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历史变迁与新形势

2018-05-14赵梦杰

今日财富 2018年9期
关键词:经济带区域经济

赵梦杰

新中国成立后从计划经济区域经济相对集中,且呈现条状经济带,而改革开放后经历了短期的行政化区域经济发展,这时候设立特区和直辖市等一系列区域,充当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力量,也扮演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在改革开放后期,中国经济不断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区域经济也不再局限在特殊的区域环境下,国家与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发展,地区内的城市与城市区域经济发展都是非常频繁和有效的,所以本文主要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历史变迁,以及思考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做出参考。

在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区域经济贡献出来前所未有的引擎作用。自从新中国诞生之时,区域经济的整体格局就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断变化,作为评判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经济早已成为现阶段国内,以及国家与世界联系的重要经济手段,其从最开始的出现,发展,再到如今的变化,其影响了数代人,也影响着中国未来经济走势和发展,所以梳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历史变迁,才能更好地了解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新趋势,也才能更好地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改革手段,为中国区域经济健康、稳定、高速地发展出谋划策,早日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民族幸福。

一、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历史变迁

区域经济自古就是各朝各代经济的重要推手,其早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区域经济历经三次比较大的变化阶段,其中都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变革。所以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变化,中国区域经济也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变迁。

首先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前(1949-1977)划经济体制下的区域经济,这时候中国经济主要还是以计划经济为主,所以在经济体制方面依旧采用苏联模式,苏联成立150余个大项目在国内遍地开花,并成为苏联的工业基础,所以国内也跟着苏联大搞工业基地。但是在70年代,区域经济也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特性,往往是协助其他区域共同展开经济发展,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往往在沿海和内陆形成两个比较特殊的区域经济带,但是在文革和大跃进时期,中国条状区域经济却不能进行整合,导致整个区域经济资源的浪费,60年代中央进行三线城市建设,沿海区域产业转回内陆地区,文革后期,政府对地方工业体系比较重视,中国得以在大陆建立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但是由于区域经济专业过度,导致远离沿海区域和东三省区域的经济受到重创,严重制约了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

其次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在探索中不断发展,计划经济在开始向着市场经济学习和转变,但是这个阶段依旧是一种过渡性区域经济,中央集权思想开始扭转,地方权力开始松绑,1978——1984年,改革后的财政体制让区域经济竞相发展,各区开始形成重合的区域经济,即“诸侯经济”,1984年到1988年,严重的经济雷同导致企业与政府不断争夺有限的生产资源,工业产品的涨价,农业产品却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下跌,1989年为了防治经济过热,区域经济被封锁,但5大特区,另外十余个沿海城市的经济却被重视和发展,所以逐渐演变成东部、西部、中部三个区域经济带,还有一些偏远地区经济带。

最后就是改革开放到现如今的区域经济发展变革期(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这个阶段中国诞生了发次知名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经济核心區,并在90年代初期政府和市场主导下成立了七大经济区域,三大经济带,随着西部大开发提速,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建设等大项目也得以快速发展,而一些中部城市也加快资源转化,成为城市群的新生代。在2000年后又相继成立八大经济区。另外随着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城市集群已经在经济方面呈现出非常大的拉动作用,所以区域经济早已不再是片区之间的经济模式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区域经济衔接也越来越紧密,2004年展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序幕,同年也展开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序幕,大都市经济圈的兴起,这种城市内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也越来越重要,其根据城市发展格局布置,不仅是一种城市经济的高效集约化表现,同时由于城市区域资源的有效衔接和利用,让整个城市的经济被盘活和不断壮大发展,真正让城市区域经济从最开始的资源争夺和浪费变成如今的资源共享与互利。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开始尝试建立东盟经济带,东亚经济带,以及更广泛的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带,这些经济带的构建和完善可以更好地对拉动中国与周边国家,亚洲与其余大洲板块的资源互换,同时能在经济驱动下带动更广泛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消除隔阂和误会,让世界趋于大同。所以现阶段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更全面,也更丰富,资源衔接更完整,有效应对风险能力更强,实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开启。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在全面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区域经济历史发展变迁后,依然对中国区域经济的整体命脉得以把握,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合作越来越频繁,而且国内内需拉动,以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区域之间的交流也日益紧密,所以未来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值得研究,更值得期待。

首先是区域经济协调性发展的格局不会发生改变。现目前中国对待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以“五个统筹”为主,既要确保东部经济带的引擎作用,同时也要衔接中西部经济带的互补,东部带西部,实现公共服务与人们生活水平差距逐渐减小的统筹目标。就未来区域经济发展中国主要还是四大区域政策,四类主体功能,八大问题核心。其中四类区域政策主要就是对中国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经济的不同政策支持,例如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部振兴,东部引擎,通过不同的区域政策带动,结合各区域发展关键因素和资源,实现不同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和壮大。四主体主要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和发展能力按照环境要求和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开发,实现不同区域经济功能定位,例如北上广深主要定位于社会经济发展,西部地区主要定位生态经济发展。八大问题核心就是全面统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包括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资源与发展问题,文化与经济问题等,主要是防治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均衡和过度发展。

其次,区域经济未来趋势会呈现西进,北上,产业重组,优势突出的格局定位。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政策对东部沿海城市的“先富”带动,确实让沿海东部地区实现了小康发展,但是国家要均衡,贫富差距要缩小,另外随着东部经济发展优势下降,投资回报率降低的特点,所以要实现区域经济的重心转移。西部资源丰富,有望成为下一个替代沿海东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桥头堡,西进不可逆。另外随着东部经济逐渐完成产业布局,原来的工业产业要逐渐恢复到东北部,实现东北经济工业振兴,所以北上势在必行。产业调整与重组有助于中国区域经济更好地合作与优势互补,西部劳动力密集,东部市场密集,所以加强不同经济带的区域产业调整,西电东输,南水北调等等都是产业、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这也是产业重组后新一轮区域经济腾飞的关键。

紧接着城市集群区域经济优势不断显现和发展。随着现阶段万亿级城市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不再满足单一的资源优势,中西部城市也不再满足追随北上广深,而是在新的方向上不断挑战一线城市的权威地位。未来区域经济必定会出现群雄逐鹿的局面,中国大地经济也会呈现多极发展,所以城市集群的区域经济发展也是未来区域经济的重头戏和生力军。

加大对外开放格局,跨国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增强。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离不开世界,从最开始的沿海经济与世界联系紧密,到现如今中国内陆城市与世界经济联系紧密,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等一系列政策都注定了世界级区域经济的紧密合作,也注定会再次刷新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高度。

结束语:通过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历史变迁研究,以及对新形势发展分析,未来的中国区域经济必然会更多元,更开发,更复杂,也更稳固,属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已经到来,未来的中国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也会越来越重要。(作者单位为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猜你喜欢

经济带区域经济
分割区域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擦桌子
区域发展篇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
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