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舞蹈教学中儿童表现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建议

2018-05-04田芳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表现力培养教学

田芳

摘要:在少儿艺术教育中,舞蹈属于重要内容,在增强儿童体质的同时,还能培养儿童艺术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此外,还能够对其大脑想象空间进行扩展,促进其思想表达、情感抒发与控制能力的培养。对此,本文基于舞蹈表现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将相关的舞蹈教学建议提出。

关键词:儿童舞蹈;教学;表现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J72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3-0182-01

一、前言

在现实当中,许多儿童都参加了舞蹈学习,但对于学习的目的,大多数的家长和教师都将其作为一项锻炼身体的体育项目,以保持孩子的身体健康。而没有关注到培养孩子表现力的作用,阻碍了儿童舞蹈教育的开展,舞蹈的重要功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儿童舞蹈教师应转变观念,注重儿童表现力的培养,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儿童的艺术表现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二、表现力培养在儿童舞蹈教学中的价值

舞蹈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不但具有优美的外在表现形式,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产生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主要通过人的肢体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故事内容,抒发人物的情感,从而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以感染观众。概括来说,在儿童舞蹈教学中注重培养艺术表现力有着以下的好处:

其一,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

儿童由于心智的不成熟,缺乏生活阅历,美的能力较弱,理解能力也不发达,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导他们展开想象,通过优美的身体姿势展现出自己心中的美,表达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通过这样的着重培养,能够让儿童更好地欣赏美好的事物。

其二,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

每个人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都会流露出不同的表现,儿童也是如此。舞蹈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不同的心情,然后用舞蹈进行展现,提升其情感的丰富度。

其三,提升儿童的艺术修养。

舞蹈是身体语言艺术,肢体动作和舞台背景一起构成了这种艺术形式。通过身体姿态和表情讲述故事,表达内心的情感,这是舞蹈对于儿童艺术修养的提升功用。

三、儿童舞蹈教学中培养孩子表现力的建议

(一)根据少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估计孩子积极表现

兴趣是学生学习导师,还是学习的驱动力,对于学生学习比较有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换句话说,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对课程进修设计和编排,激发儿童产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得少儿主动探索舞蹈的学习方式与手段,提高自身对于舞蹈感知力和理解力。同时少儿舞蹈的教学需要与少儿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动作进修选择,主要选取节奏明快的动作,避免采用高难度动作,提高动作的趣味性,吸引儿童积极学习。

如形体锻炼教学,就尤其重视动作的选择,只有根据儿童的形体特点安排相应难度的动作,才能起到良好的形体锻炼效果,尤其是一些形体特殊的学生,更要求动作具有针对性,以纠正形体上的一些缺陷。同时,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学习兴趣,采用鼓励的态度,支持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使其保持自然的状态投入到训练中,才能获得良好的锻炼成效。

(二)重视实践的教学,激发学生表演热情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展现学生自身所学操作技能和知识,使得所学知识可以应用在实践中。因此,对于儿童的舞蹈教学,应采用以课外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方式,给少儿创造与提供大量表演的机会,使得患者自身学习热情得以激发。

例如:在庆祝新年联欢会与六一节时,可以借助该机遇对少儿进行锻炼。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相应节目,并鼓励少儿参与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少儿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少儿有成就感,继而提高少儿舞蹈的表现力。

(三)培养舞蹈兴趣,让孩子勇于表现

兴趣对于学习非常重要,尤其是儿童,他们学习任何东西都以兴趣为主,无法像成人一样进行强迫学习。这就要求舞蹈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舞蹈教学,让学生能够喜爱舞蹈学习,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用心感受舞蹈的艺术氛围。具体到课堂上,教师应首先考虑儿童的兴趣爱好,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儿童都喜欢小动物,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模仿儿童熟悉的动物的动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积极进行表现。不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舞蹈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在产生了学习兴趣之后,学生就会主动、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并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主动进行表演,有效地提高舞蹈水平。

(四)强化动作训练,让孩子正确表现

舞蹈必须通过人体的动作才能展现,动作是舞蹈水平的重要表现。因此,舞蹈的入门学习就是要对动作进行重点训练。在正确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使其具有很强的藝术表现力,从而产生艺术感染力,这是动作指导的目标。动作训练是儿童舞蹈教学的基础内容,掌握好动作才能为舞蹈表现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动作训练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标准化,即要求学生对某个动作达到标准要求,同时给予正确的指导,这是舞蹈的基本功;

二是形象化,即通过模仿,使得动作生动形象。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模仿对象的特点,从而用心体会,力求形象表达。但这里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模仿对象要为学生所熟悉的内容;

三是注重实践锻炼。教师应多组织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检验。在演出中,注重营造演出气氛,引导儿童积极表现,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总之,动作训练是儿童舞蹈表现力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在确保其规范和形象的基础上,鼓励儿童进行想象和创造,以提升动作的表现力。

(五)通过故事引领,让孩子理解表现

由于年龄的原因,儿童还不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同时,儿童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利用故事对儿童进行舞蹈内容理解的引导,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从而准确地表现出故事的内涵,进而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述,特别是对一些细节进行强调,让儿童产生非常真实的感觉,进而按照自己的理解,准确地将故事的涵义用动作展示出来。如,教师在进行《猫鼠之夜》表演前,可以将故事的内容和理念的细节详细讲解,边讲边引导学生想象,并对动作进行设计,如,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想象一下小猫这个时候是什么样的?老鼠是怎么想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提升他们的表现能力。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儿童进行更多的想象,对故事进行大胆的加工,有助于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逐渐提高艺术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舞蹈教学应注重表现力的培养,尤其是儿童舞蹈教学,表现力更是一项基础技能,对儿童今后的舞蹈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首先要激发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提升他们的表演欲望,才能促进舞蹈的学习,培养他们的表现力,最终实现提升舞蹈水平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将表现力作为一条教学主线,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通过引导和训练,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使动作更具表现力。

猜你喜欢

表现力培养教学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