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女方向感性别差异小于个体差异

2018-05-05

保健与生活 2018年8期
关键词:方向感网格大脑

崔 爽

生活中常常听到女性方向感普遍比男性差的说法,并且惯以开车为例:女司机常找不着路,看不懂导航地图,告知其路线还能走丢;而男性则仿佛天生自带定位“光环”,走街串巷出入自如。

人类为什么会认路,身体内“自带导航”竟是真的

早在1967年,在伦敦大学学院做博士后的约翰·奥基夫就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我为什么能找到回家的路?我为什么能知道我在哪?在这串问号的引导下,他研究发现,当小鼠处在某个特定位置时,其海马体中某区的神经元细胞群会被激活。5年之后,还是奥基夫确认了自己之前在海马体里发现的神经元细胞与位置认知相关,这些细胞被叫作“位置细胞”。

有研究确定网格细胞同样存在于人脑。这就意味着,当我们在四处闲逛的时候,存在于大脑内嗅皮质中的网格细胞一直默默地帮我们定位坐标。凭借在“发现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奥基夫和莫索尔夫妇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大脑自带的这个GPS系统里,内嗅皮质中的网格细胞为我们勾勒了有具体坐标的地图,海马体里的位置细胞则告诉我们身在哪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亮教授说。

为什么你灵我不灵,与基因和后天环境训练相关

生活中确实有女性方向感特别差、男性方向感特别好的例子,但是男弱女强的情况也不少见。为什么人会有“路精”和“路痴”的差别?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弢教授详细解释了这3种能力:“方向识别相当于确定‘你’的位置和当前运动方向,好比我们在商场里看平面地图时标识‘你’的那个带箭头的小红点;空间知觉相当于地图,就是外部空间各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坐标系转换相当于‘你’如何旋转地图使得它与你的当前运动方向相匹配。”他举了用地图找路的例子:“一般我们先确定自己面朝哪站着,找几个标志物,然后拿出地图找对应的标志物在哪里,找到后旋转地图让它与我们面朝的方向一致,最后在地图上找到目的地,该怎么走就一目了然了。”

此外,人的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也存在天生差异,某些阿尔茨海默病高风险基因携带者的方向感表现就要差于非风险基因携带者。

“方向感不好是空间认知加工有问题,人对距离有不同的感知,有的人感知较准确,有的人感知偏差较大。转换有问题、细胞有问题、客体编码有问题、本体编码有问题、客体坐标系转向本体坐标系有问题,以上所有可能都会导致方向感不好,不能一概而论。”王亮说。

女不如男不存在,同性个体差异远大于异性平均差异

单个男女可能在方向感上各有输赢,但会不会从概率上说女性方向感普遍不如男性呢?有数据显示,男性与女性在视觉空间能力、心理旋转能力、空间旋转能力方面有差异。这在很长时间都被看作认路能力女性不如男性的证据。

对此,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魏坤琳教授强调:“统计上有差异不代表生理上有差异。”他直言,男性与女性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没有那么大。“女性的大脑和男性的大脑的确存在差异,但同性之间的个体差异远大于异性间的平均差异。”

据魏坤琳介绍,不同的人对空间线索的依赖程度不同,有些人很清楚空间中的定位,东南西北辨得很清,会使用比如“往北走200米再往西走100米”这样的方向加距离的表述;有些人则更偏爱标志性地点,比如“向前一直走,看到路口的麦当劳就右转”。而男性和女性在认路的策略上存在一些差异,男性空间旋转能力强一些,更喜欢绝对方位;女性相对弱一点,就善于用地标等线索。“与其强调性别差异,不如强调个体差异。”

他以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效应”重申了自己的观点:“天天说女性开车不行,方向感不好,结果吓得女性真开不好了。这种简单二分法在科学上没有意义,在实际生活中也很不可取。”

猜你喜欢

方向感网格大脑
人生需要『方向感』
追逐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脑筋急转弯
基于曲面展开的自由曲面网格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