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的价值评估及研究

2018-05-14陈立晶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应用价值

陈立晶

[摘要] 目的 研究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ICU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60名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考核成绩、护理质量指标评分以及对护理管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指标如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护理措施落实、护理记录、药品和器械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病区管理、基础护理等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对护理管理满意度为93.33%(28/30)与对照组80.00%(24/30)相比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的效果非常非常显著,即可有效提升ICU護理质量,并提升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水平,并能使其达到较高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 ICU护理管理;层级护理管理;应用价值;评估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6(c)-0032-02

近几年由于医院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护理工作对于ICU护士的要求逐渐提高。即要求ICU护士除了对临床操作技术以及相关基础知识予以熟练掌握之外,还需具备良好的心态[1-2]。而通过在ICU护理管理应用层级护理管理,其通过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职称等划分为不同的层级,这样就能促使ICU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能将自身的技能以及潜力等充分发挥出来,以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3-4]。该文对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ICU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60名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其中,对照组男4名,女26名,年龄为21~45岁,平均年龄为(25.32±3.27)岁。观察组男5名,女25名,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为(24.03±4.27)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层级护理管理。即根据护理人员职称、工作年限等划分层级,主要分为4各层级,包括助理护士、中级护士、责任护士、专科护士等。具体护理管理方法为:①助理护士。该层级护士由于其工作年限较短,因此需对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研读,并对自身礼仪加强训练。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患者清洁工作、管理病房工作、隔离消毒工作等。同时注意在日常工作中对急救相关知识和技能等予以快速掌握,并对其他护理人员进行观察,以便对意外事故处理方式、急救仪器操作方式等进行不断的学习。②中级护士。即首先需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且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需对常见疾病以及所使用的药物予以熟记。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以及接触的过程中,注意自身的礼仪,且要掌握独立判断常见病种以及病情的能力,并要对自身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予以强化。③责任护士。即在临床护理中,对重症、疑难患者的护理是责任护士的重点工作,通过预防和分析患者住院过程中发生的危险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些危险情况加以正确处理。同时责任护士还需制定相关护理标准,并做好自身护理职业规划,积极参与科室内组织的活动,注意对急重症患者、疑难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加强总结。④专科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专科护士工作的重点在于对危重患者加强护理管理,且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急救护理既能,以确保能对危重患者加强监护和有效急救。由于危重患者多数存在言语障碍,且无法与专科护士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其需不断练习非语言交流方式。同时要对医院感染的预见性护理控制措施加以掌握,以便提升自身对疾病的预见性。专科护士还需通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而判断其是否处于危险状态,且要对各种急救仪器以及重症监护仪器等使用予以熟练掌握,并且注意掌握重症病房患者的专业护理知识以及急救知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考核成绩(每个考核项目总分均为100分,及格为60分)、护理质量指标评分[5](包括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护理措施落实、护理记录、药品和器械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病区管理、基础护理等)以及对护理管理满意度情况(采取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分为3个等级,即满意80分以上、一般60~80分、不满意60分以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考核成绩对比

观察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质量指标如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护理措施落实、护理记录、药品和器械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病区管理、基础护理等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情况对比

观察组对护理管理满意度为93.33%(28/30)与对照组80.00%(24/30)相比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层级护理管理应用于ICU护理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不同护理人员的级别加以明确,并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即按照其工作能力、态度、年限等划分为不同的层级,然后对其相应的护理责任、权利、利益等加以明确,最后明确护理管理方式[6]。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则管理者能对每位护理人员实现更深层次的管理,且在不同的分层标准下,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对自身的工作要求、责任等加以明确,这样护理人员既能在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掌握上加大投入,同时还能不断提升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7]。针对ICU护理人员,一般可划分为4个层级,即包括助理护士、中级护士、责任护士、专科护士等,其具体的工作内容根据工作范围而定,这样既能促使其才能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能增强其临床护理技能水平以及工作责任心,并能使护理人员对ICU护理管理达到较高的满意度[8]。该文的研究中,观察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考核成绩、护理质量指标评分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对护理管理满意度为93.33%与对照组80.00%相比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看出,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的效果非常非常显著,即可有效提升ICU护理质量,并提升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水平,并能使其达到较高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秀丽,刘柳.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ICU护理工作人员负性情绪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1):3992-3993.

[2] 邹玉微,吴翠,王俊爱.ICU护理人员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6):248-249.

[3] 王燕敏.分层级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3):114-116.

[4] 王砚丽,邢彩霞.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提高ICU护士心理状态和护理质量的实践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10):752-754.

[5] 薛红霞.试析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2):228.

[6] 尉晓兰,张新静.分层级管理模式和常规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5):125-126,129.

[7] 马鲁瓦·金斯汗,加娜尔·金恩斯汗.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1):82-83.

[8] 李威,彭粤铭,曹静.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56-58.

(收稿日期:2018-03-24)

猜你喜欢

应用价值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