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探究优化策略

2018-05-05王洁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质量安全农产品因素

王洁

摘 要: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安全,加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发展,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然后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因素;优化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销售工作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销售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策略是低价发展策略。伴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不论是生产人员還是销售人员,都在尽量减少成本投入。由于一些消费者缺乏辨别能力,对于农产品质量难以进行有效的辨别,所以导致农产品经销市场中存在不少安全问题。为改善此种现状,管理人员需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究,了解实际情况,提升农产品的安全质量,进而建立起更为稳定和谐的农产品市场。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信息内容缺乏对称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信息内容缺乏对称,所以导致各类人员手中所掌握的有用信息存在差异。在农产品销售市场上,生产者对于农产品所使用的农药、化肥、饲料情况比较清楚,占据信息优势;而消费者只能通过农产品的外观特征对其质量进行辨别,无法真正了解农产品质量的好坏,因而处于信息弱势的地位。这种不对称的信息情况,导致生产者和销售者很可能出现一些不利于消费者的行为,进而导致消费者做出逆向性的选择,因而无法对农产品质量做出准确判断,只能依据价格进行购买,这就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被不断突破。

2.供应环节有待健全

从农产品的种植到生产、加工和销售,其中涉及的内容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对其质量安全造成影响。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可以减轻病虫害为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加工阶段,防腐剂、保鲜剂的使用可以使农产品保持新鲜,降低生产成本,延长农产品销售时间,进而提高生产者和销售者的经济利润。由于当前农产品销售的低价策略,所以生产者会努力降低成本,而销售商则会在农产品外观上对消费者进行诱导,并未推广真正的优质产品。

3.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农产品的销售模式主要是小贩上门收购,农贸市场集体批发,或者是利用“公司 + 农户”的方式进行合作等。这些模式牵涉到了不同的生产方法、产业链组织和交易形式,并且由于农产品所涉及的种类繁多,所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着更高的准入门槛。只针对某一农产品进行检测,不能有效阻止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同样的,由于造假者的造假手段在不断提升,无形中提高了管理成本,所取得的管理效果也是差强人意。

4.检测体系能力较弱

一是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普遍成立时间较短,对检测工作必需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支持不够。在人员安排上,多数县级及以下专业检测人员的水平较低,没有正式的检测人员编制,绝大多数为兼职;在经费支持上,多数检测机构存在控油设备而缺少后续运转经费的问题,无法完全保证区域内农产品检测检验任务的完成;在仪器配备上,市级层面仍不齐全,部分检验检测设备还未完全到位,县级质检站更是普遍缺少气相、液相等大中型检测仪器。而是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主要体现在检测人员的技能和水平不高;检测方法单一,检测范围窄、指标少、误差大、速度慢;快速筛选的检测技术还不够成熟;缺乏超痕量分析等高技术检测手段;样品前期处理技术过于落后,提取进化的效果不好等。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改善对策

1.对生产者开展培训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首先应增强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帮助他们在农作物的种植、肉禽类养殖方面展开规范化学习。农户与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化肥、农药、添加剂的使用性能、使用成分和使用方法上存在模糊的概念。所以,不妨在农业合作社中配备专业的教学人员,帮助农户对这些添加剂、农药、化肥的施用方法展开了解,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知识内容进行科普,增强生产者的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在开展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及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来负责,并在各个乡镇安排专职监管人员。

2.设计新型销售模式

在对销售模式进行设计时,首先应明确发展目标,即根据实际的市场情况,设计一个诚信经营、物美价廉的销售体系。仅仅依靠外部力量,这一目标难以实现,所以不妨引入第三方交易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利用相关的规章制度,形成一种互相制约的机制,让农产品从生产阶段就展开竞争,选择合适的生产者,并对工业投入品进行专业化认可,在生产过程中做好记录,如生产产地、品种等情况。另外,在对产品进行定价时,要采取浮动定价策略,下发相关的说明文件,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能力、认可程度进行灵活调整,并建立相应的评价、售后体系,这样才能够为社会输送优质农产品。

3.加强政府监督管理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牵涉到的政府部门较多,如食药局、工商局、畜牧安全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多个部门进行管理,极容易出现交叉管理及权力真空的问题,甚至有些部门会产生管理矛盾,削弱各自的执法力度。所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应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对不同生产环节进行有效分工,才能实现监管合力;与此同时,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中的工作人员给予大力支持,优化监测站点中的设备,提升监测人员的岗位意识,让其树立正确的工作心态 。

4.强化检验检测能力

进一步扩建和完善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添置和更新仪器设备,吸收专业检测人猿,开展技术培训,实现人员、设备、场所的“三到位”,保证基层农产品检验检测的日常需要。其中,县、乡级检测机构主要侧重于多功能的快速检测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农业质量检查监控,以日常监督管理为主;基地、企业和市场的检测点则从产业链两端实施农产品质量监控,对产品进行抽查和自检,确保产品质量。

三、结语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工作人员需要了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进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家志 .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问题及对策浅议 [J]. 南方农业,2016(13):74-75.

[2] 吐尼沙古丽·司马义 .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J]. 现代食品,2015(21):5-6.

猜你喜欢

质量安全农产品因素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解石三大因素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困境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农产品争奇斗艳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