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开放式住宅小区初探

2018-05-14程鑫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广州

【摘要】国务院关于“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的意见一经出台,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首先回顾了开放式居住区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的历程,然后以广州市六运小区为例,分析广州市开放式小区的开放过程与现实利弊。并由此认为,广州市开放式小区的推广仍需要广泛考虑城市人口、经济、交通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开放的管理模式,优化居住区设计,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开放式居住区;广州;六运小区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后文简称《若干意见》)中指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此意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开放式居住区到底缘起何处,是否符合我国目前的社会实情,发展趋势又该如何,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1、开放式居住区的研究

1.1 国外开放式住宅区的理论研究

1977年一群城市规划师在秘鲁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重点批判了那种“把城市里的建筑物变成了孤立的单元”的做法,包括有围墙的封闭式住宅区。

此后,街区成为法国社区研究的核心概念。法国建筑师克里斯琴·德·鲍赞巴克对现代城市问题做出了深刻地分析,提出“开放街区”的城市规划思想,并总结出它的四个基本特征:“1)围合空间的建筑单体作为自由的个体而存在,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建筑单体的独立性有利于建立多样化的设计体制,从而使各个分区富于个性,体现场所精神;3)为了形成多样化的城市空间品质,‘开放街区的城市规划思想不会严格限制建筑的高度,不会导致城市的轮廓线整齐划一;4)强调异质性、混杂性和矛盾性。”

1.2 国内开放式住宅的理论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建筑学术界一直对于西方的“街区制”有一些研究。例如,于泳、黎志涛以 《“开放街区”规划理念及其对中国城市住宅建设的启示》一文,介绍克里斯琴·德·鲍赞巴克的理论,通过中西方的对比,总结出“开放街区”规划理念对于中国目前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带来的启示。朱怿、张玉坤所写的《“街区住宅”的涵义及其规划设计策略探析》一文则充分肯定了“街区住宅”的优点,并提出应摒弃封闭式的“居住小区”模式,将住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分,寻求住区与城市的交融。王栋发表的《街区式小区住宅——全新的居住理念》(2007年)一文,也指出目前国内封闭的住宅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居住的条件,阻碍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住宅设计理念,结合当前的住宅发展状况,寻求更科学、更合理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这些学者具有开放的视野和前瞻性的思维,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开放式住宅做出莫大的贡献。

2016年2月,国家推出《若干意见》之后,引发了法学、社会学界对于开放式住宅区推行制度及其可行性的研究热潮。虽然“街区制”住宅政策的实施是在我国城市规划理念革新进程中发生,有利于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布局,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满足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需求。但是“街区制”住宅政策与我国多年惯用的做法甚至法律制度存在一定的矛盾,必将造成小区内道路路权在“自有”与“公用”方面的纠纷。 对此,黄胜开、陈友华、蔡少燕、王爱国、魏豪军、张力等学者均发表论文,为开放式住宅区的推行建言献策。

2、开放式小区的建设实践

2.1 国外开放式住宅的推广实践

其实,很多国家很早就采用了街区制,而不是住宅小区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发展过程中愈见严重的“城市病”。在英国人眼中,“开放式小区”意味着高效、方便。他们的住宅布局在道路两侧,快速路、公交站台等交通设施便捷可达,大大提高了其生活和出行的效率。美国一直提倡私有空间和公共空间有机融合。由于公众可以更加便捷地使用社区内的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他们更乐于在开放式社区定居。在俄罗斯,封闭大院和开放式小区同时存在。其大部分城市的古城内,都几乎不存在居民小区的概念,而多是相互独立的居民楼,规划、设计、修缮等工作都必须要考虑到整个城市的规划,而不只是某一个小区。日本也经历了从“住宅团地”向“开放街区”发展的过程。90年代后,日本降低了大规模的城市及住宅区开发速度,开启了开放式街区住宅的模式。

2.2 国内开放式住宅的推广实践

在我国,开放式住宅区较为少见。上世纪中期,我国学习苏联经验开展城市建设,兴建起大量单位大院,很多延用至今。各个单位在城市里大块圈地,建一个个集生活、生产以及各项城市功能于一体的相对独立的大院子,外来车辆、人员均不得随意出入。时至今日,这种单位大院仍然是国内很多城市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1958~1978年,城市建设处于缓慢、曲折甚至是停滞的状态。改革开放后,城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后,很多传统的胡同、弄堂和街区住宅被大面积、连片开发的封闭式居住小区所取代,破坏了城市原有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若干意见》提出推广开放式居住区之后,宜宾“莱茵河畔”受到广泛关注,被称为 “国内最成功开放式小区”。从规划的角度来看,莱茵河畔把住宅区内的道路打开,用合理的交通动线组织各个单幢楼宇或小组团,大胆地尝试了开放式街区,制造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和谐居住区。

