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超高层建筑项目管理及应对措施

2018-05-14何名海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项目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超高层建筑不断在各大城市出现。建设超高层建筑需要的建设周期较长,造价较高,施工时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凸显建筑功能化。本文以武汉中心超高层建筑项目管理实践,研究如何控制和提高超高层建筑项目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项目管理;措施

为了确保超高层建筑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管控过程中应结合项目建设的实际特点,采取设计施工优化、新技术、新工艺等技术举措,进而指导超高层建筑项目管理的顺利开展。

1、推进设计优化管理工作,以确保工程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该项目作为省市重点项目,为确保项目按期开工,提出了“以概念方案为基础,基坑设计先行,支护桩开工为目标”的开工模式,由于主体设计尚未完成,无法确定地下室电梯底坑及相关集水井的具体位置和深度,电梯井作为甩项内容,这将加大了后期的施工难度,鉴于武汉中心项目的基坑深度已经超过了武汉市现已完成的深基坑工程最深开挖深度,其后期施工过程中降水以及开挖的难度和风险都是难以预测的,建设单位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组织专家技术论证对电梯底坑深度进行了优化调整,从整体上减小电梯冲底深度,将最深处电梯基坑标高由-28.70米调整至-26.60米,从而解决了最深处电梯基坑标高过低而增加施工难度的问题,同时有效地降低建设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

2、推广使用新技术,提高进度管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该项目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的特点,自动工以来,先后克服深厚软土地基、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超深基坑、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新型顶升模架等建设中技术瓶颈,进入快速施工阶段。其中该项目核芯筒结构12层以下为单片钢板+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组合结构,每层有48块钢板焊接形成剪力墙,焊接缝长量大、工艺要求高,工序复杂,作业面窄。进入12层以上的标准层施工前,结合核心筒内剪力墙中的钢板墙改为钢骨柱,需多道工序交叉同时施工,组织施工单位对国内类似超高层项目进行考察并根据本项目自身特点进行论证,最终采用的新智能型施工平台顶升模架系统,整个结构体系施工过程中顶升模架系统运行正常,施工效率大幅提升,每层施工周期大幅缩短,施工进度实现5天一结构层快速生长,通过对工程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保证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大大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推进使用新施工工艺,确保工程质量目标顺利实现

塔楼区域工程桩施工期间,因塔楼区工程桩的桩间距较密且成桩后空孔部分深度达到20多米,且施工中桩身垂直控制偏差为1/300,施工难度极大,存在桩基施工过程中空孔部分土方扰动影响工程桩质量的风险,按常规施工工艺采用素土回填桩身质量难以控制,果断要求施工单位对空孔部分采用灰浆固化处理方案,进而在保证工程质量同时,推进项目顺利进展。

4、推广绿色及节能技术,提高管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该项目设计理念,力求创造一座具有生命力的富含充足阳光、空间、绿化和景致的高耸的城市有机体。外表皮呼吸式幕墙系统,确保建筑充分吸收阳光,最大程度的减少能耗;接合玻璃幕墙的设计将太阳能电板引入,为整栋大厦提供光伏发电,提供太阳能热水;大厦内部装有智能环境监控、诱导式风机系统,可自动送新鲜空气实现室内环境的舒适健康;采取重力式消防给水系统,确保大楼消防安全;有效的水资源整合利用,可直接抽取湖泊水用于冷却,进行水回收和循环利用;下沉式广场水景、台地绿化、边庭空间,绿色节能建筑(LEED认证,绿色建筑认证)的利用,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充分感受到建筑与自然融合所带来的无限可能。项目在建设中注重建筑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和运用,此次“武汉中心项目绿色与节能技术体系研究”课题与我市重大城市基础建设技术研究项目一起被市城建委列入2011年科研项目,并获政府科研经费支持。评审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认定为武汉市科学技术成果。目前该项研究成果已获得武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5、推广信息化管理方法,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企业及项目的经济效益

在武汉中心项目管理工作中,要求各参建单位积极参与项目BIM建筑模型的建立,目前武汉中心项目建立了为业主、设计、施工等项目参与方提供BIM数据共享、信息交換的协作平台,项目参与方能够利用这个平台及时、准确地进行沟通,达到了成果交互和协同工作的目的,有效地避免因沟通不及时造成的错、漏、碰、缺等问题,提高了设计及施工的效率、质量和品质。该项目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该模型由全球二维和三维设计、工程及娱乐软件的领导者欧特克公司在2002年率先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被誉为工程建设行业实现可持续设计的标杆。 2013年9月6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与欧特克有限公司(Autodesk)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设计大赛在京隆重举行颁奖典礼,武汉中心项目凭借BIM技术协同整合参建各方取得的良好应用效果获得“最佳BIM协同设计二等奖”。

另外,在建设过程中通过项目管理举措,先后攻克了高强自密实混凝土配置与泵送技术、复杂伸臂桁架深化设计与施工技术,以及超高层变形监测与控制技术等难题,领先的技术和先进材料的运用,从源头确保了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达标。目前该项目已于2015年12月顺利通过武汉市质量监督站组织的主体结构验收,接下来各项管理工作都按照既定部分精装竣工验收方案向前推进,同时确保该项目获得“鲁班奖”、“LEED金奖”、“国家绿色建筑三星认证”既定目标。

结语:

超高层建筑具有工程体量大、结构复杂、工期紧等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超高层建筑的顺利实施,所以建设单位等参与方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建造出高标准的超高层建筑。

作者简介:

何名海(1977.06.18),性别:男,籍贯:安徽桐城人,学历:本科,毕业于武汉化工学院,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

猜你喜欢

超高层建筑项目管理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应用研究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项目管理指南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研究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研究
中国超高层建筑发展及经济效应分析
高层超高层建筑中的电梯设计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