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2018-05-14薛维娜杨星伍红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核心能力健康管理人才

薛维娜 杨星 伍红艳

[摘要] 随着国家对健康产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当前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均远远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打破这一瓶颈,从知识体系、职业技能、职业素养3方面对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所必备的核心能力素质进行分析,提出政府、社会、高校3方协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关键词] 健康管理;人才;核心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R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6(c)-0123-03

20世纪70年代,健康管理最早兴起于美国,随后英国、德国、法国、芬兰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开始积极实施健康管理。发展健康管理,成为降低慢性病发病率、节约医药卫生资源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我国健康管理始于21世纪初,较之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产业的发展促使社会对健康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1 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化进程的加快,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职业病、生活方式疾病的增多,我国医疗卫生工作从以疾病为主导向以健康为主导转变,老百姓对个人健康也更加关注,由此促使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激增。然而,在我国健康管理服务比率低至1/15万,也即,15万个国人才配有1个健康管理人员;加之由于生活、工作、环境等因素,很大一部分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据统计,我国有6.5亿劳动人口处于亚健康和疾病状态,相关人才供需缺口达2 000万名[1]。此外,我国有超过3.6亿少年儿童,但36万人才拥有1名儿童健康管理师;我国13亿人口,注册营养师还不到3 000人,平均30余万人才配有1名营养师。由此可见,在我国,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匮乏,市场需求巨大,对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缓解医疗服务压力,提升国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的关键。

2 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素质要求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复合型学科,为更好满足社会的需要,健康管理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现代医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等知识;熟悉我国健康管理行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养生保健与健康促进前沿理论、发展趋势及实践现状;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具备健康管理实践技能的懂医学、会管理的复合人才。该文将从知识体系、职业技能、职业素养3个方面探讨健康管理专业人才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及素质。

2.1 知识体系

健康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作为一名合格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有广阔的专业知识基础,系统掌握本学科所涉及的知识体系是其核心能力素质中最基本的部分。主要知识体系涉及:①医学类基础知识,包含: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慢性病学、中医学、老年医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通过对相关医学知识的掌握,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常见疾病病因病理,并能运用相关医学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对慢性疾病患者或机体残疾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对运动损伤者提供物理疗法和运动疗法等[2]。②健康管理专业知识,包括健康管理学、健康信息学、健康教育学、环境健康学、健康养生学、营养学、健康监测与技能学等。掌握健康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信息采集、健康状况评估、健康促进干预、健康教育计划制定等;掌握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以改善环境促进健康;掌握营养学基本知识,以合理安排膳食等。③其他知识,除上述两大类知识体系外,健康管理专业人才还需掌握管理学基础、卫生事业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卫生法学、卫生统计学、医疗保障学、健康保险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

2.2 职业技能

除知识体系外,良好的职业技能是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管理专业人才需具备以下职业技能:①健康信息采集,掌握健康调查表的设计,信息的检索、分类、查询和更新,健康档案的建立,信息分析报告的撰写;②健康风险评估,根据收集的健康信息,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及健康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③健康咨询与指导;④健康促进与维护;⑤健康干预,针对个人或群体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以改善健康状况,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病死率;⑥健康教育与推广;⑦健康信息化建设与应用;⑧学习、吸收、研发健康管理新技术[2],不断学习与探索,以适应学科和行业的发展;⑨出色的管理能力,管理技能贯穿健康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健康管理专业人才需学会运用管理知识实现人、财、物的高效配置与运转。

2.3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对工作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作为一名专业的健康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健康管理专业人员面对不同群体和个人,好的书面与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健康咨询指导及健康教育推广。其次,由于健康管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在日常工作中健康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同单位同事协同合作,同时也经常需与政府、各类企事业单位交流协作,所以需具备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组织协调能力。除此之外,健康管理专业人才还需具备责任心、耐心、爱心、职业道德、进取精神等职业素养。

3 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素质培养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但当前健康管理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均远远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为打破人才匮乏这一制约健康产业发展的瓶颈,培养知识与技能并重、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的健康管理人才成为该学科、该领域发展的重中之重,需要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努力。

3.1 强化政府作用

發展健康管理利国利民,但培养高质量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非一蹴即成,政府需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制定并完善该领域相关法规、制度,提供从业人员就业保障;加大对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增加人才供给;建立一整套标准的培训管理体制,包括:准入资格、培训开发、绩效评价和薪酬管理等,从政府层面不断完善其宏观管理,为合格人才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3.2 规范职业培训

