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作文的指导

2018-05-08邢宏霞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粉蝶爸爸语言

邢宏霞

【摘要】初中的语文教学,作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基本能力。是一个包括积字、写字、遣词、造句、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综合表达能力,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过程,也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

【关键词】初中作文;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225-01

有道是“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故此,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就是学生写作的基础。也就是说,假如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就不可能写出丰富多彩的作文。所以,我们要拓展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的空间,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不仅学会作文——想写、乐写,会写,还写得丰富多彩、饶有趣味。其方法如下:

一、走入自然,感受真实风景

语文教师都习惯指导学生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加强积累无可厚非。遗憾的是,学生在作文中呈现的环境描写和写景作文都是别人笔下的风景,缺少自己活生生的思想。比如,描写秋天,都用“秋高气爽,果实累累,枫叶似火”,等等,这到底是北方的秋天还是南方的秋天,是初秋还是晚秋,这都不在学生的考虑之列,只要把写秋天的好词好句“搬”上或“套”上作文就完事大吉了。所以,我想必须要学生走入自然,观察自然这本无字之书,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鲜活的文字。

因此,每个季节我都领着学生走出教室,走入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例如,在春季,初春我们在料峭的寒风中看到荒草下嫩绿的幼芽,仲春伴随着“万条绿丝绦”的是北方春天的沙尘,暮春是路边随处可见的黄色的蒲公英、白色的荠菜花以及不知名的紫色小花,天空中回荡着布谷鸟的叫声。我们不仅看自然的颜色,还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自然,聆听鸟鸣、风声、雨声、流水的声音,等等,感受风或刺骨或柔和,风里混杂的麦子的清香和花的芳香,等等,有了自己对自然最真切的感受,学生们笔下的文字鲜活起来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校园里的粉蝶花开了,恣意灿烂,在如火的阳光下显得更加张扬。我领着学生去观察,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有看到花开的热烈,有看到阳光的火热,有看到蝴蝶的忙碌,还有学生注意到那陪衬的绿叶,面颊拂过的初夏温暖的风,路过或驻足欣赏或匆匆一瞥离去或无视美景的同学等,我给学生点出这些事物其中的联系,于是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了,各种内容的随笔写出来了。有描写初夏校园的美,有赞美粉蝶花生命的绚烂,有写要善于发现自然之美的,还有写粉蝶花“丑小鸭”式的蜕变,也有的创作童话“蝴蝶与粉蝶花”的故事,等等。

二、悟读生活,挖掘真实感受

现在,学校频繁的考试让学生疲于应付,写作不再是一种创造,每到考试前,学生要记忆大量的优美语段以及名人事例来提升作文的质量。于是,学生的作文总是“似曾相识”,长生不老的居里夫人、晚上送“我”看病的妈妈、助人为乐的雷锋等频繁出现,他们在积累,却总重复着别人的话,而不是自己对生活真实的感悟,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深入生活,悟读生活,在生活的积淀中升华思想。

如一篇《我与苦难的亲密接触》作文,从住校生的角度以生动幽默的语言谈自己两年来学校生活的磨练,从宿舍的艰苦条件到食堂买饭之艱难,再到学习中的挫折,得出“回首过去的点点滴滴,却发现它们已成为我唇边美丽的微笑”的感悟,“我也相信,通过过去两年努力,加上初三的放手一搏!我将收获一个硕果累累的六月”。

还有一种现象,作文评改中常发现这样的作文,有着精美的布局和华丽的语言,却无法打动人心,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了真实感受和真情,这样的文章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我让学生去悟读生活,因为生活是流动的书本,往往转瞬即逝,所以必须写日记或随笔,记下我们心中最真的感动。例如,有个学生在一个有着温暖阳光的冬日下午,在上学路上看到坐在藤椅上晒太阳闲唠嗑的爷爷奶奶们,以及他们脚下趴着午睡的猫,还有一个婴儿在妈妈怀中欢乐地伸展手脚,毛线店前一群阿姨们打着毛衣大声地谈笑,她把这些画面组合到一篇日记里,写下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非常动人。还有一个男生写父爱,他没有直接写爸爸的辛苦,而是写自己晚上学习时劝爸爸去休息,结果等自己到厨房倒热水时发现爸爸坐在厨房竟然睡着了。他仔细观察爸爸的睡容,看到爸爸的疲惫苍老,理解了爸爸对他的期望,不小心惊醒了爸爸,爸爸告诉他夜宵热在火上,洗脚水快凉了,催促他也赶紧休息。他强忍着流泪的冲动端水去洗脚,终于在爸爸转过身时眼泪一颗颗落在水盆里。所以,唯有对生活最真切的感受,最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

三、深入教材,进行仿写训练

要想写好作文,需要学生大量的阅读积累,这已经成为老师和学生们的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开教材,叶圣陶说过“教材是例子”。写作方法和技巧都储存在文章中,那我们何不利用这例子,好好引导学生去读、去品、去悟呢?就像学习书法一样,只有大量的摹写、仿写,最终才能达到创造的境地。例如,以《背影》为例,从选材、布局、语言等角度来进行归纳仿写,选取特定时间(祖母去世,父亲丢了差事)特定角度(买橘背影),布局精巧(开篇点题与照应),语言朴实深情,学生进行仿写,写自己的亲人,有写妈妈的脚步,有写奶奶盼自己回去撕日历,有写父亲的手,还有写外公种树,等等,不乏一些佳作。再如,《紫藤萝瀑布》,仿写着眼与语言的生动、构思的巧妙(由花的变迁得出哲理)、哲理的隽永,等等,类似的还有《蝉》《贝壳》《老树》《地下森林断想》等,根据这些进行仿写,学生会发现,原本生活中平常的事物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还可以模仿冰心《观舞记》中出色的动作神态描写,《变色龙》一波三折的情节以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热爱生命》中的心理描写,《芦花荡》和《孤独之旅》中的环境描写,《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插叙等,通过仿写,学生的语感能力和语文素养逐步提高。

但仿写不局限于写作技巧,还可以将教材中优美典范的语言引入作文,或将课文内容进行重新改写,或将课文中人物的事例丰富作文内容,等等。

例如,一篇习作《面对挫折》,学生就巧妙地把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场景重现,与一名落榜女生选择自杀的情景交错展开,在对比中有力体现自己的观点。

总之,作文教学的效果往往是多种能力综合的整体效应,没有绝对的好或好的单独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盲目的模仿,应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努力探索,从揭示教学规律上出发,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鉴别、实践、创新,力求在方法上体现自己的风格,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粉蝶爸爸语言
春天的“使者”
黄色四翅小粉蝶
黄色四翅小粉蝶
我和爸爸
爸爸
语言拼贴:不能复制的粉蝶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