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化工环保应重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2018-05-14陈亮

丝路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陈亮

【摘要】煤炭化工企业要实现环境保护达标排放,必须做到这一点。在煤炭化工的设计、施工、调试、运行全过程中,严格遵守环保要求,通过竣工验收和日常监督,是煤化工项目经营者面临的真正挑战。在煤炭化工企业的实际运行中,气味、恶臭等是影响企业与当地居民关系的重要因素。当硫回收装置正常运行时,其气味主要是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引起的。本文分析了煤化工行业环境保护应注意的有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煤化工环保;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煤炭化工是将煤炭转化为天然气、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产品的过程,经过化学加工,再加工成化工和能源产品。主要包括煤气化、液化、蒸馏、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对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控制进行了探讨。

一、煤化工产业给生态环境带来的问题

在不同的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生产、贮存、运输、装卸过程中,VOCs有机废物的排放状态和组成也各不相同。废气的煤化工生产过程主要是煤粉破碎、筛分、输煤灰水处理池低压闪蒸汽提、转化酸性气体和低温甲醇尾气、硫回收冷凝器废气、废氮分子筛吸附的空气分离装置、火焰燃烧气体、气化炉、废气驱动等,具有VOCs种类繁多、组分复杂等特点。气体样品采集过程因尾气温度高于环境温度,采样袋中样品因分析滞后,分析时出现少量液化,但气体样品中总烃质量浓度仍然达到61400~62000mg/m。液态煤化工产品在储存、运输、装卸过程的挥发性排放与石油化工液态产品的工况状态相似,储罐进料、油罐车装车过程大呼吸排放的VOCs气体浓度较高,对大气环境污染的贡献相应较大。

二、煤化工企业含苯有机尾气的回收

(一)粗苯加氢工艺

粗苯加氢是炼焦生产粗苯的过程。该设备主要由复合、加氢精制、萃取精馏、芳烃精炼和实用等组成。粗苯首先经脱重塔分离为轻苯和重苯,轻苯再经连续蒸发器和蒸发塔蒸发后,在预反应器和主反应器进行两级加氢处理,轻苯中的不纯物,如硫、氧、氮化合物经催化剂两级加氢反应处理,生成硫化氢、水、氨等物质,同时不饱和化合物转化为饱和化合物,然后在稳定塔脱气后得到加氢油。

(二)尾气回收技术及应用

目前尾气回收技术主要是冷凝、吸附和吸收方法,通过对粗苯精制过程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基本不造成物料的大量流失,99%的物料回收,极少部分损失,主要是两股尾气带走的物料损失。脱重塔真空尾气以及稳定塔尾气是塔顶顶出的部分40度气体。排气量为1.2t / h,其中含苯类化合物以及环戊烷等非芳烃、苯等可燃物质,随真空尾气排放。根據生产工艺、装置及公辅供应特点,可选用冷凝法对尾气中有机物进行回收处理。根据苯类物料特性,当尾气温度由40℃降低至10℃时,其饱和蒸汽压将大幅降低,即可有大量的挥发性苯、甲苯、二甲苯、环戊烷等非芳烃被冷凝下来,从而可再次被回收到系统中。

(三)含盐废水处理

煤化工含有盐废水构成由无机盐和溶解的有机化合物为主。高效的预处理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废水的硬度和有机浓度,改善膜的恢复,降低盐水的体积,这对膜系统和蒸发器的后续操作非常重要。与化学软化相比,有机物的去除更加困难。盐废水,特别是RO卤水的预处理,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对于有机物去除,物理化学,高级氧化和组合方法主要使用。通过不同的预处理技术,可以将转移和矿化概括为从含盐废水中去除有机物的两种途径,其中转移途径需要减少化学物质和吸附材料的消耗。对污水处理煤盐化工的一些研究报告,迫切需要开展含盐废水的基本工作分析,选择具有指导意义的处理。同时,借鉴其他行业的成熟的技术,结合工业废水处理需求,开发和应用的预处理过程。

(四)微波技术

在处理煤化工废水的过程中,微波处理技术的发展可分为纯微波直接辐射技术、微波催化技术和微波催化氧化技术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技术的效果并不理想。它还没有达到对有机污染物有效分解的预期。能源消耗过大,有机物降解不彻底。第三阶段是微波催化湿法氧化。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它具有降解速度快、降解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这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在硝基苯降解实验中,氧化铜作为催化剂的效果最好。铜氧化物含有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微波领域的一大损失,铜氧化物会使载体吸收增强,表面温度上升更快,更高,退化产生的自由基和微波激发反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氧化铋仅次于氧化铜。氧化铋是一种特殊的氧化物,在短时间内具有结构缺陷、吸收能力强、硝基苯化学反应快、降解效果好等特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煤化工具有较大的用水量。与石油天然气相比,该过程复杂多变,污染物复杂。目前,关于“三废”治理在煤化工行业的研究和应用的报道较少。在煤化工的发展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使其与生产同时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煤化工环保应重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J].能源化工,2015,36(06):41.

[2]何晓辉.煤化工环保应重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4,6(01):66~70.

[3]周春玉.煤化工环保应重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5(01):37~40.

猜你喜欢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国内外纺织印染工业废气排放法规及标准的比较
浅析我国VOCs的排放特征与控制对策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汽车内饰用纺织品中挥发性有机物
测定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研究
热解吸—气质联用技术在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