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理念下的梅河口市总体规划评价研究

2018-05-07李杨

西部皮革 2018年6期
关键词:梅河口市总体规划植被

李杨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 沈阳 110168)

1 引言

随着全社会环境意识的加强,有关生态城市、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也在我国许多城市积极开展。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中将资源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上升为约束性指标,不仅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

2 梅河口市生态环境要素分析

2.1 自然资源分析

梅河口市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河流纵横,河网水系密集,同时,拥有大量的人造湿地景观且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8.8%。

(1)水资源。梅河口市属第二松花江流域,河长10公里以上的有24条,主要有辉发河、一统河、大沙河。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1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2亿立方米。水资源较为缺乏,且水环境较为敏感,因此,对于梅河口的生态保护规划中的水资源的保护利用要重点保护治理。

(2)生态环境。梅河口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低山丘陵区;地貌类型分为低山、盆地、丘陵、河谷、平原及黄土盆地。

植被按成因可分为自然植被和农业植被。自然植被属于以阔叶林为主的阔叶、针叶混交林带。覆盖良好。由于大量开垦,很多处的植被已与农业植被呈复域状出现。

梅河口气候条件适宜,地貌类型丰富,水文条件优质,生态环境呈多样性、系统性和可恢复性特点。使得梅河口市在总体规划中的恢复性生态建设保护规划的可实施性提高。

3 梅河口市总体规划分析及评价

3.1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及目标定位

梅河口市坚持“工业强市,商贸活市,生态兴市”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以“区域枢纽城市,活力创新城市,和谐宜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为城市发展目标。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来规划建设城市,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了有效保护,绿地分布合理,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融通。以生态市的建设为目标,巩固东、西、中部三大林区生态建设工程,推进三条生态流域,完成五个保护区,展现梅河口神、奇、秀、灵、宝的特色。建成成为山水秀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3.2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分析

(1)生态区划。根据全市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情况,将全市划分为3个生态区,分别为南部森林与水源保护生态区;中部生态农业与城镇发展区;北部林业农业生态区。

(2)生态结构。规划提出构建梅河口市“三廊五核”的生态保护空间结构,构筑与城镇空间体系相协调的区域自然生态体系,通过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三个方面,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三廊”指:三条重要的河流水系,是梅河口市重要生态廊道,是生物流的重要通道,对于确保区域内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保证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和营造城市景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图1 市域生态保护规划图

“五核”指:市域范围内5处重要的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区,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国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3)生态发展策略。强化森林资源、水资源保护。加强生态公益林资源保护和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强化水源林保护,避免饮用水源污染及水生态破坏。对各级水源保护区及其涵养林等区域要作为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开展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和试点,在国家、松花江流域、全省各个层面建立对梅河口市的生态补偿机制。

3.3 对梅河口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评价

(1)生态规划结构评价。梅河口“三廊五核”的生态建设结构,形成了完整的生态结构;充分保护了物种多样性、生态自然、自然地形风貌和能源储备等,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原始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观有机的统一起来。

(2)生态发展策略评价。生态环境的生态补偿是利用经济手段体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梅河口市通过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三个方面,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从不同的层面落实生态补偿,但是生态发展中的指标体系考虑生态环境要素较多,针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指标较少,有些指标无法直接对城市规划建设起到实际指导作用。

4 总结

城市的生态发展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使自然环境生态化,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与空间结构,用地布局,产业结构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更多的将生态规划方法运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空间管制的划定和措施的制定、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保护策略、绿地和景观系统、生态系统架构等方面,使城市规划充分体现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城市规划与生态规划更好的融合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建红.生态理念和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以洛阳市总体规划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08.11.

[2] 郝文升.低碳生态城市过程创新与评价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9.

猜你喜欢

梅河口市总体规划植被
梅河口市全力开展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梅河口市召开STEM教育课题开题答辩会议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He returned home 20 years later
基于绩效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探索——以石家庄市为例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论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立足区位优势 发展优质大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