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岩煤矿综放工作面高抽巷合理层位布置研究

2018-05-11廉振山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层位覆岩测线

廉振山,张 礼

(1.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全分院,北京 100013;2.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 100013)

随着煤矿开采工艺的进步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综采放顶煤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其开采过程中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巷内瓦斯超限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安全高效生产、危及了人员的安全[1]。随着抽采技术的发展,在工作面上方布置走向高抽巷进行瓦斯抽采,是一种有效的治理上隅角瓦斯超限的方法,而高抽巷布置的层位选择,对于其抽采效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2-3]。

娄金福[4]以覆岩采动裂缝形成的“O”型圈理论为指导,研究了高抽巷布置分别在顶板不同高度的层位上时,其与回风巷水平距离以及与切眼间距离之间的相互关系。李迎超[5]等通过Fluent软件对瓦斯抽采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高抽巷空间布置与抽采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周华东[6]等结合顶板采动破断规律,提出了初采期间高抽巷的布置方案。李胜[7]等通过修正经验公式进行理论计算,利用FLAC3D模拟顶板覆岩运动,结合钻孔流量法现场观测和巷道应力、岩层垮落角的分析,得到了高抽巷垂距和水平错距。本文采用理论计算和UDEC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宏岩煤矿10101首采综放工作面顶板高抽巷的合理层位布置进行了分析研究。

1 工作面概况

宏岩煤矿10101工作面为首采区的首采工作面,开采9+10煤,平均埋深300m,平均厚度5.76m,平均倾角6°,坚固性系数f=2~3,采用综采放顶煤工艺,工作面长度180m,采用双巷布置,分别为进、回风巷。根据分源预测法可知,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中,本煤层瓦斯涌出占90.2%,邻近层瓦斯涌出占9.8%。根据地质报告,9+10煤直接顶板为细砂岩,基本顶为石灰岩、泥岩互层,直接底为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基本底为泥岩。10101工作面煤层综合柱状如图1所示。

图1 10101工作面煤层综合柱状

2 工作面覆岩破坏高度理论

2.1 覆岩采动变形破坏形态分布

煤层受采动破坏后,周围岩层随之由下至上、由前到后逐渐破坏发展,一般将采场覆岩由下至上划分为垮落带、裂缝带和弯曲带,由前到后形成煤壁支撑影响区、离层区和重新压实区。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会在采空区四周形成一个连通的采动裂隙发育区,即“O”形圈。高抽巷就是将巷道布置在裂缝带和“O”形裂隙圈影响范围内,以达到抽放采空区高浓度瓦斯的目的[8-9],如图2所示。

图2 覆岩破坏发育形态分布

2.2 采动裂隙高度发育的离散性

采动裂隙带的高度受覆岩结构与岩层厚度的影响,并具有离散性,表现为两个方面:在层面方向上,裂隙的分布具有离散性;在高度方向上,上限处裂隙具有导通性。因此,当采高增大时,采动裂隙高度的增加却不是按照裂采比的倍数关系连续增加的,而是以上覆岩层的厚度值为步距分段增加的,这就决定了采动裂隙高度的发育具有离散性,如图3所示。

图3 采动裂隙带离散性发育示意

2.3 高抽巷层位高度的理论确定

高抽巷层位的确定,需考虑瓦斯抽放的效果,应布置在受采动范围影响小,且瓦斯涌出密集的区域。因此,高抽巷的层位确定在垮落带之上、裂缝带中下部为宜,即高抽巷层位高度Hz应满足Hm

(1)

(2)

式中,Hz为高抽巷层位高度,m;Hm为垮落带高度,m;Hl为裂缝带高度,m;h为煤层采高,m;R为岩石碎胀系数;α为煤层倾角,(°);a,b,c为待定常数。

根据宏岩煤矿现场实际情况,采高h为5.76m,垮落岩石平均碎胀系数k取1.25,煤层倾角α为6°,煤层上覆岩层以中硬岩层为主,故待定常数a,b,c分别为1.6,3.6,5.6。将相关数据代入公式(1)和(2)得到垮落带理论高度为23m,裂缝带理论高度范围为39.3~50.5m。所以,高抽巷层位理论高度应布置在23~50.5m之内。此范围为理论计算所得,需要借助于数值模拟进一步确定。

3 高抽巷层位高度的数值模拟

3.1 数值计算原理

模拟实验采用的UDEC4.0软件能很好地模拟煤层开挖后顶板垮落、离层的过程,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围岩性质、采动影响、支护特征等因素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

3.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3.2.1 初始模型的建立

考虑煤层倾角较小,计算模型设为水平模型,模型尺寸为130m×300m,为平衡边界影响巷道两侧各留30m煤柱,模型上覆岩层通过施加垂直应力实现。采用摩尔-库伦模型,模型深300m,上边界施加7.5MPa的垂直应力,重力加速度为10m/s2。依据相邻矿井岩石力学参数和矿方的资料确定了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本次采用的岩石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煤岩物理力学参数

根据表1中各煤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利用UDEC4.0计算模拟软件建立的初始力学模型如图4所示,与实际工作面长度和布置方式一致。图中包含4,5,6和9+10煤4组煤。其中5煤距离4煤11.4m;6煤距离5煤10.06m,距离L4石灰岩6.85m;9+10煤距离6煤36.69m,距离L4石灰岩21.22m,平均埋深300m。

图4 初始计算模型

3.2.2 模型运算

计算模型按照宏岩煤矿实际情况进行,首先开挖4煤,待运算平衡后再进行巷道和9+10煤的开挖。按综采放顶煤的工作面采出率不低于85%计算,模拟采煤高度为5m。模型开挖过程中设置了3条测线,共计54个测点,各测点参数见表2。

