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2018-05-08姚国洪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生物课堂实践研究有效性

姚国洪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目前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了,在素质方面不仅要求学生牢记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学以致用的能力。本文以初中生物课堂为例,先分析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的意义,之后又提出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生物课堂:有效性;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51-02

学生的客观事实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动机。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采取进步的教学观念去提高课堂学习质量,我们给叫做有效课堂。生物课堂是基础课当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与学生的生活和升学都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应该对初中生物课堂给予高度的重视,把守旧的教学观念换成先进的教学方式,让生物课堂学习变得更吸引学生,使生物课堂的教学具有高效性。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不断进行积累和总结,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学习生物[1]。

一、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1.传统的教学观念

把教师当作课堂的中心这是传统教学观念带来的结果,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听。教师讲到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几乎不参与课堂的讨论,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严重的抹杀了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有的教师虽然想改变教学理念,却丧失自己的辅助地位,让学生自由的讨论,结果学生的所思所想完全不对。

2.师生关系僵化

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单纯的把课本当中心,一味的传授课本上的东西,让学生对生物课感到枯燥无趣。其实生物课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单纯的课本讲授会使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也难以提高。还有教师在生物课的教学中与学生的沟通较少,教师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很难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师生关系变得越来越僵化。

二、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的实践

1.激发兴趣,提高有效性

最好的老师是兴趣,而兴趣的来源是好奇心。所以为了让学生对初中生物学习感兴趣,教师应该让生物课堂变得有趣能引起学生的好奇。

比如,在讲“人体内气体交换”这一內容时,我问学生“为什么跑步的时候呼吸加快?”,这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找到答案,学习的兴趣很高。当学到种子这一课的时候,我给了每个同学一粒玉米和一粒花生的种子,按照课本要求去操作,然后让同学自己去发现玉米和花生的异同。当学到“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这一课,我先讲了讲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然后带着学生在我们的校园去调查学校里的生物,学以致用。又引导学生对自己小区或某公园的生物来个调查,把调查的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在班级墙报上展示交流,对认真完成的学生进行表扬,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明显增加。

生物实验只有自己动手操作后才能感受到它的有趣性,进而对生物课堂感兴趣。所以在学习细胞这一模块的时候,学生表示不太理解这部分内容,后来,我让学生做细胞的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活动,学生感受到了细胞的工作,学习的兴趣增加[2]。

2.巧用媒体,提高有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每一个行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的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这是一种新的教学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把多媒体教学和教学实践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比如在给学生们讲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多彩的生物世界》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来播放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开阔学生的眼界和丰富他们的阅历,同时还可以引起学生对生物课堂学习的兴趣。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循环播放生物实验、对知识重点难点部分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等方式。除此之外,多媒体还有很多别的优势。在讲七年级上册“种子的萌发”这一内容时,学生说很难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后来,我把种子萌发的过程做成课件,学生说对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了很深的理解。在学习心脏这一课的时候,同学们说不知道心脏是怎么发挥它的作用的。所以第一步我给学生讲述心脏、血管的基础知识,然后用课件演示心脏工作的过程,还在课件中设置一个红细胞在血液内的行走路线,学生说很清楚。在学到“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这一内容时,同学们说他们有很多生物不了解甚至没见过,为了课程的顺利进行,我做了一个有关很多动物和它对应的类别的课件,课件里有加上音乐,让学生利用之前学习的知识以及课件里提供的资料给不同的动物找找家,当学生找对家时,我对学生给予了表扬,当学生找错家时,我用课件提示再想想。采用这种方式,学生都说效果好,既找全了物种,又了解了动物的习性。

3.加强互动,提高有效性

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查找资料没有答案、小组讨论由于学生的知识量有限也找不到答案等等,这会限制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会学生要用新的学习思想和新的思路去解决在生物学习路上遇到的问题和难题。生物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每一个学生对他的领悟能力都不一样。学习能力好的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但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就不一定了。所以教师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对不同层次的同学不同对待,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侧重点要有所区别。对于学习能力好的学生侧重点是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动性,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侧重点是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让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处于一个大的生物学习的大范围中。生物同样和生活是离不开的,所以教师讲课也可以借助生活实际去解释一些专有名词及其现象,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生活中生物的现象是时刻存在的,教师可以用举例的方式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之中。

4.联系实际,提高有效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物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所以实践在生物学习上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讲生物课的时候要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要联系生活实际,把课堂上学到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设置兴趣小组,让学生把学习生物和生活结合到一起,让学习变得更有乐趣。因为生物课本是干瘪的内容很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将同学们进行分组后到课外学习,小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独立思考,还要相互合作和配合来完成教师规定的目标。如学生进行了“黄秋葵采用不同基质育苗试验”后写成报告,得到的实验感悟:通过这次的实验,让我知道了原来不同的环境可以对同一种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我们习惯地认为育种要用泥土,其实要根据不同的天气选择不同基质进行育苗,这次这们在实验时是多雨的天气,湿度大泥土不易排水导致萌发了的8棵苗只有3棵活,而育在河沙中的排水良好而一棵也没有死亡。也就是说,植物的生长受到环境与土质的影响。

生物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可以借助实验说话,通过实验,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应用。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作用时,可以取一只蟑螂放在燃着的密闭杯子里,随着氧气的消耗,蟑螂最终会窒息死亡,蜡烛也会熄灭。通过实验的学习学生会感觉更有趣、更生动[3]。

三、结束语

有效的课堂与社会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不再只是看成绩,而是综合素质。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传授生物知识的时候,不是简单的教授课本上的东西,更应该的是培养初中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有效性。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不是说提高就提高的,那是一个对教师要求有耐心、有责任感、有毅力并能细心指导学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赵慧.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学周刊,2015(12):169.

[2]谢建彬.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J].新课程·中学,2015(6):87-87.

[3]尹华.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J].新课程·中学,2016(11):30-30.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实践研究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