復兴的历史责任,在尽责集体、服务社会、贡献国家中体现自身价值;重实干,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知行合一,求实务实、有为善为,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求进取,就是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富有求新求变的朝气锐气,勤于学习、勇于开拓,以新的实践创造成就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新媒体时代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进入新媒体时代后,社会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流思想、非主流思想的碰撞愈加激烈,在这一背景下,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传统价值观渐渐消失,新思想、新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盛行。借助新媒体进行引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大学生道德水平的上升。

(二)能够起到净化校园风气的作用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了关键的战略时期,处于攻坚期与改革深水区,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一些滞后腐朽的思想对大学生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在校园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净化校园空气,让学生能够接受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他们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可以抵御西方不良思想的渗透

在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下,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沟通日益频繁,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开始传入我国,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也有一些不良思想随之进入我国。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到来后,这种不良思想的影响更加深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校园内部形成良好的风气,帮助大学生抵御西方不良思想的渗透。

三、利用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究

(一)利用网络手段,创新理念方式

在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已经不再只是教师的工作了,而是需要校园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联合推荐,构建完善的新媒体育人架构。在这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党委为领导,促进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共青团、教务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师共同参与教育机制。同时,要积极利用现有的网络手段,建立网络资源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学生、一线教职人员提供学习体系和思想教育素材,从组织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对党委宣传部而言,要注重新媒体的创新应用,发挥出新媒体的种种优势,做到扬长避短,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对接,高效、高质地将传统媒体内容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在校内构建新媒体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平台、QQ群、校园门户网站、百度贴吧、官方微博等,由专门的团队负责维护与互动,教务处、共青团、学生处需要积极配合,实现线下与线上活动之间的结合,在高校内部推广新媒体产品,为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文化氛围。

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能够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来开展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不移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意识到新媒体带给自己的挑战,摒弃传统陈旧的说教模式,能够顺利应用新媒体与学生进行交流,尽可能减少他们的抵触情绪。

(二)加强交流沟通,吸引学生参与

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吸引力和活动性,利用新媒体,能够为学生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教师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多听取他们的意见,提供有效的服务,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目前来看,面对各类校园突发情况与社会舆论,部分大学生会优先通过新媒体平台来分析问题、发表看法,各类言论在此交流、扩散。针对高校新媒体平台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高校需要及时作出反应,第一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引导学生正面思考、了解真相,對负面言论,可以在线进行答疑和交流,必要情况下,还可以进行班级、院系之间的联系,采用面对面的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教师要掌握新媒体的应用方式,新媒体的诞生进一步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变了教育双方的地位,师生之间有了平等的话语权,双方互动频繁。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营造自由、轻松、愉悦、平等的氛围,赢得他们的信任。同时,利用新媒体的可匿性,让大学生毫无顾虑地进行互动,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教育工作者也能够及时发现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学生做出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并掌握多元化的社会动态和网络信息,将其应用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

(三)在服务中实现引导,凝聚团队力量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点阶段,他们对新生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容易全盘认可多媒体,尤其是网络中的负面信息和资源。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强化对大学生思想的教育和管理,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同时,推行实名认证上网制度,限制网络流量,引导大学生积极抵御不良信息,对校园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加强与网信部门之间的沟通,限制大学生对黄色、低俗、庸俗信息新媒体平台的访问。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大学生的思维开拓、思想前卫,很容易接受一种事物,也容易抛弃一种事物,大学生能不能抛弃腐朽、落后、低俗的文化,接受积极、先进、高尚的文化,与教育方法和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一方面,需要完善现有的教学内容,为大学生设置良好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四)实现网上网下结合,强化社会实践

针对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去中心化、碎片化的特点,需要将网上、网下教育相结合。在这一方面,辅导员要设置好新媒体交流平台,包括班级微信群、微博等。在学习上,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点,促进网上、网下联动,构建出科学完善的学习模式。对辅导员而言,要主动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分享相关内容,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此外,还要注重大学生骨干的培养与选择,发挥出大学生党员在新媒体平台中的意见领袖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达开来,为大学生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金磊.借力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

[2]王双群,潘学良.新媒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湖北社会科学,2014(11).

[3]年大琦.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4]朱琳,张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的创新[J].教育评论,2015(2).

猜你喜欢

培育辅导员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