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策略探讨

2018-05-14温丽妮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造价控制工程造价建筑工程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整体繁荣的态势,在这一经济环境背景下,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较快,但是建筑工程单位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要想获得符合工程预期的经济效益,必须做好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需要从分析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成效的各种因素出发,寻找有效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措施。本文基于當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如何做好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包括造价控制的重要前提措施和全过程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造价控制

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决策和设计阶段,因此正确的决策是正确估算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费用支出,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包括:建设规模、建设地区、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环境保护措施等。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在于设计。在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是施工材料价格控制、施工技术涉及的相关先进设备价格的控制等,做好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是建筑行业发展的要求。建筑企业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关注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效益,从分析当前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探寻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措施是建筑行业应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提高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关键。

1、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现状及问题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是对工程中的总花费的控制,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等。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需要明确造价控制目标,造价控制目标要和施工预算联系起来,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要交由专门的结构执行,同时要明确各个造价管理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要想获得良好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效果,需要搭建完善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提高建筑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建筑项目双方在控制工程造价环节需要关注各自的利益,但同时也要保障对方的基本利益。当前我国的建筑企业整体的工程造价控制意识低下,控制水平偏低。总结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现状可知,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缺乏工程造价控制的动态性,不能及时的应对因市场行情变化而引发的造价变更问题。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于根据施工动态调整控制方案,但我国整体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动态效益较低,不利于工程造价工作的长期开展;二是忽视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使用和人员配备等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建筑工程一般施工工期较长,对工程造价人员的要求较高,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人员要合理的把控各种因素,避免出现材料浪费和人员闲置现象,并且要严格按照施工预算对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当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在控制工程造价时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从建筑施工全过程出发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

2、实现建筑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重要前提措施

2.1 做好各个建筑分项目的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一般会将整体的工程项目拆分成几个重要的工程项目,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专业性。建筑工程分项目主要可分为决策、设计、招标和施工、竣工等,在每一个分项环节都需要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此外,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还会将施工项目分为各个分项目,如施工材料管理、施工技术管理和施工人员管理等。建筑工程会交由专业的造价管理公司来制定造价管理方案,工程造价会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施工技术因素等。一旦出现工程变更,会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工作具有多次性的特点,工程造价控制人员需要做好每一个分项目的造价控制,在进行具体的造价控制工作时,要对具体的材料机械费用、人力费用等进行汇总,在此基础上调整造价方案,确保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质量。

2.2 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

建筑工程在各个阶段都具有变化发展着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工程造价控制时要注重对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造价管理流程进行造价控制,体现出造价管理的基本秩序。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时,需要造价控制人员提高自己的造价控制能力,要认清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规模性与复杂性,要在专业的建筑工程造价知识的支撑下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人员需要同时具备统计学、施工技术的相关知识,同时要具有基本的市场意识,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市场行情进行及时的调查,为施工材料采购人员提供合理的可执行的采购预案。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强调的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人员在实施造价控制行为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调整造价控制方案,若出现工程变更,造价控制人员更应该根据后续工作要求以及工程施工预算做出科学的工程造价调整。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对于建筑企业的造价控制效益意义重大,能够实现控制建筑企业成本,为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3、提高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效率的全过程对策

3.1 决策阶段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的决策阶段是评估建筑项目可行性的首要阶段,做好建筑工程决策阶段的控制能够为后续的造价控制工作提供便利。建筑工程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包括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的经济效益角度的研究和对决策阶段的预算控制。其中对于建设项目可行性而言,要做好投资估算,确保建设项目是盈利性的和综合效益高的。此外,决策阶段的预算工作也会影响工程整体造价控制水平,详细的工程预算方案能够为实际工程中的造价控制提供参考。建筑工程决策阶段的预算方案的制定需要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预算方案制定人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勘察,同时要掌握施工材料价格的市场行情,了解施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各项工程支出,并尽可能准确的估算出工程项目支出。

3.2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也要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工程设计阶段需要涵盖施工工序、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的设计,要确保设计方案质量,同时严格控制工程资金流动性。要针对不同的设计环节制定不同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案,以施工材料设计为例,要了解市场行情,在设计方案中限定材料使用范围和使用数量、规格等,为施工材料造价控制人员提供详细的参考标准,从而实现施工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

3.3 工程招标阶段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在开始施工之前都需要进行招标,建筑企业要积极参与招标工作以获得建筑工程项目。一般情况下,建筑单位會通过降低工程报价的方式获得标的,由此产生了低价中标行为。建筑企业承接工程项目的在于获得经济效益,但是综合其中标价可知,在具体的工(下转225页)(上接222页)程建设过程中,建筑企业很有可能通过其他缩减开支的办法来降低工程造价和成本,从而确保获利。这是一个非良性的循环局面,基于此,建筑行业整体必须重视招投标行为,要同时关注建筑企业的工程报价和所能提供的工程质量,要严格控制招投标行为,制定科学的招标文件,并严格评估投标企业的资质,确保选择的合作企业能够提供质量上乘的服务。

3.4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造价控制需要开展较多造价控制工作,需要对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技术等进行全面的造价控制。施工阶段会遇到较多的不可控因素,很可能因为一次疏忽而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造价严重超支。基于此,在进行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时,要建立专门的造价监督和控制机构,实现对施工阶段造价的动态控制。针对施工材料与机械设备,要严格材料与设备进场,确保材料质量,尽可能的避免出现材料浪费,做到物尽其用。对于施工人员,要提高施工人员的造价控制意识,在进行施工时,对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等进行工程造价评估,确保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返工。同时,施工人员还要严格落实施工预算制度,要提高自身技能,避免出现操作失误。最后,在整个施工过程都要强调造价的跟踪审计工作,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的进行跟踪审计,并及时发现施工行为和施工方案中的偏差,做到及时纠正,以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3.5 竣工验收阶段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在竣工验收时,主要的验收项目包括各项分工程的质量和最后完工情况,同时也要做好对各项造价的核验。核算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的关键环节,要严格根据施工预算方案比对各项工程造价,包括建筑材料价格、建筑人员工资等,要确保为工程的正常交付提供支持。做好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控制应向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控制人员灌输正确的造价核验意识,对资金的总体流动情况有基本把握,在核算出准确的工程造价的基础上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结语:

在建筑企业发展工程中,需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盈利水平,企业的盈利水平和企业的工程造价控制质量密切相关。建筑企业要从工程实际出发,在掌握工程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的预算方案,并在方案中尽可能呈现出会对建筑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因素,制定出相应的造价控制措施。建筑企业在控制工程造价时要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做好对工程造价的监控,实现智能化与信息化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

参考文献:

[1]周浩.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有效控制措施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05).

[2]王慧琴.试述建筑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途径[J].江西建材,2016(14).

作者简介:

温丽妮,陕西喻中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造价控制工程造价建筑工程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浅析公路工程造价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其把握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在施工阶段中的控制分析
论全过程造价控制要点
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