3、广州市现有开放式住宅区实例——六运小区

3.1 六运小区的概况

六运小区北近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南接花城广场。地面有正佳广场、天河城广场、天环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地下则有地铁一号、三号、APM线,交通极其便利,商业价值较高。 在市中心这些气势磅礴的商业综合体背后,六运小区也变得商业气氛十分浓厚。小区楼下全是商铺,有各色餐饮店、时装店等,时尚的装修与楼上旧街坊的生活阳台形成鲜明对比。与其说是居住小区,主通道前的“天河南步行街”招牌更准确地说明了这里的定位。

由于小区各通道都不设门禁,为流动摊档提供了便利。许多饮食小摊档在路口设摊,城管来时便撤离。为了避免临时摊贩在此处售卖,小区多处用石桩、花圃、铁柱等隔断人行道。

3.2 六运小区的开放过程

六运小区是以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命名的住宅小区,以9层无电梯楼房为主,是当时天河南唯一的园林式住宅小区。该小区初建时实行封闭式管理,全天候保安巡逻,24小时摄像监控。六运小区里有大量的职工分配住房,最初的居民许多同属一个工作单位,邻里关系较为亲密,居民群体和外界之间出现一定的相对隔离。

随着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天河城商圈的兴起带动的周边土地的商业活动。天河城广场营业后,六运1-4街出现了大规模“住改商”的行为,小区里逐渐形成了商业步行街。2005年,正佳广场的开业便利商业活动向5-7街延伸。

六运小区与天河商圈中多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仅一路之隔,由于租金相对低廉,小区有了投资租赁的商业诉求,“住改商”的现象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最初的“住改商”常表现为一楼的住宅被出租作餐厅或者配套仓库,到后来甚至租用楼上的单元被用作商铺、仓储或是改建为员工宿舍。

2009年,为更好地发展六运小区,天河区政府对该小区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内容包括交通系统、建筑立面以及园林景观等。小区内的六运二街被塑造成为天河区第一条具有欧式风情的步行街。改造后的步行街实行半封闭式管理,以移动车挡控制普通车辆出入,仅在紧急时供消防等特殊车辆出入。从此,六运小区成为广州市有名的开放式住宅小区。

3.3 六运小区开放的利弊

广州市作为千年商都,其传统居住模式就是上住下商,并不设置围墙和门禁。六运小区的改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道路交通系统进行重新设计,人车分流,同时增加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加强安全管控,在一室程度上回归传统。这种更加开放、流动的设计方式,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使小区成为住改商的代表性小区。由于小区楼龄较长,高层没有电梯,租金相对低廉,相应地,其商业业态也相对低端,能够对天河商圈的商业综合体有很好的补充。

另一方面,六运小区由宜居社区转变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商业街区。小区一楼基本上都是零售店铺,二、三楼多为摄影、美容、工作室等商业机构,更高的楼层则为仓库或是公司员工宿舍。住改商带来的环境污染、治安杂乱、房源紧张、交通混杂、消防隐患等问题使得这里的居住品质骤降,整个小区很少有原业主居住,大部分都是出租。此外,由于六运小区内不允许机动车通行,所以也未能缓解周边的机动车交通压力。

总结:

无论是从欧美或是亚洲各先进国家的经验来看,开放式街区都是未来居住模式的最佳选择。对于广州市来说,开放式居住区既有历史传统又有现实经验,能够充分开发所在地段沿街商业的价值。但是住改商、商住混杂的居住模式导致人员混杂、居住环境下降、原始居民流失。由此可见,开放式小区的推广仍需要广泛考虑城市人口、经济、交通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开放的管理模式,优化居住区设计,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贺珊,郑妙玉.广州居住区绿化设计探讨.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16期.

[2]开彦,朱彩清.“开放住区”是绿色住区的核心——《绿色住区标准》主旨解讀.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人居环境委员会.

[3]顾天奇,许威,周雨濛.从“开放”到“筑墙”,国外城市街区开放的反思与实践---以巴塞罗那Superilles计划为例.时空探微.

[4]周焕云,黄飞,丁建明,王彦辉.基于交通特性的居住区空间模式比较研究.规划师论坛.

作者简介:

程鑫,广州市白云区规划编研信息管理中心;

肖乾瀚,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广州
An Illustrated Timeline of Inventions and Inventors in the 1880s
上汽通用全阵容亮相广州车展
2020达亿瓦秋冬时尚秀在广州举行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广州鲜切花市场最新价格
广州鲜切花市场最新价格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广州车展展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