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资本投入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研究

2018-05-08章永健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民间资本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

【摘要】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重视,然而由于刚刚起步处于尝试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运行机制与模式,各方面均有待完善。民间资本投入是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本文从民间资本投入的动机方面分析了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社区体育;体育俱乐部;动力机制;民间资本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290-01

公益性的实体不同于营利性实体,后者创办的主要内驱力来自于利润最大化追求。获取经济利益永远是企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民办非营利组织则要把追求的目标定位于为特定人群,特别是对那些有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因此非营利性成为其最显著的特点。社区体育俱乐部作为公益性社会组织,其服务对象是最广大的社区居民。但是在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创建、运作过程中,要求组织创办者具有那种高尚无私的精神和完全利他的行为,在现阶段的中国是不现实的。在调查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创建都表现了多元动机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一、慈善心理

社区体育俱乐部得以创建和运行的动力与创办者、管理者对服务对象所具有的强烈同情心和慈善心有直接关系。中国历史上的善文化价值观念在这些民间组织创办人身上得到了突出的表现。他们认为,自己创办公益性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为了服务大众、回报社会、奉献爱心。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社会背景,使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竞争法则使一部分人的生活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使得扶危济困成为一些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动因;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竞争又使另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进入富裕阶层,善良的愿望和利益的驱动使他们中的一些人把自己的部分财富、能力、时间、技术等资源贡献出来,回归社会,希望兴办公共事业。而政府对于社会办体育所采取的积极、开放和鼓励的态度则为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体育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舞台,各种形式、大小不一的大众体育俱乐部组织正是在这样的市场召唤和政府鼓励下诞生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中的管理者、志愿者談到在刚开始投入俱乐部工作时,那种善良、朴素的情感并没有上升到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高度,只是在俱乐部的运作过程中,随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服务对象的朝夕相处,现代的公益思想在他们身上逐步形成。

二、获得社会承认的愿望

依靠民间资本的投入创办社区体育俱乐部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趋势,资本投入者确实在不同程度上热衷于公益事业,在经济上赚了钱后,通过将资本投入到公益性组织的形式帮助一些弱势群体,取得一种道德回报,其实这也有利于改善民间资本投入者的社会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满足人们在社会承认及自我实现方面的需要。我国有学者指出:民间投资者创办福利机构产生的投资冲动除了来自优惠政策吸引、有市场需求外,还有一个深层的考虑,即希望早先积累起来的资金发挥作用;而创办福利机构社会名声好,风险又小,因此他们将资金投入民间福利机构。因此,对于公益性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俱乐部的投资者对俱乐部也有一定的利益追求,如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产品的销售和拓展市场。另外,公益性的社区体育俱乐部采取适当有偿性的服务,投资者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的是社会效益的获得。这也是社区体育俱乐部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动力。目前,有些社区体育俱乐部不赚钱甚至亏损,创建者仍然感到值得,这是因为其更关注于社区效益。因此,在创办者的潜意识中,通过非盈利性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建立,表现一种自身价值的实现是不可忽视的意义所在。

大众运动需求与对其满足的“相结合”是社区体育俱乐部得以存在发展的内部动力,政府推动扶持与民间资本的投入是其外部动力,大众的需求动力是“相结合”的基础。但是仅此不够,还必须具备供给动力。这里借用经济学“供给”一词,意指一方给另一方所能提供的条件,并由此所决定的作用力。在由需求而建立的联系中,必须加上供给“相结合”才能实现,否则需求再主动再积极也是枉然。供给这一命题揭示了“相结合”必须互相适应,社区体育俱乐部要能真正的为大众提供丰富的活动项目、齐全的设施场地和器材、准确及时的健康信息、以及其它相关服务,以其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大众对体育活动的不同需求。同样再好的健身场所和器材设施,对那些没有健身需求和意识的民众来说,不会有一点吸引力,社区体育俱乐部也就成了摆设、形同虚设,体现不出应有社会效益和价值。就外部而言,要对“相结合”加以资助和扶持,如政府投资、制定相关倾斜性的法规政策、并在人力与物力方面给予资助。

参考文献

[1]陈融,陈如桦等.我国社区体育组织化运作的机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23-26.

[2]许仲槐等.体育社团实体化初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版.139-147.

[3]周进强,迟泰棱,隋平等.关于我国体育俱乐部管理制度的研究[M].见: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1999~2000),北京:2000.81.

[4]刁在箴,马更娣等.中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概况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6).744-745.

[5]胡效芳.社区俱乐部的最适行为[J].体育学刊,2002(04).38-39.

[6]陈东岗.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运行机制的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4(03).90-92.

作者简介:章永健,(1965.1),男,浙江台州人,讲师,本科,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体育教研室主任,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

猜你喜欢

民间资本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
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研究——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模式和风险防范研究
剖析中国民间借贷的发展趋势
临汾市民间资本的流向研究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
民间资本运行态势研究:以温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