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跃马扬鞭

2018-05-14毕燃

丝路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边塞诗

【摘要】边塞诗至盛唐时达到顶峰,其中蕴含的战斗精神更是体现了盛唐的社会特征和时代精神,这种战斗精神经过时间的洗礼,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关键词】盛唐;边塞诗;战斗精神

边塞诗是盛唐之音中的华美乐章之一,反映了当时的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其中对战争的刻画展现了当时军人的精神风貌和不屈品格。

一、向往军旅、以身报国的爱国情怀

盛唐强大的综合国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士大夫阶层之中树立了一种向往军旅、以身报国的时代精神。他们渴望身赴边塞,参军杀敌,以自己的行动守卫这繁荣的盛世,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燕歌行》乃边塞诗人高适的“第一大篇”。在这首诗中,高适写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尤忆李将军”。这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之关心,沙场征战,刀剑无眼,即使是战死也要以国家为重,哪能只顾及个人功勋!此外,《塞上》中的“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恩心,愿效纵横谟”等诗句无不体现出了作者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

此外,如王维的《少年行》“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李益的《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等诗歌无不体现出盛唐诗人向往军旅、渴望上阵杀敌以身报国的战斗精神。

二、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

盛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强大的综合国力催生出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文人们渴求建功立业、入仕封侯,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唐朝不拘一格降人才,除科举考试外,远赴边塞、杀敌建功也是入世的途径。因而,盛唐边塞诗中包含着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中曰“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功名”两句直抒胸臆,既是对友人的劝勉,又是对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壮志的豁然袒露,激情似火,气贯长虹,将诗情推向高潮,充分表现出蓬勃奋进的盛唐精神。

诸如李白《出自蓟北门行》“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和杜甫《后出塞五首》中“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等都深切地表現出了这种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战斗精神。

三、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边塞之所以被赋予了那么雄浑壮阔的内涵,归根结底是因为发生在边塞的战争,无数男儿为了保家卫国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以自己的勇毅和坚忍击溃来犯之敌,取得一次次酣畅淋漓的胜利。

“诗家天子”王昌龄的《从军行》中写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可谓是边塞诗中描写战争场景的经典诗句。诗中以“黄沙百战穿金甲”描写征战,语言凝练、刚健,也充分体现出边塞环境的艰苦、征战的惨烈。而以这种艰苦卓绝的环境作衬托,则更体现出主人公的英雄本色。此外,如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现出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崔国辅《从军行》“刀光照寒月,阵色明如昼”反映了唐军将士在战场上的雄壮严整之势;王维《老将行》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描写出征战甚多、神勇无比、豪气逼人的将军形象。这些都是对当时社会军人的歌颂,是对他们英雄气概的敬仰。

有边塞就有战争,有战争就有这种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正是因为这种气概才让我们的战斗精神欣欣向荣,光芒万丈。

四、笑傲边疆、吟风颂雪的乐观心态

盛唐边塞诗中的战斗精神还体现在诗人的心态上,面对边疆恶劣的环境和艰苦卓绝的战斗,诗人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和旷达的胸襟,面对激烈的战事,笑傲沙场,面对严酷的气候,吟风颂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突发奇想,翻陈出新,用这种奇妙的比喻,巧夺天工地刻画出一副十分壮美俊丽的塞外青春景象,一幅塞外雪景跃然纸上,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雪静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雪静月明,胡人退走,清辉遍地,笛声悠扬。一曲《梅花落》引起人们美妙之遐想,全诗虚实相间,自然和谐,表现出边塞夜晚之宁静和诗人心境之恬适。

五、偃甲息兵、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男儿在保家卫国中牺牲,无数的家庭因此支离破碎。所以,盛唐边塞诗也表现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民的同情。

被称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的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劳苦大众的关怀,更反映了社会对良将的推崇和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诗人阔达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从亘古不变的事物中凝练出对于历史变迁中永恒不变的事物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时间流逝、渴望良将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对和平的渴求。

古今中外,每个民族在其鼎盛时期都充满着一种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盛唐具有一种雄大的魄力和自信。盛唐边塞诗中的战斗精神不仅在那个时代激励着人们奔赴疆场、奋勇杀敌,更是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激励每一代人为国家奉献青春和热血。

参考文献

[1]佘正松.边塞诗选[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

[2]汪守德.中国战争诗歌[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毕燃(198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边塞诗
“文章四友”边塞诗浅析
“新边塞诗派”的崛起
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边塞诗的魅力”教学为例
河西走廊断想
唐代边塞诗中的奇景与奇情
唐代边塞诗意象的特质浅谈
屈大均边塞诗隐逸情怀浅论
文化翻译观视角下边塞诗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游牧文化影响下的盛唐边塞诗之诗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意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