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授权教育的饮食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8-05-14王晓健张文平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影响

王晓健 张文平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授权教育的饮食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4月—2017年12月该院接诊的96例患者纳入该研究。利用随机号码表抽取样本,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常规饮食教育指导。观察组:基于授权教育的饮食管理。观察营养状况、饮食依从态度、行为、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依从态度、行为、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授权教育的饮食管理能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依从态度、行为、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管理效果较好。

[关键词] 授权教育;饮食管理;维持性血液透析;预后;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6(c)-0079-02

尿毒症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后,逐步发展,进入终末阶段,则表现为尿毒症[1]。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配合适当的饮食干预和维持性血液透析,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数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差导致的[2-3]。对患者实行饮食管理,改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对96例患者,开展了基于授权教育的饮食管理,并探讨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接诊的96例患者纳入该研究。利用随机号码表抽取样本,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为27~74岁,平均年龄为(47.33±4.62)岁;透析时间15~173个月,平均(47.51±5.24)个月;体重指数BMI(18.87±2.07)kg/m2;营养状况:正常15例,轻度营养不良19例,中度营养不良11例,重度营养不良3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为26~74岁,平均年龄为(47.18±4.55)岁;透析时间15~170个月,平均(47.46±5.33)个月;体重指数BMI(18.85±2.06)kg/m2;营养状况:正常16例,轻度营养不良19例,中度营养不良11例,重度营养不良2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规律透析时间为3个月以上;透析频率为3次/周;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可以正常沟通交流。排除标准:意识障碍者;糖尿病;血液传播疾病;急性发病。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饮食教育指导。根据该科室的教育计划,由专门的护士对患者进行饮食相关的指导教育,包括告知患者饮食的重要性,尤其是合理饮食的必要性,告知患者有效的控制水分和钠的摄入,对于突发状况的积极处理,让患者学习掌握常见食物的大致元素含量。

观察组:基于授权教育的饮食管理。明确问题:根据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情况有所了解,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根据严重程度,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存在大致相同问题的患者规划为一组,由专门的人员进行授权教育。表达感情: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引导,让患者说出自身在饮食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护士作为主要倾听者,积极配合患者说出问题。设立目标,制定计划:护士作为引导者,帮助患者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目标,为患者设置切实可行的目标。帮助患者具体实施设定的目标,如指导饮食、指导饮水等。

1.4 观察指标

3个月后,观察营养状况、饮食依从态度、行为、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对比

观察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饮食依从态度、行为、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對比

观察组干预后依从态度、行为、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授权教育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的合作性教育模式,患者作为自身疾病的主导者,主导自身的饮食情况,护士作为指导和辅助者,协同患者完成合理饮食[4-5]。授权教育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从患者本身出发,根据患者实际存在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尽可能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长期的透析过程中,肾功能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机体内存在的毒素、多余的水分需要清除,则依靠透析实现[6-8]。患者需要摄入蛋白质、热量维持机体的生理机能,将代谢产物排除,减轻机体的内毒素情况[9-10]。由此可见,合理饮食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十分必要。授权教育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心理学为基础,护士扮演询问者、倾听者的角色,让患者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觉,从而能够在自我表达中发现饮食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需要遵循的食谱,有新的认识,意识到存在的不足,对于原有的因需要遵循食谱而造成的不愉快心理,有一个新的认识,改善情绪方面的排斥心理,从而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正视饮食食谱,坚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在患者的表达过程中,护士给予一些指导性意见,并且监督患者按计划实施。在整个的授权教育过程中,患者处于主导地位,获得了足够的尊重,让患者自我意识并主动配合,激发患者的管理动机,从而能够较好地控制疾病。观察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依从态度、行为、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饮食管理,患者在营养状况、依从态度、行为、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等均有较好的改善。分析其原因,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能够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减少不良营养状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基于授权教育的饮食管理能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依从态度、行为、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管理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杜爱燕,周薇,范建桢,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基于授权教育饮食管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7,24(8):65-68.

[2] 罗燕萍.微信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管理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1):119-121.

[3] 刘法芹,高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营养干预的实施意义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3):25-26.

[4] 王饶萍,叶晓青,唐春苑,等.个体及互动式集体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6, 15(5):64-67.

[5] 童赟,林泽文,李英文,等.自我效能训练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5,22(20):47-49.

[6] 杨玉洁,张颖君,袁怀红,等.自我饮食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8):2766-2768.

[7] 王红梅.强化饮食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8):1242-1244.

[8] 尤惠曼,陈冬蔚.自我行为管理监测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行为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3):122-126.

[9] 贾文莉,曹扬.视频式健康教育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3):37-39.

[10] 陈英,梁金娥,王优.认知行为干预及自我管理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跌倒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8,25(1中旬刊):117-119.

(收稿日期:2018-03-25)

猜你喜欢

维持性血液透析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作用
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s-CRP、IL-6和ADPN水平的影响
全程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伸到居家护理的应用研究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