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媒体融合的成功之道

2018-05-04宋磊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1期

宋磊

摘要:笔者以所在新闻单位所经历的新媒体融合实践为基础,从当下新媒体融合的生产策略、内容品质要求、延伸服务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融合需要自我改变和提升的方面以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媒体融合;生产策略;内容精细化;洞察用户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3-0288-01

从长远来看,由于媒体形态的变革与功能演变,网络媒体的发展以及网络新闻的普及将改变公众的阅读行为方式乃至对媒体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传统媒体深陷困境的今天,唯有进行彻底的转型才能有生存希望。传统媒体的媒体融合发展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划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显然,新媒体融合之“新”是基于内核的,需要一些深层次的变革,才能让转型有效而彻底。个人认为,新媒体融合须在以下三个方面苦下功夫,可能增加媒体竞争力上打下基础。

一、打破陈规升级新闻生产策略

新媒体融合必须完全打破传统新闻编辑框架,依其传播特性重新设计。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生产须经历如下几个环节:发现新闻——采访——写作(制作)——送审——印刷

(编排)——新闻发布(播出)。而在网络新闻时代,很多传统的新闻生产环节被弱化或缩减。例如以往记者采访方式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和电话采访,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种种形式的网络采访,例如视频采访、E mail书面采访、移动终端写稿等,都成为媒体从业者进行新闻报道的常规采访手段,这将导致新闻采访方式更为简化、快捷。要更有效地习惯现在移动互联网下信息快速产生的特征,新闻采编团队的整合也非常重要。在新闻生产时,组成不同的采编小团队,快速获取信息并形成小组方案解决,同时开设人物专栏,也是提升新闻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环节的好方法。在升级新闻生产策略方面,《纽约时报》网络版是个好案例,很好地执行了按照网络媒体的风格和特色制作新闻。首先,在整个编辑的流程中,增强了信息传播中视觉元素的影响力,以更符合受众形象思维和非线性思维的传播方式,如影片、声音、动画等手段来制作。《纽约时报》还专门成立了视觉研究实验室,研究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视觉语言,如表格、图标、地图、动画、视频等来展示新闻。其次,《纽约时报》建立了强大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从1981年到现在的《纽约时报》上的文章,以及与新闻主题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和相关主题资讯。

二、坚持新闻内容精细化、深度化

新媒体新闻报道具有技术优势和内容优势,但面临用户流动性大、不易守住固定读者的挑战。如何在占有传播迅捷、高效的同时,提供吸引读者的内容,是摆在新媒体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内容精品化、深度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受众的阅读习惯基本上不会受媒体决定,新闻的质量决定了受众的选择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会像原来一样每天早晨在家里等待报纸来获取新闻,而是通过打开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地就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可以在分秒间取舍是否阅读,有着更灵活的选择性。新媒体要根据网络的变化而对自身的内容进行补充与更新,这样就有可能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变革中脱颖而出。在对市场做出准确的判断之后,新媒体凭借自身优势创造出高质量内容,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同时锁定其特定读者群。

新闻要做精细化、深度化,一方面要应避免炒作类、标题党、低级趣味等新闻输出,新聞生产突出专业化、优质化,不能一味抢快而丧失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报道力争潜入事件背后,探究事件背后的根源性问题,从而新闻营造有公信力、专业精神的权威媒体形象。另一方面,还应精心设计视觉元素,重视美术编辑作用,在视觉传播上突出美感与时尚、现代化的观感,将推送新闻报道做得好看、耐看,从而更有亲和力,能在海量信息推送中脱颖而出。

三、加强互动凸显“人本”特征与关怀

网络新闻与受众之间形成实质互动关系网络媒体中的新闻具有很明显的“人本”的特征,人的行为和态度转变中的情感因素在网络媒体上可以得到及时显现。网络媒体发布新闻可以依靠受众的喜爱度与关注度进行编排,而受众也可及时进行反馈,与网络媒体产生互动关系。

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的发布只是单向传播,无法及时获取受众的反馈和意见。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虽然技术日新月异,但冷冰冰的信息传递都不会发展长久,受众体验是检验新闻传播效果的终极标准。新媒体融合应融入人性化关怀、传递人性化信息,主动与读者产生联系,在报道中主动关照读者对新闻事实的进一步探索、思考,设置如留言板、互动调查、征集意见等平台,并及时快速回应,实现传统媒体不能完成的互动功能。

近几年来,传统媒体在新媒体转型中慢慢地察觉到,“洞察用户”才是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较好的方式。一些成功的新媒体平台提出打造“开放的内容平台”,保持开放的态度,在新闻传播效果和吸引读者方面取得成功。

以“澎湃新闻”为例,笔者认为,其最显著的特色是新闻提问,读者疑问有人回答,读者回答有人关注,运用问答互动的方式使受众能够即时追问和跟踪新闻,让新媒体新闻客户端就做到对新闻的追问和跟踪,受众要想跟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新闻,可以在自己的手机客户端中预先设置,当这些事件或话题有了更新时,系统就会通过用户的跟踪而把更新的内容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这样,新闻客户端能有效吸引网友对新闻内容的持续关注,而形成一批稳定的读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