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

2018-05-08李宝珠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礼貌立德

李宝珠

随着电子产品、软件的日新月异,通讯行业得到了凶猛发展,一些传统方式的交流表达和信息传播方式一件件淡出人们的视线,随之淘汰和退出历史舞台的不仅是传统的邮电业务、笔墨纸砚和华丽文采,人们在传统交流方式中所体现的一些礼仪规范也随之消失,人们的无礼貌言辞和行为倒突飞猛进的增长,不免令人长叹:现在的年轻人说话办事都没一点礼貌、教养,干什么都大大咧咧地。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为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有义务、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提升作为国家、民族未来的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使中华民族“文明礼仪之邦”的美誉和“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称谓名副其实,而利用传统文化,倡导传统交流、交际形式,对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文明程度,提升他们的礼仪规范是极为有益的,是培养“有礼貌的人”、提高民族素质、改良国民性的有效途径。下面谈谈利用传统的交际、交流礼仪、方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以提升他们文化素养的途径、策略。

一、提倡传统信函、文书

随着电脑、手机的不断更新和微信、QQ、电子邮件等软件的日新月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快捷,但过于方便快捷的背后是随意、无礼和粗鲁,人与人的交往少了太多礼貌和可气,这种成本低廉甚至无成本、互不见面海阔天空的胡侃,使言不由衷、信口开河甚至故意欺骗隐瞒成为常态,更有甚者使感情泛滥(生活糜烂不健康)、谎言(虚假信息)横飞,对谁都可以说我爱你,称谁都是大美女,这种“不上税”(交流太容易、机会太多都成了废话)的口是心非、虚情假意,使人们不再关注说话的成本和价值,也使人们的信念、诚信、坚守不再坚固,有多少出轨和欺骗,甚至发展为后来的诈骗犯罪都源于这种说话的信口开河和“玩笑”,没有礼貌和不正经!“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在校园里倡导信函交流,即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是交流显得郑重有价值,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会礼貌用语、礼节往来,促使学生言行一致。使用请假条、留言条、挑战书、倡议书,接触通知、公告、讣告、布告、说明等应用文本,不仅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使他们受到文明礼仪的教育。曾遇到一个学生打电话请假:“我奶奶死掉了,这几天来不了,给你说一声”。类似的事情不少,那我们的文明礼仪在何处?传统的应用文体中有许多讲究礼节的地方,提倡传统信函、文书,就是为了让学生懂得礼仪规范,教师在方式上要求传统,在行为中严格要求,督促践行,这是教育者的义务。

二、提倡传统的待人接物礼仪

近年来的高考增加了文化常识的考察,加大了表达准确性(大多是谦敬词的使用)的考察频率,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碰到和应用到的,国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是重塑国人人格和价值观念,而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这些都是提倡和要求的:待人要诚,汉奸被骂,勤俭持家,礼貌待客,公平公正,家庭邻里和睦……虽然说法不一但内涵基本相同。而待人接物的礼貌更是必不可少,这使和谐相处,文明共生的关键点,由此产生了谦敬辞,如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不情之请:亲人做某事的客气说法;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相片、书籍等纪念品等。还有来人要让座、倒茶、问好这些要求热情待客的礼仪规范,利用传统文化要求学生照着古人要求去说、去做,并不是迂腐或卖弄文才、书呆子,是要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最终提升民族的文明程度,让国家成为真正的文明礼仪之邦,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提倡三国英雄气概、魏晋名士风范

一个国家、民族如果陷入追求吃喝玩乐的境地那就危险了。而今天,长久的和平和日益富足的生活,使我们的青少年要么追名逐利,自私自利,一心为己,要么贪图享受,好吃懒做,懒散无度,怕吃苦还想要高档的生活;没有责任、担当、义务意识,更没有,干一番事业,建功立业的那种雄心壮志和奋发进取精神。有多少青少年把大把的时间、青春浪费在电视、电脑、手机这类电子产品前?有多少青少年连痛痛快快的几场运动都没有?《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五年规划》中关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内明确规定要“塑造学生强健体魄”,而他们只把时间消耗在聊天、游戏这样的虚拟空间或是看《爱情公寓》这样反应精神不正常人的肥皂剧中,更有甚者陷入不健康内容。社会的贪图享乐、穷奢极欲、靡靡之音之风日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难道仅仅是经济和国力吗?一个社会应该有一种积极向上、居安思危的正能量时尚风气,尽管三国、魏晋社会动荡不安,但三国多英雄,魏晋名士多,人才层出不穷,人们有一种独立向上、坚守气节的价值取向,追求自由平等之风;民国时期动荡不安,但是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之二类人物事迹不胜枚举。民间有“好男子不吃十年的闲饭”“男子汉大丈夫要顶天立地”这种激励励志的话;也有“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干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这种要求人堂堂正正做人的俗语,还有“见了是非说散,见了婚姻说成”的道德行为准则……要改变和重塑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素质状况,我们应利用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提倡三国时的英雄气概和魏晋时的名仕风范,培养学生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祛除学生贪图享乐,渴望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让他们有气節、有追求、有思想一点,清高一点,剔除他们无原则,无底线,无追求的懒惰庸碌行为。

总之,传统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规则都是经过时间和实践洗礼沉淀下来的健康向上、积极进去,符合人类普遍精神要求的精华,能对人起到启迪思想、净化心灵的作用。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要提高国民素质、树立好的社会风气,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主体和重点是青少年,中小学无疑是德育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教育不只剩下升学,而是真正的“立德树人”过程,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礼貌立德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在活动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
不懂礼节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