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病区心理护理管理对护患信任度的影响

2018-05-14曹闫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精神科心理护理

曹闫

[摘要] 目的 分析在精神科实施心理护理管理对护患信任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精神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护患信任度量表展开调查,记录主动治疗病例数,比较两组护患信任度和主动接受治疗率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护患信任度四项(尊重、对技术确信、心安感和对未来的信心)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接受治疗率为93.83%,显著高于对照组83.95%(χ2=5.421,P=0.02)。结论 在精神科开展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护患信任度和主动治疗率。

[关键词] 精神科;心理护理;护患信任度;主动治疗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6(c)-0054-02

心理因素是部分疾病的诱因,且在患者就诊过程中会影响治疗效果,对该因素进行控制已受到广泛关注[1]。心理护理旨在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以期提升社会、社区及个人的精神状态达到最佳境界。精神科对患者的管理理念是人文化、家庭化以及社会化,因此对精神病患者予以心理护理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该文旨在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的162例患者收治探讨在精神科病区采用心理护理后护患信任度和主动治疗率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精神科收治的1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81例,男37例,女44例,对照组81例,男39例,女42例。所有患者意识清醒、有表达能力,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管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案,护理方案严格遵循精神科传统的护理管理细则。

1.2.2 观察组 在基本护理基础上,施以家庭化、人文化和社会化的管理手段,注重心理因素,实施心理护理管理,具体管理方式如下:①模拟家庭式的病房环境。患者在医院内无需穿着统一的服装,可随自己的意愿穿戴喜欢的服饰;医院无封锁的大门和铁窗,患者可自由活动,但是医院对患者设有请假制度,患者如需离开病区,须与主治医生或者当班护士请假;允许患者由亲近的家属进行陪护,另外护理人员应当经常与患者家属沟通来院探望患者,让患者治疗过程中更安心;医院允许患者自由支配财产进行购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②鼓励患者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医院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人性化设定多项活动,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同时防止患者今后回归社会无法良好适应社会。对于抑郁症患者,鼓励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一方面放松自我,另一方面可提高这类患者对生活的信心;对于恢复期患者,组织其参加适宜的劳动,既能够得到锻炼,利于康复。③改善护患沟通方式。护患交流时,护理人员要做到真正接纳患者,做到认真不敷衍,态度和蔼,适当使用身体语言沟通,使患者感受到关怀而对护理服务没有畏惧感,逐渐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对于出院患者,应列清用药方式,让患者感受到接受护理服务是一种享受。④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用药、饮食、疾病复发预防等,对于所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应当认真详细解答。

1.3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两种,分别为护患信任度指标和患者主动接受治疗指标。护患信任度指标包括尊重、对技术确信、安心感和对未来的信心,各8项,共32项,每个项目评分分4个等级:不同意(1分),部分同意(2分),基本同意(3分),完全同意(4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发放81份问卷,对照组收回80份,有效回收率为98.77%,观察组收回79份,有效回收率为97.5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患信任度

患者经过相应护理管理后,予以心理护理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患者对护理人员尊重评分为(3.127±0.6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456±0.554)分(P<0.05),患者对技术确信度评分为(3.322±0.54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889±0.762)分(P<0.01),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心安感评分为(3.294±0.63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079±0.745)分(P<0.05),患者对未来的信心评分为(2.908±0.4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95±0.514)分(P<0.05)。由此提示在精神科采用心理护理管理,有利提高护患信任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主动接受治疗情况

患者经过相应护理管理后,记录两组患者主动接受治疗的病例数,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主动接受治疗病例数为68例(83.9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76例(93.83%)(χ2=5.421,P=0.02),由此提示对精神疾病患者予以心理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主动接受治疗,见表2。

3 讨论

想要建立良好的護患关系,相互信任是基础,在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众所周知,提高护患信任度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康复。目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排除对自身疾病的恐惧心理、对治疗缺乏信心或者对医院排斥等,通过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来自疾病的压力[2-3]。

张莉燕[1]提出要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这对护理人员和患者都是互利的一项工作,作者考虑到不同年龄段所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差别,承受能力亦存在差别等,就这些问题一一探讨应对措施,同时表示心理工作并非想象中的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付出比常规护理更多的努力,并强调心理护理的重要性[1]。裴雯报道对于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恰当应用语言对患者给予鼓励和关注使患者快速适应手术室环境,另外在术后1~3 d对患者进行随访,积极关注患者下床活动、切口疼痛等情况,最后对患者予以康复指导和康复祝福,研究结果显示予以心理护理可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2]。赵春光[3]报道对妇产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58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管理,结果显示予以心理护理的患者术后心理抑郁和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为96.20%,明显高于对照组83.54%(χ2=4.876,P<0.029),有效降低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得到家属的认可。马占芹等人[4]报道通过优质的护理服务(其中包括心理护理)可提高护患信任度评分。韩冰等人[5]对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应用心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作者通过对在精神科实施心理护理的12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找出问题所在,经整改后护理人员对心理护理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提高,护患沟通更为和谐,家属更加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6-8]。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患信任度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对护理人员更加尊重,对医疗技术确信度提高,就诊心安感提升,对未来的信心更强。与此同时,观察组主动接受治疗率为93.83%,显著高于对照组83.95%(χ2=5.421,P=0.02),由此进一步证实了心理护理管理的有效性。研究认为,心理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患信任度和患者主动接受治疗率。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属于精神科护理工作之一,采用心理护理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护患信任度和主动接受治疗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莉燕.心理护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8):155-157.

[2] 裴雯.浅谈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7(9):120-121.

[3] 赵春光.心理护理管理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1):136-137.

[4] 马占芹,张慧杰,张海波.优质护理服务对护患关系信任度的影响[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5(5):353-354.

[5] 韩冰,徐冰,赵劲松.精神科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大家健康,2015(10中旬版):175-176.

[6] 曹雷,张颖,周磊,等.认知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J].武警医学,2015,26(4):373-375.

[7] 曹桐,毛富强,田红军,等.内观认知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自尊水平、信赖他人以及容纳他人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18):105-106.

[8] 李颖.认知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4):135-136.

(收稿日期:2018-03-23)

猜你喜欢

精神科心理护理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
精神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培训的实践及效果
精神科夜间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精神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