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医院药品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2018-05-14廖启宏于海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物流系统信息

廖启宏 于海燕

[摘要] 目前医院内部药品流通的环节众多,参与人员广泛,医院的护理、药剂人员承担了大量的药品额外的物流工作,导致本来应该专门于患者的工作重点偏移。院内药品的物流的管理基本上基于手工账进行,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也基于手工填写的纸质单据,按照传统的终端拉式需求进行管理。现有HIS系统中的药库、药房模块也只是在药库、药房范围内提供了事后电子记账的功能,物流管理效率不高,无法为医院的物流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 医院药品;物流;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3(a)-0154-02

医院内部药品流通的环节众多,管理要求复杂,参与人员广泛,医院的护理、药剂人员承担了大量的药品额外的物流工作。通过药品供应流程的梳理,物流专业管理队伍的建设,有效减少医护、药剂人员的物流工作,提高院内物流流通效率,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通过药品供应链服务系统的建设,减少医院的人员成本、库房占用及资金囤积[1]。通过药品供应链服务系统与自动化配送设备的协同工作,可以实现患者用药的即时供应,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通过药品供应链服务系统的建设,逐渐改变传统的以药养医的格局,提高药品采购质量、保障药品合理使用、体现药品供应链服务的价值[2]。

1 建设内容

在管理运营上,梳理和优化药品从经销商到一级仓库、到各二级部门、到三级存药科室的整个物流流程和管理流程;在信息系统建设上,开发实施医院一级仓库、二级部门(门急诊、中心药房等)、三级存药科室(病区)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一、二、三级部门之间的信息联动,并实现与HIS系统以及与供采平台的对接。

2 总体业务流程

2.1 药品的采购

药品的采购是通过药品物流信息系统进行采购订单的生成后传递给供采平台,通过供采平台与供应商的ERP系统实现联动实时监控采购单状态,并实现药品编码的对码功能。在医院库房收货环节可以做到直接扫描供应商条码入库。

2.2 药品的库房管理

通过药品物流信息系统的仓库管理功能,严格按照药品属性及相关管理规定,结合先进的条码识别、无线数据传输等信息化手段对一级仓库进行采购入库管理、二级部门补充出库管理、以及货位库存管理、定数管理等库存管理。

2.3 药品的院内供应

在药品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营模式下,一级仓库通过下面的方法掌握二级部门的药品消耗。通过与HIS系统的对接,获取各二级部门基于医嘱、处方的药品的消耗信息;通过定数运营的方式,获取医嘱处方以外的药品的消耗信息。在掌握了二级部门的物品消耗信息以后,通过对二级部门库存的合理设置及配送人员数量、巡回配送班次等的综合运营设置,实现由一级仓库主动向二级部门进行药品的补充。在这种主动的服务模式下,可降低院内各部门的药师、护士对药品物流管理工作的强度。

2.4 药品的使用消耗

药品的使用消耗是指门(急)诊、中心药房等二级部门按照医嘱、处方的内容面向病患的药品调剂。采用药品物流信息系统的药品供应方式后,二级部门的消耗情况在一级仓库的管理之下,并由一级仓库的专业物流配送人员在设定好的配送周期内主动按照消耗进行补充[3]。原本从事二级部门的物流管理(盘点、申领、领用、记账等工作)的药剂师只需要在使用定数管理物品的同时将定数卡片放入指定的回收箱内,并对一级仓库按消耗配送来的药品进行扫码交接。可极大提高效率、降低物流管理的强度,将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处方医嘱的审核工作中;护士也可以专注于医护服务。

3 运营管理

3.1 二级部门物品的消耗处理方式的设置

对门诊药房、中心药房、门诊换药室、手术室等二级部门进行药品品类的分析设置,将药品分为“按医嘱、处方收费物品”和“非医嘱处方收费物品”。其中,按医嘱、处方收费物品通过与HIS的接口,在药房发药、医嘱实施的同时直接获取到部门相关药品的消耗信息。对于非医嘱处方收费物品,则通过对其包装、规格、日消耗量等的分析,进行定数的设置,发行库存定数条码卡片,通过定数卡片的流转确定二级部门的消耗。

3.2 二级部门物品的库存容量设置

医院目前提供的数据由于是直接从HIS中导出的数据,门诊、中心药房中基于医嘱、处方的各药品的数据还相对准确。但其他药品相关二级部门主要依靠手工账目进行库存的管理。而等二级部门的库存情况完全基于手工账目进行管理,目前还没有提取到准确的数据。需要进行大量的手工账目的汇总、分析工作后,才能得出结论。具体的库存设置方案,在系统开发阶段同步进行采集、分析、设定。

