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的安东卫实践

2018-05-11

山东人大工作 2018年4期
关键词:安东村居水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通过村级集体经济联合投资入股建园区,为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找到了一条好出路,在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上开创了先河。

压力倒逼下的创新求变

日照市岚山区是江北最大的干海货市场,安东卫街道有初级加工业户500余家,加工品种30余种。各业户主要进行去头尾、去内脏、去皮、晾晒等初级加工,基本无营业执照和各类认证,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低。作为养活了半个安东卫的产业,海货初加工因“小、散、乱、污”给安东卫街道带来了诸多压力。

创建文明城市的压力。业户将自家庭院作为加工场所,将家中空地、村居周边空地甚至马路两侧作为晾晒场地,但晾晒过程中未对海货进行覆盖遮挡,夏季蝇虫遍地,垃圾随处飞扬。

环保整治工作的压力。以贝类、籽乌加工户为例,年产量30至40吨的业户用大锅蒸煮,100吨及以上的业户家中配建小锅炉,污水均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海虹经加工后贝壳便无价值,导致业户随意倾倒,环境污染严重。

食品质量安全的压力。晾晒是初加工的关键步骤,若无覆盖遮挡容易吸引苍蝇,一旦有苍蝇在海货上产卵就会生虫变质。为防止生虫,有些不法业户用敌敌畏等农药进行喷洒,这样的产品无法通过SC等资质认证,不能网店售卖,产品质量堪忧。

城中村改造的压力。水产加工是很多中小业户的生计之本,治理难度较大。若关停,将涉及成百上千家中小业户的生计之本;若保留,这种粗放式的水产初加工业已不适应当前发展。

如何解决才是长久之计?在各种压力倒逼之下,求变是唯一出路。基于这样的背景,安东卫街道探索创新出了“村级集体经济联合体投资入股建园区”模式,一举破解了城中村改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三个难题,实现一招出、满盘活。

反复论证下的真干实干

定调子。将传统落后的水产加工业集中入园、抱团发展是长远之计。经过多次调研讨论,安东卫街道党委确定了发展基调:“必须建‘民生园区’,培育壮大安东卫自己的水产品牌。”

建规划。目标理想已定,如何规划构建成为关键。园区规划建设有园区管理服务中心、精品展示厅、电子商务平台、检验检疫区、污水处理区、生活区、物流周转区等区域。生产厂房划分为海参、鱼类、藻类等产品加工板块。厂房内部设置原料处理、蒸煮、烘干、晾晒、包装、成品存储等全套生产加工单元,生产的产品须符合食品质量认证标准。

找资金。调子定了,规划有了,接下来就是开建。那么谁来投资?考虑到社会资金的逐利本质难以保障民生园区的建设初衷,经济发展较好的南街村提出由他们来建。可是一个村的力量太单薄,安东卫街道从事水产的有十几个村,若由一个村来管理,村企很难分开。那么,能不能扩大范围,由若干村联合组成股份有限公司呢?这个大胆的设想一出,马上得到积极响应。安东卫街道党委趁热打铁,紧锣密鼓地开会、动员,采取民主自愿的方式报名,街道32个村居有20个村居报名,最终街道党委综合考虑产业、实力、村情等多方面因素确定下方案。

明思路。认准了就干。街道党委严格按照程序走好每一步,各村印发明白纸,由村干部逐户征求意见,群众支持率达95%以上。村子沉静多年的资产资源被唤醒了:潘庄一村以土地入股,评估价1000万元;北门外社区以500万元入股,成第二大股东……最终,街道有12个村集体以资产资源入股,两个村集体成为债权人,最低入股额100万元。2017年8月4日,盛安东市场运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5100万元。此时,安东卫街道的发展思路愈发明晰,那就是,按照“政府引导+村居集体入股+市场化运作”模式,打造成为现代化水产加工园区。

出成效。按照规划,园区项目一期将投资两亿元,按市场化模式建设占地面积约140亩、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的水产加工示范区,一期主要是精深加工区,产品通过SC等资质认证,可以直接进商超。二期面向广大水产初加工业户,将配套电子商务平台、检验检疫区、污水处理区、物流周转用房,满足业户的经营需要。街道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一个集加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检验检测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

新时代下的敢为人先、敢闯新路、敢于担当

积极探索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实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来抓,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发展壮大农村村级集体经济,需打破旧有思维桎梏,通过开放共享、产业融合、模式再造等,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

安东卫街道通过“政府引导+村居集体入股+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水产加工示范园,推行村级集体经济联合发展模式。一是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村单打独斗面临的现实问题;二是促进资源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联村发展,有资金的出资金,有土地的出土地,有资源的出资源,不仅激活了沉静于各村的闲置资产资源,而且有效整合与调动了农村各类发展要素投向大项目、好项目,成为发展经济的新生力量;三是有效促进了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的完善,单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很容易造成村企不分,不能很好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多个村居联合,每个村都是股东,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民主决策,更好地调动了各个村居的积极性。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既要履行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又要履行社会公共职能,把促进人民的安居乐业作为政府的重要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安东卫街道在建设工业园区时就很好地实现了行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双重任务。水产加工是安东卫很多中小业户的生计之本,同时水产品初加工技术要求低,吸纳了大量社会富余劳动力,大量无证经营的业户是否关停直接关系民生。然而,面对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与资源、环境的新压力,水产加工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如何让传统产业重获新生,让数千从业人员安居乐业?经过多方权衡考量后,安东卫街道把工业园区建设定位为民生工程。规避社会资金的逐利本质,推行村级集体经济联合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很好地实现了完成行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双重任务。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项目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党组织的规范引导。安东卫街道党委通过精心谋划论证,推行了盛安东模式,那就是以“政府引导+村居集体入股+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水产加工示范园,为全面服务保障好园区的推进建设,街道实行了“园区办公室协调+党支部+公司化经营+行业协会自律”的服务模式。二是敢于在实践创新中争地位,一心向民,紧贴群众。首先作为基层党组织,安东卫街道敢于实践,既有“不问高”的勇气,也有“要问高”的睿智,正是在“不问高”与“要问高”的辩证组合中,才让传统产业有机会去跨越追求;其次敢于务实,作为基层党组织,街道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让思想和行为带有泥土气息。盛安东公司如同一艘巨轮,航行在风云变幻的创新海洋中,唯有认定目标,坚守信念,方能驶抵成功的彼岸。

要因地制宜推进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不能照搬照抄。安东卫街道之所以能够推行村级集体经济联合发展模式,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这些村有共同的产业基础——水产品加工业。联村发展一定要依托本地区优势,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则,聚集各村资源、区位等优势,努力探索适合本地情况和特点的发展路径。联村发展要有合作制度,就是由一个村的“小集体”,放大到几个村紧密结合的“大集体”。一些地缘相通、产业相近、有合作意愿的村,可采取股份合作形式,将资金、土地、生产资源等折算成占股份额,以此作为收益分配和经营决策的依据,并通过参股、联营、长期投资、异地投资等方式,实现多层次、跨领域、全方位地联合和合作。

猜你喜欢

安东村居水产
做好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9—2021年度《中国水产》优秀作者公布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村居
局部与真相
漫画幽默
村居
村居
安东
滑雪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