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艺术性提问探究

2018-05-08刘静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提问初中艺术

刘静

【摘要】教学提问的艺术既包括找出教学提问的误区,明确教学提问的功能,又包括丰富教学提问的类型,提高教学提问的技巧。课堂上教师艺术地提问,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比较轻松地收获知识、获得智慧、提高能力、完善人格。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123-01

初中语文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学好语文可以让学生更容易也更热衷于贴近生活,接近自然,语文课堂是初中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巧妙的提问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更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有艺术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但是如果提问不当,不但会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的思路,窒息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巧妙的提问呢?

一、“等待时间”是达成有效课堂提问的条件

“等待时间”也就是在课堂提问时需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1974年提出的,它包括两种重要的类型:一是提出问题和请同学回答之前的间隔时间,二是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和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馈之前的间隔时间。科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给被提问的学生留有足够的“等待时间”有利于促进有效课堂的建设。

有这样一个案例:这是一节人物描写课,老师站在讲台上,要求学生观察老师的服饰面貌。几分钟过后,老师提问: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描述一下老师的眼睛。

学生低头思考,老师马上指名回答。

李同学(沉默数秒后):“任老师有一双明亮又会说话的眼睛。”

张同学:“老师的眼睛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我们一丝一毫的过错。老师的眼睛又像妈妈的眼睛一样,充满了对我们的关心和慈爱。”

吴同学:“对不起,我还没想好。”

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没有“等待时间”的提问让学生的学习与思考都处于被动地位,学生被动的作答,他们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想象力也蜕化了。因为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只能站起来继续思考,有些同学干脆放弃了回答。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在提问时,要注意“等待时间”的设置。

二、有效课堂的形成需要有价值的问题设置

初中的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但是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难免会感到索然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拓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和探索能力,需要老師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要做到此意在彼,直题曲问。再举一个案例,在学《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如果老师直接问:文中描写了紫藤萝瀑布的哪些美丽的地方?这个提问就很难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但是如果老师采用曲问法,假设一个场景:如果你是一名导游,正带着游客游览紫藤萝瀑布,那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紫藤萝瀑布的美丽呢?这样提问,就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但有利于阅读理解,也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而且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同时,还要提出有新意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喜欢提出“是不是这样”“这样对不对”这样的问题,面对这种问题,学生只需要简单判断得出一个选择就可以了,不需要思考回答,这种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对于语文教学,多提一些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是极为重要的。

三、背面切入,逆向设问

即从事物的结果或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甚至违反常规,假设一些不可能出现的条件提出问题。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我就根据学生特点,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课本剧,分角色排练,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点拨,演出效果很好,对课文理解也较深刻。学生兴趣盎然,当堂讨论这篇课文出场人物,骗子为什么能行骗?小孩子为什么说真话?学生讨论兴致勃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把握关键,连珠设问

这种提问教师往往是事先设计好了,先预测学生会有什么回答,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有追问的性质,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前边写的是植物,后边写的动物,用“单是”一转折,把动植物分开,前总后分,突出静景和动景,描写夏季百草园趣味无穷,是“我的乐园”。那么这段分析显然是关联词语起的作用,可以看得很清楚,是分两个层次,凡是讲读课文里的重点段都教给学生一个方法,这样不断练习,揣摩运用,如:《背影》、《咏柳》、《小桔灯》、《春》、《大自然的语言》、《纪念白求恩》等重点语段分析,基本上都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分析,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五、捕捉时机,归谬设问

教师抓住学生理解问题不正确、不全面之处,通过提问,进行归谬延伸,让学生意识到错误所在,并自觉进行纠正。例如讲“牺牲”一词,生:“牺牲”就是人死了的意思。师:那么有人因病而死或不小心被淹死就是“牺牲”?生(意识到不对,改说):“牺牲”就是好人被坏人杀害,像刘胡兰可以说是牺牲。师:罗盛教奋不顾身跳进冰抢救朝鲜儿童而死,称得上“牺牲”吗?生:罗盛教的死,也称得上“牺牲”。最后,通过师生共同努力,终于准确地掌握“牺牲”的含义。

六、注意提问的对象也是一门艺术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出现差异,大多数的老师则偏袒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提问时为了教学效果更喜欢提问学习优异的学生,对于差生则置之不理。老师总是对自己喜爱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充满关爱,给他们充足的机会展现和练习,而对于后进生来说,老师却忽略了给他们足够的机会展示自己。即使有机会站起来和教师互动,这种互动也是教师单方面强压的,没有鼓励,没有耐心,是消极的。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长久的冷遇会使这些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学习活动空间越来越狭窄,甚而渐渐走向课堂教学学习的边缘。

古人云:“学起于思,想源于疑。”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提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教学技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妙的提问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上,老师要讲究艺术,注意时间、问题以及提问的对象,学会提问,并在不断的提问中促进学习,拓展思维,促进学习效率。课堂提问就像海面上的灯塔,能够指明学生的思维方向,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也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蔡炳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探究[J].科技资讯,2011,28:199.

[2]陆佳.巧设提问,激起课堂千层浪――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76-77.

[3]桑淑梅.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1:122-123.

[4]姚小鸽.等待时间:促进有效课堂提问的条件[J].学理论,2013,11:257-258+283.

猜你喜欢

提问初中艺术
纸的艺术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