3.3 配送人员人数、配送巡回路线、周期设置

医院药品的消耗点众多,而每个消耗点管理的药品品种数、库存数也不一致,同一消耗点内不同药品的消耗频次也不尽相同。需要多久对某一个二级部门进行一次消耗的补充,也需要对各消耗点的库存进行准确的EIQ分析,并根据二级药房的物理位置和配送人员的数量(配送能力)进行合理的巡回周期、路线安排。并在长期的運营过程中不断的优化。

4 实施前面效果对比

4.1 一级药库

实施前:采购采用原始的人工方式,无法做到即时与供应商的信息互动;出入库采用现场操作后手工记账的方式进行管理。台账更新晚于现场操作并且批次效期的管理容易出现疏漏。向下级部门的供应无法主动把握下级药房的库存消耗量,无法主动为下级消耗点制定补充计划。前端各部门自行填报申领单,依据库存余量经验判断申领量。

实施后:药品采购应用供采平台,实现与供应商系统信息的交互;药品出入库采用手持终端直接操作,不用事后在电脑补录单据。操作更加具有实时性和准确性。向药房的药品供应通过信息接口和卡片的流转,有效管理各子药房的库存数,并可查询到即时数据;根据信息接口和卡片回收数量,主动向下级药房供货,下级药房不须过度关注申领过程。

4.2 中心药房

实施前:中心药房定期向药库领药,并自己管理库存,定期盘点。各病区的急救备药需向中心药房申领,中心药房按申领单向病区送货。

实施后中心药房库存由药库定期巡回配送,药库按中心药房的实际消耗,制定合理的配送计划并主动配送;对各病区的急救备药进行定数卡片的管理,做到主动巡回及时补充。

4.3 门(急)诊药房

实施前:药房药师定期制定申领单,向药库请领药品,并由指定人员从药库领取;药房时刻关注本药房库存信息,并凭药师经验维护本药房药品库存上下限。

实施后:药库根据门诊发药消耗数量主动推送;药房不关注自身库存,药库通过把握门诊药房实际库存主动提供配送服务。

4.4 其他消耗部门

实施前:病区常备急救类基数药,手工账管理,批次效期难控制;急救药使用后由病区护士录入医嘱,容易漏算。病区制定月预算,按照本病区消耗,向仓库申领。库存管理压力大。

实施后:药库提前向病区发行部门卡片,病区存药仅限所发行的卡片范围内;常备药批号效期在药库单元化包装时由药库控制,护士不再过多关注;病区临时医嘱下达后,当病区存药可满足临时医嘱时,使用病区存药;当病区存药无法满足时,由中心药房发药;常备药使用后,药库定期巡回回收卡片,按卡片单元补足。低值的管理应用定数卡片进行,病区护士只需要使用后将定数卡片放入指定回收箱,由专业物流巡回人员巡回后将消耗补足。病区护士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管理库存,计算预算月,制作申领单。

4.5 药剂师

实施前:药剂师除本职工作外还要参与一部分物流工作(如药品库存的管理),占用了药剂师过多的时间。

实施后:极大减少药剂师的物流工作,把时间充分应用到本职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4.6 护士

实施前:药品的申领、领用、该病区库存的清点和确认、药品批次、效期管理。

实施后:药品的接收确认、药品使用后的卡片管理。

4.7 物流人员

实施前:无第三方物流服务人员。

实施后:增加物流人员,由一级仓库统一安排主动送货,做到先计划,后执行,使物流运营有条不紊,大大提高物流运营效率。

4.8 物流设备

实施前:药库或二、三级药房,基本没有现代化设备。

实施后:无线手持终端。

5 结语

在药品物流信息系统实施以前医院内部药品流通的环节众多,管理要求复杂,参与人员广泛,医院的护理、药剂人员承担了大量的药品额外的物流工作,导致本来应该专门于患者的工作重点偏移。由于没有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效率不高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通过供应链流程的梳理,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应用以及药品物流信息系统运营服务的施行,有效减少医护、药剂人员的物流工作,提高药品流通效率,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通过药品供应链服务系统的建设,减少医院的人员成本、库房占用及资金囤积,从而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小娟.新醫改背景下医院药品物流发展研究[J].广西医学,2017,39(9):1459-1461.

[2] 陈利芳,吴宇枫,黄荣海,等.SPD与HIS协同应用于药品物流管理的成效分析[J].中国药房,2017,28(13):1797-1800.

[3] 陆辰铭,陈童,范国荣,等.医院药品供应链物流SPD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9):158-159.

(收稿日期:2017-12-05)

猜你喜欢

物流系统信息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