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引入研究

2018-05-14冯喆

丝路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高职

【摘要】近年来,虽然国内很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纷纷效仿成立“工作室”并尝试引入到教学当中,但其成效还不尽如人意,归根究底,在这其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工作室规模不大,有的工作室定位模糊,有的工作室业务单一,有的工作室师资欠缺。这就要求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引入,一是要集中创造有利条件,创办综合型的艺术设计工作室,二是要让常规教学和工作室制教学相互贯通,三是要校企共促工作室的创建与发展,四是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室管理与监控机制。本文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思考、分析和总结,希望能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引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简介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由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一手创办的包豪斯学院首开“工作室”制教学的先河。该学院有着先进的艺术设计教学理念和完善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素质与能力共育,知识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该学院将师徒制、作坊制、项目任务制引入进来,要求学生在学习工艺美术理论知识,培养美学素养的同时,加强艺术设计技能的训练,要让学生真正能够设计出好的作品,并在市场上得以印证其价值。因此,学生不仅仅扮演受教育者的角色,还扮演员工和设计师的角色,这样的方式能够让他们真正得到实际的锻炼,成长为行业所需的实用性人才,这可以说就是“工作室”制教学的雏形。在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很强的学习借鉴意义。值得赞赏的是,目前我国有多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已经开始尝试并且初具规模,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问题

虽然国内很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纷纷效仿成立“工作室”并尝试引入到教学当中,但其成效还不尽如人意,归根究底,在这其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作室的规模不大

由于资金、人才、市场和业务水平等问题,很多工作室规模较小,且服务面狭窄,难以支撑起整个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

(二)工作室的定位模糊

工作室要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承接社会业务并获取利润,更多的要考虑成本与收益的问题,然而工作室还必须承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这一任务,因此,教育的非功利性和工作室运营的功利性在其中容易发生一些冲突和矛盾。

(三)工作室的业务单一

工作室的业务往往限于一些固定的范围,甚至多有简单重复,利用这些任务难以全面训练学生的综合艺术设计技能。

(四)工作室的师资欠缺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必须依靠有高明设计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有丰富市场经验和社会资源的专家和大师进行指导和主持,并能够组成一支有较强战斗力和工作能力的师资队伍共同协作配合,而很多高职院校并不具备这样的师资力量。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引入途径

(一)集中创造有利条件,创办综合型的艺术设计工作室

高职院校应该调集充足的资金、提供合适的场所、工具设备和做好后勤保障,并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支强干的师资队伍,为创办艺术设计工作室准备好条件。初期可以先将小规模的工作室建立起来,并开展日常运营,在教师的主导下吸纳部分学生参与管理和开展实训。然后,中期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吸引设计企业的投资和业务转接,实现两者的双赢。后期做大之后可以独立运营,建立长期稳定的运行机制,并形成运营、教学和研究三位一体的综合型艺术设计工作室。

(二)常规教学和工作室制教學相互贯通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既要注重艺术素养,又要重视设计能力。因此,工作室制教学并不排斥常规教学,完全可以实现融合和贯通。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必须依靠文化素养课程的常规教学,以提升其眼界和艺术层次,而实践教学就可以依靠工作室制。当然,教师在从事这两种教学时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相互印证,使其素养和技能相互促进提升,实现互补交融。

(三)校企共促工作室的创建与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创办工作室的最大困难就是师资问题。因为很多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对于行业和市场接触甚少,自身就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而很多新老师是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也缺乏社会实践能力,他们对于工作室的运行和学生实践指导力有未逮。因此,高职院校应从校企合作入手,从企业聘请设计师和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到工作室创建中来,向他们提供优厚的条件为专业教学贡献自己的才华。同时,还要培养学校的年轻教师也成长为技术精英和业务骨干,双管齐下内外兼修,共促工作室的创建与发展。

(四)建立完善的工作室管理与监控机制

当前虽然部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已经开始实施工作室制教学,但大多都属于锦上添花,对其教学的管理和监控比较随意,甚至是完全缺失。要知道,工作室既然成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机制对教学实施严格的组织、领导、协调、控制与考核,其教学时间、教学人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以及教学效果要科学的安排与规划,这些决定了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对将来发展有用的东西,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史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分析[J].职业,2017(04).

[2]刘哲军,姚瑶.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3).

作者简介:冯喆(1989.01—),女,湖南长沙人,学士,助教,研究方向: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应用型理念下创意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