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差异的素质提升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8-05-08袁玉升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差异素质教学

袁玉升

【摘要】学生整体素质提升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也要提升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等,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具有自己的個性特点。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并尊重差异,以学生差异为基础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水平,这不仅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关键词】差异;学生;素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27-01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核心理念,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素质是检验教育成果的标尺,而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学生个体在智力方面、认知行为以及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特点为基础,尊重学生差异的存在,并善待学生差异,通过策略性的教学方案调整,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水平,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优秀的素质型人才。

一、认识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

教育研究及心理研究结果都表明,学生个体在身心发展中都存在着不同之处,在智力水平、性格以及认知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而学生的差异使得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发展优势。

导致学生个体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学生的背诵课文时,有些学生就喜欢通过大声朗读的方式背诵,而有些学生则喜欢通过默读的方式进行背诵,有些学生擅长记忆,而有些学生擅长计算,因此并不能武断的断定哪种学习方法是正确的,哪种是不正确的,只要是适合学生个人特点和学习习惯的,都是好的学习方法[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通过有效的引导和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

二、基于学生差异的素质教学

(一)差异化教学设计

新课改的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及不同需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受益。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要科学的备教材和教法,更为重要的是备学生,虽然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属于特定“群”或者“类”,但是必须认识到这些“群”或者“类”当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其独特个性和差异性,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更应该研究每一名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特殊性。在设计教学方案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思考,预想在教学中学生可能的反应或者接受能力,并寻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或策略,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在设计教学方案使,应该为学生留有充分的发挥余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自身的特性和优势,并能平等的参与到学习中。

(二)差异化教学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目的的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因而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虽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预想过学生可能存在的差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习情境以及学习过程具有动态化特征,因此必然会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因此教师必须要提高应变能力,依据学生的差异性特征来进行组织教学,这样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升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2]。教师应该讲教学中的关注点多放在班级学生思考方式多样化特征上,设计一些能够激发不同学生挑战性的课堂问题,例如让学生来验证某解题方式的正确性,这样就将学生放置在主动方,不仅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同时也能规学生积极的发表意见,甚至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探索欲望,使教学课堂充满活力。

(三)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尊重学生的给差异,就是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性的思考,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首先就要给学生创造畅所欲言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第二就是要尊重和认同学生的差异化想法,不能对学生的想法过早的得出定论。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的学习法或者算法等比较“笨”,但由于这种学习方法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学习成果,因此学生的记忆性比较强,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十分有益处的。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点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合理的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认知水平不同,在学习中只要学生能找到合适的算法或解法,都应该给予认可和尊重,充分的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四)差异化作业设计

传统教学中大多存在着“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方式,而作业都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给学生设定了同样的作业目标,这种作业布置方式强调的是对学生共同要求,就抹杀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素质水平提升起到了抑制性作用。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应该进行差异化的作业布置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特点,通过设计具有层次的作业布置,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通过完成作业有所收获,有所提升。在作业布置中,使用学生差异,并不是简单的被动型适应学生差异,而是要通过差异化的作业设计,使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专业完成作业,在不给学生造成太大压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完成作业巩固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差异性特征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充分的尊重学生差异,允许差异的存在和发展。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题,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教学目标,通过合理制定教学方案,运用差异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使教学课堂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拥有自身独特个性的同时,素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并成为新时代的素质型和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珊珊,阎亚军.论学生间的“差异”和“差距”——由“绿领巾”等事件引发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4(04):80-84.

[2]于晓静,郭学军.教室分区、学生分类:基于学生差异需求的初中数学指导[J].上海教育科研,2017(03):49-52.

[3]聂仁仕,范翔宇.高校学生差异化特征的量化评分方法研究[J].大学教育,2013(10):115-120.

猜你喜欢

差异素质教学
相似与差异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