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推进专科医联体建设在慢病管理和传染病管理中的作用

2018-05-14沈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传染病

沈丽

[摘要] 目的 探究专科医联体环境下慢病及传染病管理模式的作用效果。方法 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医联体环境下慢病及传染病的研究现状,选取2017年1-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和建国路庄区服务中心覆盖的患者各90例为观察对象,每类疾病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疾病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实行医联体环境下管理模式,以问卷形式对全部观察对象进行连续跟踪记录,且通过最新医疗平台实现医疗信息沟通,最终收集管理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慢病管理中,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月就诊时间和月医疗支出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传染病管理中,观察组患者包括疫情报告、报卡及时性、报告卡片完整性和卡片准确性等工作质量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专科医联体模式的建立,减少了慢病患病人群的医疗支出和就诊时间,提高了基层卫生机构资源的利用率,患者满意度,同时医联体模式对于提高传染病管理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专科医联体;慢病;传染病;医疗资源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3(a)-0138-02

伴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在医改中地位日益突显,成为落实分级诊疗、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有效举措。医联体建设和管理也将是今后国家医疗卫生领域要重点推进工作之一[1]。近年来,该院通过联动周边县级医疗机构,规范传染病诊治、建立有效预防、规范诊疗及加速康复三位一体的医防结合救治体系;通过与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共体建设,落实慢病综合防治策略,加强基层和该院诊疗、预防衔接。通过专科医联体的开展,进行慢病及传染病新的管理模式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样本量估算方式,选取新疆昌吉州医院医联体中某医院和某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的慢病及传染病患者各90例为观察对象,慢病组观察对象年龄区间34~79岁,平均年龄(47.6±12.3)岁,男性67例,女性23例,病种主要包括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传染病组观察对象年龄区间23~62岁,平均年龄(41.1±15.2)岁,男性53例,女性37例,病种主要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结核病、流行性感冒及肠道传染病等。每组患者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组间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传统慢病管理模式,其指导思想是“政府领导、全民参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积极启动、稳步推进”,主要为生活医学管理模式,即以生物医学视角实行涵盖心理、行为、社会等多方面干预措施管理。实行传统传染病管理模式,即建立管理规范和制度,做好危险评估和监测,阻止传染病院内传播。

观察组:实行专科医疗体环境下管理模式。①医院层面:通过专科医联体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最新医疗资源共享,促进上下级医院良性互动,完成医院社区双向转诊,既通过向上转诊增加上级医院门急诊量,也通过向下转诊降低住院日;②管理层面:凸显大医院核心地位,强调管理模式在医联体内的上下联动,引导患者由无序就医转为有序就医,促进形成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的长效机制,节约医疗资源;③社区层面:医院带动社区医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其发展。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在会”的就医格局④医师层面:医联体模式使医师工作具有针对性、持续性,减轻医师精力,与社区医院一起构建专业管理服务团队;⑤患者层面:通过社区医院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尽早干预,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更多有效医疗资源惠及民生,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看病快、看好病的好处,同时患者可在社区医院享受专家在线就诊与答疑,方便流程,节约患者看病成本;⑥政府层面[2]:进行机制、理念和技术创新,保证医联体环境下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各类疾病专科管理模式的常态化,保证政策持续性,解决社区管理不足,避免共同管理低效,控制医疗卫生支出,合理安排卫生资源利用率。

1.3 评价指标

以问卷形式对全部观察对象进行连续跟踪记录,且通过最新医疗平台实现医疗信息沟通,最终收集管理数据,包括慢病管理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WHOQOL-BREF)[3]、月就诊时间和月医疗支出;传染病管理中患者管理效率、质量、疫情报告、报卡及时性、报告卡片完整性和卡片准确性。

1.4 統计方法

全部研究数据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对比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病管理中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月就诊时间及就诊支出比较

在慢病管理中,观察组患者实施专科医联体模式后,其生活质量评分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月就诊时间和月医疗支出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传染病管理中组间工作质量比较

在传染病管理中,观察组患者实施专科医联体模式后,其疫情报告、报卡及时性、报告卡片完整性和卡片准确性上与对照组相比也同样具有明显优势,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医联体作为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的有效举措,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在不同场合予以强调和推广[4]。目前我国的医联体主要指区域内医联体,该医联体涵盖了片区内不同类垫、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是挖掘内部各级医疗机构潜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优质资源走进基层,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有效形式[5]。对医联体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分类,根据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类型,3种类型,即“综合型”医联体“专科型”医联体、和“混合型”医联体。我国现阶段多数医院为综合性医联体,但对于专科性医联体的相关研究还不甚丰富[6]。

专科医联体即以大医院为核心,主要是以管理为手段,以技术支持为纽带,合作内容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预约诊疗、专家讲座、科研合作等为主,既能统一所有权和管理权,又能自主服务[7-8]。该院充分发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该院医联体全托管模式的专家资源优势,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在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开始实施医联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提升运营效能,加快该院丝绸之路经济带医疗中心的进程。研究结果显示,在慢病管理中,观察组患者实施专科医联体模式,其生活质量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月就诊时间和月医疗支出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传统管理模式(P<0.05);在传染病管理中,观察组患者包括疫情报告、报卡及时性、报告卡片完整性和卡片准确性等在内的工作质量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同样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果说明,专科医联体模式的建立,减少了慢病患病人群的医疗支出和就诊时间,提高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及基层卫生机构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医联体模式对于提高传染病管理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立成,鲍琳辉,田义娟,等.医联体模式下构建双向转诊机制的探讨[J].中国医院,2015,19(7):33-35

[2] 黄燕.医联体要由政府把握大方向[J].中国卫生,2013(6):100-101.

[3] 王兴琳,蔡华,严卓然,等.医联体—医疗资源整合下的区域组织实践[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4):8-10.

[4] 肖立新,张志军,刘继霞,等.“医联体模式下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模式”主题研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4(34):4027-4032.

[5] 张怡,杨洋,李笠,等.专科型医联体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5):95-98.

[6] 王辰,卢清君.以专科医联体和远程医疗带动基层学科建设[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1):1-3.

(收稿日期:2017-12-09)

猜你喜欢

传染病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真相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传染病
2008年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
当突发传染病袭来
人与动物常见共患传染病及其预防
宠物可能带来的传染病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