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拼贴城市理论对城市化的借鉴意义

2018-05-14阎如云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柯林

【摘要】拼贴城市理念是由柯林·罗所提出,在城市设计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面向城市的传统与现代,以现代城市与传统城市的差异为切入点,探索城市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文章结合具体实例对拼贴城市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探讨了这一理论在历史与现在城市应用中的对比以及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所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拼贴城市理论;城市历史文脉;柯林·罗;城市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1、什么是拼贴城市理论

《拼贴城市》是建筑学者柯林·罗关于城市的一部学术著作。拼贴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性的手法,拼贴城市理论将城市与拼贴结合在一起,反映着城市的发展演变,用拼贴的方法将割断的城市历史重新联系起来。拼贴城市具有时间性,城市中的建筑是各个时期建筑相拼贴在一起形成的产物,城市就好像是一个博物馆一样,城市的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些不同的历史拼贴成一个统一的城市历史,理解拼贴城市理论要理解城市文脉。

2、拼贴城市理念的分析方法

拼贴城市是一种城市设计的技巧,它的切入点是现代城市与传统城市的巨大差异,传统城市是“作为空间的建筑”,而现代城市是指“作为符号的建筑”,这种差异实质上就是建筑作为空间还是作为符号之间的区别。柯林·罗将拼贴城市理论运用于城市设计中,从城市的层面上思考问题,他认为传统城市是“肌理的城市”,现代城市是“实体的城市”,传统城市的建筑具有空间围合的能力,而现代城市则失去了这种能力,这就是他所谓的“实体的危机”与“肌理的城市”。柯林·罗还将“图形-背景”的方法引入城市设计中来对城市进行图底关系的分析,这种分析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将建筑物作为黑色的图而建筑周边的城市空间(如道路、广场等)虚空间作为白色的底的一种表达方法。他用这种方式想要证实“实体”与“肌理”之间的矛盾并不是造成现代建筑产生的原因。

3、拼贴城市理论的困境

《拼贴城市》是一本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著作,在建筑学和城市设计史上具有十分轰动的影响,但是它所提出的理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

3.1图底分析法的困境

柯林·罗在拼贴城市中引用了图底分析法,拼贴城市理论是对“极端主义”的批判,它是一种“文脉主义”的体现,但是这种所谓的文脉主义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它让“图形—背景”分析法变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柯林·罗将这种文脉主义定义的太过于理想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完全认识到文脉主义的复杂性和准确性。

其次,图底分析法毕竟是一种平面形式的图形法,它虽然能很清楚的表达出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分析方法也是有很多局限性的。同一个图底关系,能够表达出多种不同的、甚至有着巨大差异的城市形态,在这种情况下,这种二维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就很明显,现在的城市形态更需要的是一个三维的图底分析法来更清晰的表达出完整的建筑和城市空间的真实情况。

3.2 拼贴城市在现代城市建筑语境中适用的局限性

拼贴城市听起来很高级,但是拼贴城市理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城市?拼贴城市一再的强调文脉主义,强调新旧的转变,它有利于现在的城市形态的塑造,但是按照柯林·罗的理论,不断用拼贴法来对城市进行修补,很明显它更适应于欧洲的传统城市。对于新城建设来说则几乎没有意义,因为新城建设从零开始,基本不会有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延续,在这种情况下也很难再谈及拼贴城市这一理论了。而且在中国的一些旧城、古城或者是新区开发建设中城市拼贴也并没有太大意义。老城区建筑层数本来就低大多数是一两层,都是中国的传统古建筑。在旧城区强行进行城市的拼贴,只会破坏中国传统性古建筑的完整性,影响城市的整体文化底蕴。

3.3 拼贴城市对城市空间、时间尺度的局限性

首先,从城市空间角度来说,拼贴城市对于西方欧洲的小城,用实体来填充城市肌理上的缺失是可行的。但是对于现代的大城市比如我国的上海,城市空间尺度要大的多而且上海作为一个发展极快历史较短的现代化都市来说,强行在上海进行城市拼贴只会让城市更加混乱。再进一步说,如果对城市空间尺度不加以界定,拼贴的范围不断扩大,那么以城市为单元,这种不同城市单元之间的差异是否也可以等同于一种城市的拼贴?那么没有空间的界定,究竟何为拼贴,何为城市主体呢?

其次,从时间角度来谈论拼贴。拼贴城市的一个重要点是时间尺度,不同建筑的建筑时间不同造成了城市不同历史文化的沉淀,但是时间尺度的最小单位却没有一个界定。比如欧洲的罗马城,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脉沉淀,对这样的城市拼贴是十分有意义的。但是对于上海来说,上海有着很多历史较短的欧式建筑,还有很多新区的开发,对这种新区来说时间尺度是不存在,它缺乏历史文脉的沉淀,这样的拼贴就会毫无意义。由此可见时间尺度的欠缺使得拼贴的方法受到质疑。

结语:

拼贴城市的“拼贴”是传统城市与未来城市的统一,而现在在城市历史中只是一瞬。拼拼贴是城市空间发展与更新的思维方式,它让我们以一种更直观清晰的方式了解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同时拼贴也是一种城市历史更新的操作策略,但是这种策略要建立适应城市特性的操作方法。在运用拼贴法来分析城市了解城市文脉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拼贴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美]柯林·羅.拼贴城市.童明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弗兰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原山,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彼得·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M].英若聪,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王群.柯林·罗与拼贴城市理论.时代建筑,2005(1):120-123.

[5]Bourne L S.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ity: Reading on Urban For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6]赵玮.对拼贴手法的再思考——以电影的拼贴来研究城市的拼贴.重庆建筑.2005,(11):66

作者简介:

阎如云,1992年11月,女, 山东威海,山东建筑大学城规学院,建筑学。

姜玉莹,1993年9月,女,山东荣成,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

猜你喜欢

柯林
秘密花园(节选5)
求婚43年,他终于娶到人生挚爱
等到烈日都温柔
孤岛惊变
奢华的杯子
柯林·贝克教育模式在双语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个人的“猫头鹰 护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