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电气供配电线路设计

2018-05-14李彩英

丝路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线路设计

李彩英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人口政策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对于城市化建设的投资也越来越多,电力资源的消耗亦逐渐增大。为了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节能、环保问题的同步发展,对于建筑工程中的电气供配电线路设计的研究就变得很有必要。

【关键词】建筑电;气供配电;线路设计

一、建筑供配电设计的原则

(一)经济效益

在对建筑工程的电气供配电线路的设计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节能,而忽略了对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对于所投入资金多少的考虑,因此相关的建筑电气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工作时,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建筑工程的电气供配电线路设计所用到的材料以及相关设备进行充分考虑,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以及运用,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功能的要求

对于建筑的功能要求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建筑物的空调对风量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满足要具备一定的舒适感从而达到对酒店、商场以及各种娱乐场所的满足条件;而且相关的建筑单位由于对于电力有着特殊的要求,比如供电可靠性要求高,就必须首先满足它的功能要求,不能够仅仅考虑对于节能工作的开展,即应该保证建筑物的供电基本要求得到满足从而再进行相应的节能工作。

二、建筑电气供配电线路的设计方法

(一)合理选择线路路径以减小导线长度

变配电室及配电箱应尽可能地靠近负荷中心,以减短供电线路的长度,降低线路的损失。一般情况下,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应保持在200m以内,当建筑物每层的面积大于10000m2时,变配电所要设2个以上,以缩短干线的长度。高层建筑中,应在靠近强电竖井的地方设置低压配电室,而且不应有支线沿着干线倒送电能的现象发生。在低压配电室提供给每个竖井的干线上,尽量保证线路是直线,少走弯路,缩短导线的长度。

(二)导线的选用

导线的参数主要包括导线的截面积和材质两个方面,材质通常有铝和铜两种。虽然铜导线的价格要高于铝导线,但由于铜导线的过载余量较高,在室内布线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铜导线在安全方面的性能也要优于铝导线。导线的截面积应根据实际功率进行计算确定,而不是根据各项用电器的额定功率计算确定,这样可有效地减小导线的截面积,减少投资成本。

(三)配电回路的设计

一些家用电器像电冰箱等多路管线大都是铺设在地面,而照明线路则主要位于顶板部位,这种情况极容易发生线路交叉现象,线路一经交叉,处理起来难度非常大,而且还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的住户在铺设地板时会将地面的管线弄断,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对此施工人员可将暗敷线路沿板孔、墙缝垂直或平行地面进行铺设,这样可最大限度地缓解管线交叉现象所带来的危害,对于照明线路来说,可通过墙的拐角处利用接线盒对其进行分线处理。

(四)合理提高配电系统功率

功率因素作为一个影响供配电系统的间接因素,需要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线上,而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无功补偿来实现的。(1)选用功率因数高的用电设备。(2)安裝无功补偿装置。这种装置的使用在居民建筑物普遍出现,它可以称为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补偿。这种做法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节能的问题,但是这种作法减少了线路的无功传导,使用户处的功率因素得到了提高。

(五)线路的防雷设计

雷电作为自然界常见的放电现象,其指向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首先需要在建筑物上设立合理的避雷线,其主要目的便是对雷电进行屏蔽、祸合以及分流等,所谓的屏蔽便是减少建筑物对雷电的感应电压;祸合则是减少绝缘子电压在电路中的输送;分流有利于减少电流和电位差。避雷线的出现有效地减轻了来自于雷电对供配电线路的危害,保障了供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避雷器和避雷线的综合利用来提高防雷效果。通过将雷电所产生的电流进行引导并传导至地面,减少了雷电对供配电线路造成损坏的可能。同时,还需要在避雷体系之外配置自动跳闸装置,为供配电系统增加最后一层保障,即是防雷体系没有发生作用,也可以自动跳闸的方式来断开线路,避免过大电流所带来的进一步破坏。

(六)明确负荷等级,寻求有效的负荷容量

在确定负荷量等级时应严格根据相关标准要求执行,一般情况下,操作的具体流程有以下几个等级:消防电梯、地下室的应急照明灯等设备主要是一级负荷;生活泵电力以及客户使用的电梯电力等属于二级负荷;而三级负荷则是剩余的电力设备所带来的电负荷。我们可按照负荷的三种等级初步将电力负荷分为两类:一是居民用电;二是商业用电。我们都知道居民用电与商业用电之间的计算方式是有差异的,居民用电主要包含有居民在生活中的照明以及其他方面的用电情况,这些由居民变电配置房为其提供电力。而商业用电主要指的是一些商业电梯、公用设备、商户等方面的用电情况,这方面的用电均由商业变电房供给。当前,对于建筑负荷的计算方法,我们常用的主要有两种:一是单位容量法;二是负荷密度法。

三、结语

建筑电气供配电路线设计的涉及项目较多,需要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在保障经济效益和功能性需求的前提下,优化整体节能效果。要我国不断优化供配电设计,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参考文献

[1]吴恩生.对建筑电气中供配电线路设计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07).

[2]刘兵.对建筑电气中供配电线路设计的探讨[J].建筑安全,2013(06).

猜你喜欢

线路设计
通信管道与线路的设计及规划相关问题探讨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的调线调坡技术
基于PON技术探讨接入层通信线路的设计思路分析
低压配电箱的电气设计
浅析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设计要点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分析
影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的因素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
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