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在血站血液采集前应用的价值分析

2018-05-11卢丽华

医药前沿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丙氨酸基转移酶血站

卢丽华

(山西省阳泉市中心血站 山西 阳泉 04500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也可以叫做转氨酶,属于参与和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可加速人体蛋白质氨基酸在体内转化效果[1]。存在于人体不同位置,一般多见于肝脏细胞的细胞浆中。当人体发生病变情况,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就会释放,这时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增加,可将其检测结果,作为评判肝脏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2]。常规检查中,主要对献血者的血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血红蛋白等状况进行检查,往往忽视了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这时易于增加血液采集的标本和成本,加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率。因此,实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非常必要,以此降低血液报废情况的出现。本次研究,以血站血液采集者作为试验对象,分析经常规血液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在血站血液采集前中应用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血站在2016年2月—2017年10月撷取血液采集者,共计105例。经随机平行分组,分为观察组53例,对照组52例。所有血站血液采集者均符合实验要求。观察组男性、女性各33例、20例;年龄收集范围20~52岁,平均年龄为(36.5±3.3)岁。对照组男性、女性各28例、24例;年龄收集范围24~50岁,平均年龄为(37.6±3.5)岁。两组血站血液采集者的临床相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 方法

采集血液前,对照组接受常规检查,抽取适量血液,经常规设备对采血者血型、HbsAg、血红蛋白等情况进行检测。检查结果正常者可采集血液,待完成采集血液操作后,经自动分析设备,对采血者血液加以复查处理。

观察组在常规检查之上,联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采血前,通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设备、配套试剂盒,实行对采血者血液的检测,严格按照具体要求和流程操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时,可正常采集血液,采血后处理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血液采集者血液采集报废情况、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及实验室检测比较情况、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和复查比较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所有临床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行处理,计数资料通过n表达,使用±、%,表示均数差、率,以t和χ²实行临床统计学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者间的数据对比显示为“P<0.05”,即为,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液采集报废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血液采集报废率为3.77%(2/53),对照组血液采集报废率为15.38%(8/5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χ²=3.9750。

2.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实验室检测情况、复查情况的对比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实验室检测、复查情况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所示。

表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实验室检测情况、复查情况的对比 [n=53(%)]

3.讨论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可加速人体蛋白质氨基酸转化,也可以称为转氨酶,属于人体的主要构成部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会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存在,如:骨骼、肌肉及器官等。临床方面主要经这一指标,对肝脏病变情况、病变程度实行评判[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人体产生病变后,血清中转氨酶的含量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以往,血站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测,这种检查灵敏度、稳定性均较高,但是血液报废率较高。采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对采血者的血型、血红蛋白、HbsAg等实行检测和筛选,以此明确采血者是否存在血液病症、感染性病症[4]。然后,在第一时间筛选出不达标的血液标本,防止产生血液资源浪费情况。与此同时,这种检测方式还能控制血液采集时间,降低漏诊率、误诊率,确保监测结果的可信度。血站血液采集前,经这种方式检测时间约为5min,即为完成检测工作,并且对于实验环境没有较高的要求,符合血站流动性的特点。和实验室检测进行对比,自动化、操作方面,效果均比较明显,属于安全、可靠的检测方式[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更加人性化,能保证献血者的健康,属于非常理想的检测方法。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液报废情况比较,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性显著,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查、复查情况进行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血站血液采集前,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复查情况无较大差异,实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能够达到和实验室、复查相同的准确性。同时,操作简便,能有效减少血液采集标本成本,以及血液报废几率[6]。为提高血站血液采集率,定期应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血液采集方面的知识,以此提高其操作的水平,严格按照具体要求、流程进行检测,确保血液采集的安全和可靠性。此外,还应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防止产生血液标本被污染、剧烈震荡等情况,采集后应立即加以检测处理,进而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总而言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在血站血液采集前应用,应用效果较好,对节省血液采集成本、降低血液报废率,均有积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与此同时,在血站血液采集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实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筛选处理,可确保血液采集的效率、血站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辉忠,杨葳,李晓帆.机采血小板献血前快速法筛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后血液检测结果对比分析[J].广东医学,2017,38(s2):40-41.

[2]赵建鹏,杨晓芽,杨秀萍,等.血站内、外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比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2):121-124.

[3]田也,李仲平,刘旭映,等.献血者血液筛查检测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6):68-69.

猜你喜欢

丙氨酸基转移酶血站
氨基转移酶升高真有这么可怕吗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法尼基化修饰与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
DNA甲基转移酶在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在血站血液采集前应用的意义研究
二水合丙氨酸复合体内的质子迁移和氢键迁移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南通市中心血站
血站建立和实施审核组模式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