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策略分析

2018-05-08熊世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衔接策略中职教育高职教育

【摘要】由于受教育体制、办学机制、经济增长、社会心理与内部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决策体制、办学机制、经费投入、总体规划与社会功能等五个方面,提出中职与高职衔接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存在问题;衔接策略

【基金项目】此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6年职业教育规划课题“建立河南农村学前教育市场发展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ZJB16030)的系列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230-4;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44-01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时同存校,而且两者的衔接发展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决策体制上,建立书记兼任校长的一元化领导体制

书记兼任校长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优点。一从决策程序上看,有利于要素统一调配,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有利于解决“决策不负责、负责不决策”的体制性矛盾;二从运行机制上看,有利于减少内部消耗,提高教育管理效益;三从管理机制上看,有利于激发内生动力,易于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有利于提高人才的流動效率;四从发展主体上看,有利于调动积极因素,促进教育创新发展,易于解决“有人不干事,有事无人干,干事不受奖”的不合理现象。当然,书记兼任校长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易于形成主要领导一家之言、容易结成腐败链条等缺点。

二、办学机制上,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市场办学机制

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市场机制就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应用型人才的价格是由人才的价值决定,并受到人才供求关系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市场化办学机制主要由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三个方面构成。

1.供求机制市场机制的前提性机制

市场化人才培养的供求机制主要是指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了对人才的“需求方”与“供给方”两个基本主体。第一,市场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医疗、卫生、新闻、文化、体育、交通、公务等就属于公共市场人才需求方,国防、公安、武警、消防、安全等就属于特殊人才市场培养需求方,其余属于私人市场人才培养需求方。市场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受技术进步、产品换代与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市场对人才培养数量不断增长,培养难度不断加大,培养层次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实现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第二,市场化人才培养的供给。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就形成了市场化人才培养的主要供给方。市场化人才培养的供给方受国家政策、培养经费与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发生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变化过程中正是供求机制发生客观作用的过程,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学会在市场化人才培养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动中,确定自身的发展定位。

2.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性机制

市场化人才培养的价格机制主要是指以市场为导向,形成的人才培养价格形成机制与人才培养价格调节机制及其相互关系。第一,市场化人才培养的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人才培养的价格由教育成本与机会成本构成。一是教育成本包括内部成本与外部成本。内部成本主要是指学校的教育成本,它包括培养经费、管理经费和实训经费等;外部成本主要是指政府、社会与家庭的教育成本。二是机会成本是一个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而损失的经费。一个教育者如果不接受教育而去打工,每月收入3000元,如果接受教育每月却要损失3000元,这损失的3000元就成为人才培养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大于教育成本,感性的人会选择机会成本,理性的人会选择教育成本;机会成本小于教育成本,感性的人会选择教育成本,理性人会的选择不会变。从总体上看选择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人会越来越多。因此,市场化人才培养的价格形成机制会越来越趋于理性,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机遇。第二,市场化人才培养的价格调节机制。在完善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中,市场是第一只手“看不见的手”对市场价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是第二手“看得见的手”对市场价格的形成起辅助作用,政府对价格调节机制主要通过法律、经济手段起作用。

3.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动力性机制

在任何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分为市场竞争、垄断竞争、市场与垄断并存的竞争等三种基本形式。影响市场化人才培养竞争机制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在这一机制发生作用的客观过程中,竞争机制是其发动机和推动力。因此,职业院校一定要遵循市场化人才培养的规律,合理利用竞争机制提供的发展空间,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抢抓机遇,用足机遇,以实现自我的发展。

三、经费投入上,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办学格局

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看,职业教育的经费不可能全部由国家财政投入,从市场角度也不必要由国家财政大包大揽。政府遴选一批省级职教集团、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托管办学等改革试验。积极吸纳各类社会力量投资兴办高等职业教育,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逐步形成“公办高等职业教育体现公平原则,私立高等职业教育体现效率原则”同时并存且有序竞争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格局。

四、社会功能上,建立中职兼顾公平、高职突出效率的服务体系

我们一定要针对中职与高职的实际情况,建立“中职兼顾公平,高职突出效率”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中等职业教育重在体现教育公平。中等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与高中阶段教育相同步的教育。本世纪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实现了学费全免,先于高中教育提前实现在校生免费在全国范围内的全履盖,实现初中毕业生根据其兴趣与特长进行分流的预期,体现了教育公平。二是高等职业教育重在突出教育效率。在财力与物力都尚未达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情况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加快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培养出合格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

总之,只有建立一元化的高校领导体制、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办学主体、完善市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科学化的市场运行模式,才能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2005.10.28.

[2]赵永兵.中等职业学校集团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3.

[3]李洁.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分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45-48.

作者简介:熊世军,男,河南商城县人,现任平顶山教育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衔接策略中职教育高职教育
高校财务与责任预算体系的衔接问题
试析做好“小升初”衔接教学
探讨初中、中职新生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中考命题变革推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