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管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的价值分析

2018-05-14刘淑波刘淑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儿科护理质量

刘淑波 刘淑梅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管理中运用人性化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该院儿科收治的3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的常规管理为对照组(n=140),而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运用人性化管理为观察组(n=160),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住院环境、护理技能以及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儿科护理人性化管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儿科;护理管理;人性化管理;满意度;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6(c)-0038-02

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给临床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临床护理中,儿科护理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组成部分,因为患儿年龄较小、主观意识不强、比较好动,护理配合度不高,并且治疗期间,患儿容易出现恐惧、苦恼、躁动不安等情绪,患儿之间相互影响,都增加了临床护理难度[1]。因此,该文研究了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儿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儿3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的常规管理为对照组(n=140),而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的人性化管理为观察组(n=160)。观察组年龄10个月~5岁,平均(2.6±1.7)岁,其中70例 为女孩、90例为男孩,疾病类型:20例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50例为轮状病毒性肠炎、90例为支气管肺炎;对照组年龄10个月~6岁,平均(2.7±1.8)岁,其中55例 为女孩、85例为男孩,疾病类型:22例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51例为轮状病毒性肠炎、67例为支气管肺炎。两组的一般资料如性别、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即住院期间,加强病房巡视,给予患儿用药指导、静脉输液护理以及安全管理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则采用人性化管理:(1)病房环境。因为患儿年龄小,对環境的适应性不高,再加上饱受病痛的折磨,面对病房的陌生环境,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降低治疗依从性。所以,医护人员要将患儿的个人喜好和性格作为基本依据,合理布置病房:①在布置墙壁时,选择患儿喜欢的颜色,在选择背景图案时,根据孩子个人喜好而定;②每个病房配置电视,定时为患儿播放喜欢的动画片,使患儿保持心情愉悦,消除内心恐惧;③在病房放置健康宣传手册,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使家属正确认识疾病,正视患儿病情,给予患儿鼓励和安慰,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2)提高医护人员参与度。在开展人性化护理前,护士长要提前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耐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且通过表决的方式,决定合适的开展方式,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护士长要收集每一名护理人员的资料,建立个人档案,通过分析她们的性格、喜好以及特长等,再结合其意愿,为其选择合适的工作,从而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饮食干预。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合理安排日常饮食,给予患儿低胆固醇、少盐、少糖、富含粗纤维素以及植物蛋白的食物,饮食尽量清淡,坚持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并且给予患儿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食用冰冷的、刺激性强的、辛辣的食物,避免损伤肠道黏膜。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儿适当运动,避免去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并且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作息习惯,多注意休息,有助于尽早康复;(4)加强沟通和交流。护理人员要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主动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患儿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以及注意事项等,使其了解治疗过程,避免患儿家属过度紧张,并且对于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要及时解答,稳定家属的情绪,拉近距离,获得信任和理解,从而预防护患纠纷。

1.3 观察指标

观察以下指标:①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坠床、静脉炎以及给药错误等;②患者满意度,包括护理技能、护理服务态度以及住院环境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5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能以及住院环境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儿科的临床治疗中,护理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与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研究发现,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科更容易出现护理纠纷,不仅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还给医院带来不利影响,所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护患纠纷,对改善患儿预后尤为重要[2]。人性化管理作为新型的一种护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到患儿的个体差异性,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全心全意为他们提供服务,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3]。在人性化管理理念中,重视每一名护理人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将细节运用在管理中,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改善整体护理水平,为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4]。同时,在人性化管理中,管理人员还应该重视护理人员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获得护理人员的信赖和认可,建立良好的关系,给予他们工作鼓励和支持,及时帮助她们解决问题,使其工作满意度提高,增强主动服务意识[5]。在该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这一结果与MS Park等[6]、张晨昱等[7]研究报道一致,说明人性化管理运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管理中,运用人性化管理,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还能增强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汪镅欣.人性化护理管理用于儿科护理管理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168,171.

[2] 蔡永芬.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7):21-23.

[3] 利莉.人性化管理对儿科护理人员离职意愿及职业倦怠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3):92-93.

[4] 王丽.儿科护理管理中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对比[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127-128.

[5] 徐丽敏,刘梅花.浅谈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0):251-252.

[6] MS Park,WC Jung,H Par,et al.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of Internal Fixation Using Compression Hip Screw and Cemented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J].Journal of Korean Medical Science,2017,32(5):858

[7] 张晨昱,葛正中.人性化管理在提高民营医院儿科护理队伍稳定性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3(10下旬刊):155-157.

(收稿日期:2018-03-28)

猜你喜欢

人性化管理儿科护理质量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高职院校暂缓毕业学生人性化管理的思考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