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乐市2015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2018-05-14汪澎王萍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出生缺陷干预措施

汪澎 王萍

[摘要] 目的 了解博乐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和种类,进一步制定降低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方法 分析2015年博乐市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结果 博乐市201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3.83/万,与2011年77.56/万,下降了23.7个万分点,出生缺陷的发生与性别无明显差异;出生缺陷的分类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无脑畸形、肢体短缩、唇腭裂、齐膨出及其他等6类,其中前3位:先天性心脏病、无脑畸形、肢体短缩。结论 通过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普及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健康教育,积极推进孕前正确服用叶酸片,提高叶酸服用依从率,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产前B超筛查技术等措施,博乐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得到有效遏制,且顺位发生明显变化。积极开展一级预防和二級预防的各项措施,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根本途径。

[关键词] 出生缺陷;围产儿;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6(c)-0178-02

出生缺陷严重影响出博乐市生人口素质和生命质量,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不幸,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出生缺陷不但是造成儿童残疾的重要原因,也日渐成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全国婴儿死因中的构成比顺位由2000年的第4位上升至2011年的第2位,达到19.1%。出生缺陷还加重了经济负担。在社会保障水平总体偏低的情况下,出生缺陷导致的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在中西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为了有效降低博乐市出生缺陷的发生,降低婴儿死亡率,博乐市妇幼保健院立项《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博乐市出生缺陷儿的发生》,博乐市科技局投入项目资金6万元,博乐市妇幼保健院依托国免孕优项目,国免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等项目加强市级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提高婚检率以及产前B超筛查技术,积极开展项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博乐市6所监测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 d的2 415例围产儿和 13例出生缺陷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

1.2 方法

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利用妇幼卫生监测网络,对出生缺陷病种进行定义特征及诊断,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 质量控制

村、乡、市、州四级级保健网进行定期质量控制,层层查漏、补漏,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

2 结果

2.1 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1年间共监测围产儿 2 415例,出生缺陷儿 1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3.83/万,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77.56/万下降到2015年的53.83/万。

2.2 2015年出生缺陷监测特征构成及发生率

发生率在性别方面、城市、农村、年龄方面比较见表1。出生缺陷在性别方面有差异,男:47.13/万,女:52.54/万。城市与农村比较,农村53.91/万,城市53.76/万,农村与城市无显著性差异。孕产妇年龄方面比较:年龄>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2.3 2015年主要出生缺陷顺位及构成比

2015年博乐市出生缺陷前5例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无脑畸形、肢体短缩、唐氏儿、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3例,占23.08%;无脑畸形2例,15.38%;肢体短缩2例,15.38%;其次分别为唇腭裂1例,唐氏儿1例,脐膨出1例,多指1例,马蹄内翻1例,外生殖器畸形1例。城乡比较:先心病城镇与乡村发生率分别为28.57%和16.67%;无脑畸形城镇与乡村发生率分别为0.00%和33.33%;肢体短缩城镇与乡村发生率分别为28.57%和0.00%;唐氏儿1例为城镇,脐膨出1例为城镇。城镇乡村出生缺陷发生顺位有明显差异,无脑畸形2例全部发生在农村。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乡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P<0.01)。见表2。

2.4 出生缺陷的诊断水平

从2015年收集的有关资料来看,主要依靠B超诊断出的有:脐膨出、唇腭裂、无脑畸形,产前诊断出生缺陷10例,最早孕周20周,最晚孕周38+2周,平均孕周29周。产前诊断率50%。

3 讨论

3.1 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①从出生缺陷发生率可见,2015年该市辖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3.83/万,与2011年77.56/万相比,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正是由于今年博乐市妇幼保健院开展项目《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博乐市科技局出资6万,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加强一级预防,通过继续加强婚前医学检查,提高婚检率,以国免孕优项目为抓手,普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积极推进国家项目: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等项目,努力将出生缺陷预防关口前移。推进二级预防,通过有效开展B超产前诊断技术,产前筛查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知识,提高群众优生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促使群众主动接受出生缺陷防治服务。远离了环境有害物质暴露,阻断了艾滋病和梅毒等感染性疾病的严重威胁。

②从出生缺陷顺位的发生率可见,居首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其次为无脑畸形与肢体短缩,这与国家出生缺陷顺位基本接轨,但无脑畸形仍位居第二,而且两例全部在农村发生,充分认识到虽然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2009年在该市全面实施,且在2015年科研项目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主抓,但是博乐市农村少数民族人口多,文化低,认为生孩子是瓜熟蒂落,缺乏孕前期及孕期保健意识。此项工作在农村今后仍要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特别是对高危孕妇,要做好随访工作。

③产妇特征别出生缺陷发生率看,产妇特征别出生缺陷发生率见表1,年龄>35岁年龄组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二胎放开,年龄>35岁的大龄产妇明显增多,而>35岁者生殖器系统功能处于衰退时期,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率高,所以,加大大龄孕妇的孕期监护,提倡最佳婚育年龄20~30岁,也是降低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之一。

3.2 干预措施

①该市已成立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同将民政婚姻登记办迁入,从婚前宣传教育入手,定期开设婚前学校和准父母培训学校,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婚前孕前检查与咨询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渠道对群众进行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群众充分認识不良生活习惯,孕前和孕期接触有害物质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

②针对空气污染、尤其是室内燃气污染、长期食用腌制蔬菜以及孕早期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热、服用药物等环境危险因子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③全面实施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进一步做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该市于2013年列入国家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示范点,同年10月开始实施婚前医学检查,由当地政府买单。2015年婚前医学检查率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均到70%以上,通过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健康教育,确定待孕人群并有计划的妊娠,及时在孕前3个月开始至孕3个月服用叶酸片以预防神经管畸形。加强孕期保健,定期接受产前检查、产前筛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做好出生缺陷的二级预防。发现胎儿畸形及时到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产前诊断并进行相应处理。

④强化政府职能,博乐市妇幼保健院应当把相关博乐市出生缺陷的数据转化为信息传送至妇联、统计局、计生委、残联、政府各部门,充分引起政府各部门的重视,政府各部门应当根据博乐市出生缺陷的信息,制定政府决策。投入人力、物力,全面开展出生缺陷的有效干预并给予监测防治。

⑤设立博乐市产筛中心,建立健全产前筛查服务中心,提高产筛服务能力,做好三级预防,依托基本公卫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以提高项目优质服务质量为基础,将出生缺陷高危孕产妇及时筛查出来,对发现严重缺陷儿及早进行干预,减少缺陷儿出生,向有关部门呼吁加大市级产筛中心的投入力度,提高产筛服务能力,减少残疾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永慧,阿依古丽·买买提明,艾比拜·买买提明,等.2007-2010年新疆围产儿出生缺陷变化趋势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2(2):77-78.

[2] 王中才,崔春燕.昌吉州2010-2012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J].新疆医学,2013,43(10):156-157.

[3] 陈小利.济源市2004—2010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11-2513.

(收稿日期:2018-03-22)

猜你喜欢

出生缺陷干预措施
重庆市渝北区围产儿出生缺陷与围产期保健的相关因素分析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4690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情况分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强迫症现状分析与干预措施探讨
高职生网络依赖的不良症状与干预措施分析
出生缺陷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
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对优生优育促进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