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8-05-11宋丽艳刘秀波郑坤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原则体系

宋丽艳 刘秀波 郑坤

【摘要】本文论述了目前在构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评价策略、评价内容、评价信息反馈、评价结果合理利用等,旨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评价原则 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06-02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关键是要科学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目前,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在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反馈以及评价结果的合理利用等方面存在较多不足,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所以,亟待解决是如何以新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目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凸显出很多问题,引起很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探讨,例如,赵文辉认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如下问题:评价内容上,条目过细;评价主体上,重学生轻教师;评价方式上,形式单一缺乏严谨性;评价目标,重结果轻过程。[1]在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方面,段华洽认为影响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微观因素主要有教师、学生和管理三个因素。[2]周海林提出要提高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效果应该做到完善评估制度和健全保障体系;改进评价方式和提高评价效能;重建评价标准和提升教学质量;加强信息沟通并完善反馈体系。葛倚汀认为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有导向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多元化和可操作性。虽然,目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制定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1.教学质量评价观念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学质量评价本身的不重视,二是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导致的原因是:①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标准的千篇一律削弱了教师教学个性化、创造性的教学风格,忽视师生内在的主体价值取向等价值目标;②不能有效地体现领导、专家、教师、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及其主动性;③教学评价多以终结性评价的形式为主,较少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甚至降低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2.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多元化实效性差。①学生评价的重视不够;②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评价存在一种自我保护的思维定势,不能认真反思、剖析教学过程;③同行评价在现实中存在顾及人情面子等人为因素的干扰;④教学主管部门及校领导的听课是非常有限;⑤专家易受课堂教学以外因素的干扰。

3.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重校内评价轻校外的评价;重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评价,轻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师的个性、创造性的评价;重规范性和知识性等易于操作的指标的评价,轻素质性(如创新能力等)等不易操作的指标的评价;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重环节评价,轻整体评价的现象十分突出。重固定化、程式化:轻灵活性、特色化。以上因素导致不能完整而切实地反映教学质量。

4.评价指标体系专业针对性不足。课堂教學评价中对所有的课程都使用同一标准、同一指标、同一表格。难以真实地评价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

5.评价后信息反馈不及时,整改措施不力。各评价主体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不及时,没有专门的反馈机构,忽视教研室、学生反馈意见,尤其是学生用人单位的反馈,缺乏跟踪评价,另外,对反馈信息缺乏科学的处理方式,反馈不及时,有的随意处理,有的泄密,有的秘而不宣,没有形成很好的激励机制。

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1.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统一原则。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必须遵循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2.导向性与激励性相统一原则。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要与育人质量密切结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要有利于学校及教师个人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教学管理提供管理依据。因此在评价指标上要确立导向性与激励性相统一的原则。

3.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原则。评价机制必须符合本科高等教育的特点,制定评价内容和指标要具有科学性,能客观地衡量教学质量。在可能的条件下要考虑到专业之间的差异,学科之间的差异,保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并且要做到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做到教学质量评价的真实、准确。

4.评价标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评价标准既要有定性的方法,也要有定量的方法;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有区别。这两种评价方式综合使用,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5.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原则。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决定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要坚持多因素、多指标的全面评价,避免个别少数因素的片面评价;评价主体不仅是教师,还要有学生,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学校领导、教研室等;要注意运用调查、问卷、评议、观察、记录、考察等多种方式。

6.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原则。在评价过程中既要重视结果评价,又要重视过程评价,保证评价的真实、客观、可靠。

三、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评价观。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质量的评价做到真实可靠,使教师充分意识到教学质量的评价确实是激励自我、完善自我的双赢过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将反思整改作为自我评价的中心内容。反思整改要贯穿于教学管理部门的反思整改、教研室的反思整改、教师个人的反思整改。

3.有效的网评主体多样化。听课主体有督导员、同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按网评要求当场作好听课记录,在规定的网评时间进行网上评教。任课教师本人也可以参与网评。

4.评价指标体系的专业化。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必须加快推进评价指标体系专业化的进度,避免“一表多课”的评价弊端。

5.及时反馈听课信息。听课后,针对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听课人员及时反馈需要改进的意见、措施及建议,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评价结果的运用要谨慎、得当。注意保护教师的积极性,真正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共同进步的作用,提升本科课堂教学质量。

四、课堂体系评价中评价的主要内容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作业及辅导等多个环节,涉及整个教学过程。

综上,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评价指标中绝大部分指标是难以做出量化的处理;教师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还有待于加强;还有很多学术研究与实践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在新的教学理论指导下,遵循科学的构建原则,构建科学合理可行的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学校各自的具体情况逐步完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赵文辉.对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2]段华洽.影响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微观因素试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3).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原则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