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思考

2018-05-08韦永禧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有效性情境

韦永禧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教学形式逐渐多样化,教学内容也更为丰富,数学教学看似“一片繁荣”,但是在这些“繁荣”的背后数学教学是否有效需要每个教师认真思考。广大教师在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一定要加强有效课堂的构建。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更有效展开讨论。

【关键词】情境;数学活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256-01

教学的有效性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能够有效地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新课改后,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仍然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过于形式化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数学规律,明确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切忌过于追求形式而影响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创设合适的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很多教师对情境教学已不陌生,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经常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来调节气氛,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很多教师创设情境时不知从何下手,创设情境后也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导致教学活动滞后,教学效率大打折扣。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时,教师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首先,创设的情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既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解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创设情境前,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引导性的问题来让学生们在情境中实现提高。此外,创设情境时,教师更要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从而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先明确教学目标。开展这部分教学内容,是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而其中的难点就是利用转化的方法来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如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校园中的一块平行四边形空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们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并让他们进行“举一反三”式的探究,以此来帮助他们突破重难点知识。

由此可见,创设情境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情境教学法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创设情境,真正地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巧设数学活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知识构建”的这个过程。有效的教学不单单是提高单向传授知识的效率,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知识构建的过程,发现数学规律比单纯地让学生们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数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知识构建的过程中。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索数学的规律,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解“自行车里的数学”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趣味的讨论问题,如“自行车的种类有哪些”,同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自行車的照片,以此来激发学生们讨论的兴趣。然后,教师开始揭示“自行车里的数学”这个主题,并让学生们进一步讨论自行车中会有哪些问题,以此来发散学生的思维,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数学活动,带领学生们一起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划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合作探究,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最后,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汇报探究结果。在整个数学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合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解决了问题,对比例知识有了一个更深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然,教师不仅需要巧设数学活动,更要有效地组织数学活动。这样,数学活动才会更有效,让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更进一步。

三、巧用评价,激发学生积极情绪

教师评价对于也是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一想到评价,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好”、“不好”这些词语。其实,教学评价并不仅限于此,这种流于形式的评价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综合考虑多种评价标准,从情感、态度、能力等多方面展开评价。这样,评价才会更有效,才能帮助学生们逐渐提高自我认知,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首先,教师要用不同的尺子去评价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灯。比如有些学生成绩不理想,但是学习态度认真,教师不可单以成绩为标准,便把这些学生归类到“差生”的范围。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巧用评价来放大学生的这些优点,让他们自己看到自身的特长,进而发展潜能;其次,教师要善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评价,学生们可以更主动地接受评价,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我认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评价语言更为立体,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好”或“不好”,更要让他们知道好在哪,问题出在哪。这样,才能让评价更有效,让学生实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思考并探索的问题,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教学更有效,推动素质化教育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马小兰.考试周刊2017年A4期.

[2]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徐红霞.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梅爽.青年文学家2014年02期.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有效性情境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