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产学研合作为导向的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018-05-05潘婷婷梁旭华王学军

科技与创新 2018年9期
关键词:药剂学应用型实验

潘婷婷,梁旭华,王学军,程 敏,吴 红

(商洛学院 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药剂学是以药物制剂为中心,研究其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由于药剂学是一门各学科广泛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有着应用性强、与生产结合紧密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加强理论教学的研究,也要强化药剂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研究,这样才能避免理论与实践之间脱节严重的情况发生,同时,这也对培养学、研、产相结合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的人才意义重大[1-2]。

开展实验课,不仅能通过各种剂型的制备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学到制剂的设计、制备、质量控制和评价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药剂学实验课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独立分析解决制剂研究、生产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和制剂研究的创新能力以及过硬的动手能力。

1 我校药剂学实验课程开设现状分析

药剂学是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比例为2∶1,我校药剂学实验开展现状是内容多为验证实验。药剂学传统的实验教学为基础验证型的教学模式,即按照“实验教材+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实验报告”的模式进行。几乎所有实验内容是实验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再现,学生可根据既定的实验步骤成功完成全部实验操作,且实验结果较为理想,即使实验略有瑕疵和失败,原因也很容易找出,对于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对于实验后的分析讨论,内容仅停留在当前完成的实验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部分学生还认为,药剂实验很简单,只要合理操作就能制得制剂,忽略了整个实验设计的重要性,更无法理解药剂学实验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实验研究。

目前的药剂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无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难以较好地满足社会对制药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

2 开展药剂学实验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对于传统的药剂学实验教学,学生只需要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书就可完成实验操作,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受到限制。通过改革实验内容,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比例,引导学生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从中药传统古方入手,改善药物提取新工艺、改变临床用药新剂型,或从秦岭地方特有的道地药材入手,深入发掘其药理药效,可将其制成新剂型或药食相结合,将其制成咀嚼片,或将其美白保湿养颜相关功效应用于面膜等化妆品的研发中,等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让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多内容,培养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实践、分析、总结这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成果,一方面,可以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激发学生申报大创等项目的积极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求知欲将会得到满足,进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开展药剂学实验课程改革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学生在实验课中的被动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避免理论与实践之间脱节严重的情况发生,使培养的人才能够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培养学、研、产相结合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的人才。

以产学研合作为导向的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的改革的示意图

2.1 实验内容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相适应

地方本科高校肩负着如何将不适合做学术研究的学生塑造成为在社会上有用武之地并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地方本科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所肩负的任务不同于国家211和985高校,培养学生成为掌握最新技术和交叉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制药过程和产品双向定位的知识及能力,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管理应用型人才;既懂制药技术,又懂工程,具有质量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应用型大学生。专业人才应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区域适应性和岗位适应性。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工具,是所有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深思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制药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在医药等行业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所以说,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作为制药工程专业主干课的药剂学,是一门各学科广泛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有着应用性强、与生产结合紧密的特点,是培养制药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一环。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加强理论教学研究,还要强化药剂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研究,避免理论与实践之间脱节严重的情况发生。这样做,对于培养学、研、产相结合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的人才意义重大[3]。

2.2 实验项目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加大

目前,我校《药剂学》实验参考书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兆旺主编,实验项目14个,其中,基础实验11个,综合性实验3个,无设计性实验。学生在开展基础性实验时,只是依照讲义机械实验,难以开展实验处方设计,欠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易出现“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操作”的问题。而综合性实验的特点是实验连贯,环环相扣,任何一个实验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后续实验失败,这样客观上就加大了实验难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全盘考虑所做实验,熟悉实验中各步操作与目的,预判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考虑合理的解决方案,以保证后续实验的正常进行,这些均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实现的实验;或只给出实验目的和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设备和材料并实现的实验。学生需要查阅相关文献确定实验方案,需要师生反复、共同讨论不同的实验环节,将实验方案修改完善。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实践、分析、总结的一系列思维加工的过程,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成果,可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求知欲将会得到满足,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2.3 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学时数和实验设备的限制,很多制剂技术及剂型不能在实验课中全部呈现出来,许多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比较复杂,仅凭教师单一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到位,达不到教学预期,因此,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入实验视频进行生动的演示教学,这样既能将学生从大量书面的、难懂的讲解、板书中解放出来,还能在课堂的视频动态展示中理解相关内容,将单一、静态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元、动态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在同等课时中充实教学内容。观看视频,可以让学生对整个实验流程有深刻的印象,比看书本上枯燥乏味的流程图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教师只需进行必要的解释即可让学生充分理解。例如,我们可以录制栓剂的制备过程进行教学,让同学清楚看到将熔融的可可豆酯搅拌到什么样的稠度方可倒入栓模;又比如我们将压片机的装卸制成动画,学生可清楚记住装卸顺序,当仪器出问题时就可以适当调试压片机[4]。

2.4 实验项目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相结合

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设计实验的一般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认识和开拓创新的意识。通过设计性实验可以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对于实验实践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在进行设计性实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从中药传统古方入手,改善药物提取新工艺,改变临床用药新剂型,或从地方特有的道地药材入手,深入发掘其药理药效,可将其制成新剂型或药食相结合,将其制成咀嚼片,或将其美白保湿养颜相关功效应用于面膜等化妆品的研发中等,扩宽学生思路,为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新创业项目提供思路。

2.5 实验内容与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

鼓励在校学生围绕商洛地区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项目,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让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思路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施研究过程,做好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按论文形式书写研究报告或以其他方式表达展示研究成果,明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与当地企业相结合,促进实验过程中一些有经济价值成果的转化,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 取得的主要成效

3.1 药剂学有关毕业论文选题比例逐年上升

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情况进行分析可知,14级中相关毕业论文有3篇,分别为《双黄分散片制备工艺研究》《郁金银屑片喷雾制粒生产工艺参数优化研究》《自制健胃消食片的成型工艺研究》;15级中相关毕业论文有5篇,分别为《桃红四物面膜制备工艺研究》《橘红合剂的制备与工艺研究》《桑枝美白霜的性能评价》《桃红四物分散片的制备工艺研究》《黄精多糖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16级中相关毕业论文有7篇,分别为《兰香草沐浴盐的研制及其抑菌作用研究》《千里光软膏剂的制备》《桑叶壳聚糖微球抑菌活性的测定》《黄芩面膜的研制》《核桃青皮染发剂的研发》《宁神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桑叶速溶茶制备工艺研究》。总结这几年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可知,在原来传统片剂、颗粒剂的基础上,剂型更加多样,应用性更强。

3.2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在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国家级立项,比如《柿子叶面膜的工艺优化、效果评价》《中药祛疤膏的研制》《桃红祛斑美容口服液的研制》《大豆多糖颗粒茶的研制》《山茱萸降血糖保健糯米酒的制备工艺研究》均是在药剂学理论及实践课程的基础上申报研究的。从最初构思到最终项目的完成,学生全程参与,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之前提前锻炼其科研能力,包括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实验方案的确定、最佳工艺的筛选、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最终论文的撰写,这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镇,梁微,刘克辛,等.《药剂学》教学实践探讨[J].科技教育创新,2011(07):252.

[2]戚建平,卢懿,汪亚勤,等.视频教学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J].安徽医药,2013,17(5):895-896.

[3]马凤余,彭代银,王键,等.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6):1-2.

[4]杨巧荷,徐鹏程,董玉.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37(S2):241-243.

猜你喜欢

药剂学应用型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针对药剂专业学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浅谈基因药学实验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微课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