3.3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3.3.1 4煤开采顶底板位移和应力变化

4煤开采后在顶底板垂直方向的位移如图5所示。模型所包含的4煤上方29.6m顶板垂直位移在1m左右,处于裂缝带范围;下方10m范围内的底板位移量为0.08m左右,位移量较小。

图5 4煤采动顶底板垂直方向位移

4煤开采后的垂直应力如图6所示。4煤开采后对底板及下部岩层起到了卸压作用,使得9+10煤所受垂直应力有所降低。

图6 4煤采动岩层垂直应力

3.3.2 9+10煤开采上覆岩层移动破坏特征

从图7中可以明显看出,9+10煤开采后位于顶板的L4石灰岩以下的岩层全部垮落,L4石灰岩上部的岩层弯曲破坏比较明显。回风巷和进风巷变形破坏严重。9+10煤底板出现明显底鼓。具体的垮落带、裂缝带高度需要通过测点位移进一步确定。

图7 9+10煤采动覆岩破坏特征示意

3.3.3 测线位移分析

模拟计算平衡后,设置的测线的计算结果如图8~图10所示。从所布置测线的各测点垂直位移曲线图中可以看出:

图8 测线1各测点的垂直位移

图9 测线2各测点的垂直位移

图10 测线3各测点的垂直位移

(1)9+10煤开采后处于同一水平的测点1,21,41位移量均为4.9m左右,即中砂岩直接顶全部垮落。其余各水平测点中,位于工作面中部测点的位移明显大于位于工作面两端各测点的位移。这主要由于两组测点位于工作面的两端,两端头的顶板在煤柱的支撑下没有完全垮落下来,所以顶板下沉量会小于中部测点。

(2)对于同一竖向测线,测线1上除去测点1其余各测点的垂直位移量集中在2.0m左右;测线2上测点22垂直位移量为5.21m,测点23垂直位移量为4.54m,其余各测点位移量集中在4.5m左右;测线3上测点42垂直位移为2.26m,其余各点位移量集中在1.7m左右。经分析可知测点2,3,22,23,42,43处于基本顶的范围,处于垮落带,垮落带高度约为21m左右。

(3)对于裂缝带高度可参考图9测线2的垂直位移量,测点24及以上各测点垂直位移多集中在4.2m左右,一并结合图11覆岩垂直位移图可明显看出,9+10煤的裂缝带高度大于62m,已达到4煤的采空区,与4煤的垮落带、裂缝带相通。9+10煤开采后的垂直应力分布情况如图12所示。图13为采动后的切向位移图,深色区域为岩层切向位移超过1m的区域,由图13可看出在工作面中间顶板的切向位移量最小,两端顶板切向位移量较大,横向裂隙较为发育。

图11 9+10煤采动上覆岩层垂直位移示意

图12 9+10煤采动垂直应力

图13 9+10煤采动切向位移

4 结 论

(1)通过工作面覆岩破坏高度和高抽巷层位理论分析计算,垮落带理论高度为23m,裂缝带理论高度范围为39.3~50.5m,高抽巷层位理论高度应布置在23~50.5m的范围之内。

(2)模拟计算结果表明,9+10煤采动后顶板位移量从工作面中间向工作面两端不断减小,下部岩层位移量大于上部岩层位移量,顶板裂隙发育;9+10煤采动后L4石灰岩以下的岩层全部垮落,垮落带发育高度为21m左右。L4石灰岩上部的岩层弯曲破坏比较明显,回风巷和进风巷变形破坏严重。

(3)根据覆岩移动规律和瓦斯流动规律,裂缝带中下部裂隙发育充分,是抽采瓦斯的最佳层位,根据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保证施工效率,高位钻孔和高抽巷的开设多布置在裂缝带中下部的软弱岩层中,结合本矿的实际情况建议布置在6煤中。

[参考文献]

[1]刘 健,刘泽功,高 魁.巨厚煤层高位钻孔抽采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瓦斯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13(3):218-222.

[2]王 林,王兆丰,赵豫祥.采用顶板走向高抽巷治理综放面采空区瓦斯技术实践[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6):48-49.

[3]黄森林.覆岩垮落带高度对高位钻孔瓦斯抽放效果影响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40(6):15-18.

[4]娄金福.顶板瓦斯高抽巷采动变形机理及优化布置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8.

[5]李迎超,张英华,熊珊珊.东庞矿瓦斯抽放参数优化数值模拟[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1,63(3):55-57,65.

[6]周华东,许家林,胡国忠,等.综采工作面初采期局部高抽巷瓦斯治理效果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2,40(5):55-59.

[7]李 胜,毕慧杰,罗明坤,等.高瓦斯综采工作面顶板走向高抽巷布置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7,45(7):61-67.

[8]钱鸣高,许家林.覆岩采动裂隙分布的“O”形圈特征研究[J].煤炭学报,1998,23(5):466-469.

[9]俞启香,程远平,蒋承林,等.高瓦斯特厚煤层煤与卸压瓦斯共采原理及实践[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33(2):127-131.

猜你喜欢

层位覆岩测线
基于样本选取和多种质控的地震层位智能拾取
高密度电法在水库选址断层破碎带勘探中的应用
一侧采空工作面采动覆岩应力演化规律研究
大疆精灵4RTK参数设置对航测绘效率影响的分析
煤矿高强度长壁开采覆岩破坏充分采动及其判据
涡北煤矿综采放顶煤运输巷层位布置的探讨分析
平面应变条件下含孔洞土样受内压作用的变形破坏过程
准东大井矿区巨厚煤层开采覆岩裂隙分布特征
多波束测量测线布设优化方法研究
充填开采覆岩变形破坏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