由于我国健康管理专业起步较晚,现阶段绝大部分健康管理从业人员非科班出身,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升,所以职业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当前健康管理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培训时间短、培训教材与实际岗位脱节、培训模式欠研究、师资缺乏、甚至无资质乱招生等现象,规范职业培训对提升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推动专业细分。健康管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仅对健康管理总体理论泛泛而谈的培训,并不能切实满足多元化的需要,在掌握健康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专业进行细分,针对性地培养专业化的专项管理人才,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需要,如健康营养师、儿童健康师、老年照护人员等。

②完善教材编制。目前市面上健康管理职业培训教材大多同质化、且应试成分过多,许多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脱节,无法切实满足健康管理人才技能提升与专业细分的需要。针对健康管理不同的领域,细分教材,完善教材编制,针对性地给予课程培训,以促进健康管理不同岗位核心能力的提升。

③强化师资队伍。“学”与“授”相辅相成,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职位培训的基础,是提升健康管理人员知识体系和职业技能的关键要素。培训师资要求严格的准入资质,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注重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整体教学方法的转变和强化,改变“有学习,却上不来岗”的被动局面,使学员通过职业培训真正掌握该专业所需核心知识与技能,回到工作岗位后学以致用。

④转变学习模式。众所周知,健康管理领域在职人员普遍工作较为繁忙,并非所有人员都能抽出一整块时间参加传统的职业培训,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又迫在眉睫,因此,转变学习模式,采用远程教育培训可弥补传统职业培训地点、时间限定的不足。健康管理远程培训,不仅可以满足在职人员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同时也具备不受地域限制,邀请国内健康管理专家、学者授课的优势。

⑤重视组织内部培训。在提升健康管理从业人员核心能力上,除了参加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学习外,有条件的健康管理企事业单位,应重视内部培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内部培训,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和技能。

3.3 发挥高校优势

未来高校将成为培养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中坚力量,高校应发挥自身优势,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民需求的健康管理人才。

(1)鼓励更多院校开设健康管理专业。由于国内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仅杭州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贵州医科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广东食品药品学院等为数不多的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健康管理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未来几年,国家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鼓励更多符合办学条件的院校开设健康管理专业,通过建专业、立学科的规范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针对社会需求、设立不同层次的培养院校:①职业院校重点培养社会急需应用型人才,突出职业技能培训,如健康保险方向、针灸推拿方向、康复方向、老年健康管理方向等;②本科教育,强化知识体系与能力素质的构建,重点培养未来本领域的后备人才;③研究生教育,着重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高端健康管理人才;从而形成一个渠道多样、路径清晰的专、本、硕、博完整的健康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2)基于社会需要调整课程体系。高校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进行相应的课程体系调整,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转变。①课程设置要注重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相结合。体现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必须符合健康产业对于管理人员的岗位要求;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应以健康行业紧密联系的医药卫生健康基础知识、健康产业发展以及健康管理基础知识为主,既体现专业特点,又紧密结合行业岗位[3]。②健康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课程设置上要重视实践教学,将健康管理理论知识与案例、实操教学紧密集合,设计由浅入深、结构有序的专业技能训练,重视校内教学模拟平台、实训中心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和平台建设,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本专业具体实务,培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与人打交道,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咨询、评估、干预等管理工作,需要耐心、爱心及良好的沟通能力等,因此,高校在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上,还需加入人文知识等相关课程,以满足本专业对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

(3)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健康管理作为交叉学科,决定了高校要培养合格的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多学科专业背景教师队伍作支撑,精通医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方面知识,同时还需具备丰富的社会服务工作实践经验,及较强的科研及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专家听课、教学观摩、同行互助等方式,逐步打造一支既能讲授理论课程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的“双师型”特色教师队伍。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实现教师资源共享与教学互补[4],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科的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通过政府、社会、高校的共同努力,完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训机制,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核心能力及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参考文献]

[1] 郑宇明,姚岚,刘智勇,等.我国健康管理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5,9(1):51-54.

[2] 刘鹏.健康管理师的人才模式初探[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

[3] 董恩宏,卜佳,趙芳,等.上海市健康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现况调查及对策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0):1607-1610,1679.

[4] 向桢,向月应,董薇,等.国内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7):659-661.

(收稿日期:2018-03-21)

猜你喜欢

核心能力健康管理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本科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医生制度下高脂血症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探讨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语用训练,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