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吴地佛教装饰元素中的莲花图案在民间工艺中的俗用

2018-05-04王亦非李静妤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佛教装饰

王亦非 李静妤

摘要:莲花图案在人们的生活中深受青睐,随着佛教的传入莲花图案的涵义得到升华,在吴地佛教装饰中运用广泛,同时在俗用的过程中,莲花图案装饰性强且寓意丰富,被人们运用于各种手工艺品上。本文着重探究莲花图案在常州梳篦这一民间工艺品上的运用,梳篦上的莲花图案有写实图案,亦有抽象变形图案,整体装饰效果显著,提升了常州梳篦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佛教;莲花图案;装饰;常州梳篦

中图分类号:K879.22;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3-0107-02

一、莲花图案的寓意和俗用

莲花纹在中国的历史悠久,人们对莲花素来就有偏爱。早在距今7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发现荷花的有关化石遗存。在《尔雅·释草》中记载:“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蘧,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荷,不仅美,而且根茎叶都能食用。

早在西周晚期就有青铜器“梁其壶”(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其莲花花瓣的盖钮造型优美,折射出莲花的恬静与温柔。春秋战国时期、汉初莲花纹作为装饰图案大量运用在各类器皿,莲花纹造型简单,由6至8个花瓣组成,正好与圆形的器皿口契合,既简化了制作工艺,且又具有形式美,但此时的莲花纹寓意较为简单,更多是从形式美的角度来欣赏莲花图案。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将荷花纹样应用在青铜器上,实现了人们对“莲花”这一植物从物质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的境界。自此以后,莲花纹开始大量应用在了陶器、瓷器的装饰上,并且人们将图案进行了再加工,有独立纹样,也有四方连续,使得图案有了“美”的延续,同时还能与器皿本身的造型更好地衔接。另外,汉代建筑的藻井装饰中多用莲花图案,因为木结构的建筑物最怕火灾,而莲花出于水中,与水紧密相连,故而人们寄希望于通过莲花的美好寓意,实现避火避灾的功能。

文人墨客对莲花也有特殊的情节,欣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节,并把这种情节人格化,故而把“莲花”比作君子或是纯洁的少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更直接地表达了大诗人李白的情怀和文学追求。在中国花鸟画中,荷花这一主题也是文人热衷的题材之一,寓意不仅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傲骨,也有美满、完满的喜好,是人们追求的精神归宿。

莲花的含义丰富,寓意吉祥,不论是正统寺庙,还是信男善女,对莲花都充满了敬仰和热爱。在世俗社会中,百姓认为莲蓬犹如女性的子宫,是孕育生命,多子多福的象征;年轻的男女喜爱荷花的纯洁,寄纯洁的爱情于荷花;中原地区结婚风俗都有赠送一对两节莲藕,人们称之为喜莲,人们赞叹夫妻恩爱,美满幸福,更寓意并蒂莲为爱情缠绵,祝福幸福爱情美满,花开并蒂,“莲”生贵子;结婚的新人,人们会以“和合二仙”为祝福,祝福新人家庭和谐,幸福美满。这两位可爱的和合仙人,一人手持莲花,一人手捧盒子,这一喜人的形象深入人们内心,在人们的家庭生活中应用广泛。

二、佛教图案的俗用

佛学自传入中国以来,就已开始俗用过程。佛学的俗用是佛学传入的机缘,是佛学兴盛的标志,亦是佛学普及路径。早在上世纪末,民俗学专家陶思炎教授就对佛学的俗用展开深入研究,并著有《论佛学的俗用》一文,因此,本文笔者直接引用陶教授“俗用”这一概念。

“俗用佛学”这一概念对应于“寺院佛学”的概念,是佛教教义与民间风俗的相联,不仅运用在世俗人们的生老病死、婚姻等重大事件的仪式之中,例如,《南齐书》中记载,张融临终的遗书中,要求后人在他入殓时,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这体现了儒释道相互融合,烧符化纸体现为道术,邀请僧侣诵经表现佛学,这项民间风俗仍沿用至今,可见三教并举的传统对人们影响之深。

在佛教中,莲花作为佛陀的坐騎,在佛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且莲花之寓意异常丰富。《佛光大辞典》释:“莲华,又作莲花。为生于沼泽之宿根草本植物。通常于夏季开花,味香色美,生于污泥之中,而开洁净之花。”印度古来即珍视此花。据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所述,天地开辟之始,毗湿效之脐中生出莲华,华中有梵天,结枷跌坐,创造万物;又毗湿纹及其配偶神皆以莲华为表征,或以莲华为多闻天之七宝之一。佛教亦珍视之,如佛及菩萨大多以莲华为座。佛陀释迎牟尼出生时,便脚踏金色莲花,太子站在莲花上观视四方,一手指天,另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佛陀在菩提树下顿悟成道后,一步一莲花:传教布道时也是端坐于莲花座上,成交脚莲花的坐姿。故而在佛学中,莲花就是佛陀的象征,人们看到了莲花,就想到了佛陀。据入大乘论卷下载,十地之菩萨系生于摩酶首罗天王宫,坐于宝莲华王座而成佛。观无量寿经载,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二菩萨等,皆坐于宝莲华上;众生临终时,彼佛等持莲台来迎九品往生之人。又后世佛、菩萨等像,大多安置于莲华台上;莲华亦常作为供养佛、菩萨之具。又阿弥陀佛之净土,以莲华为所居,故指净土曰莲。”佛学庞大系统的经典教义、艺术文化符号也影响了人们的审美和爱好,被人们借鉴并运用在了文化、绘画、装饰、音乐等多种艺术领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纹”必有意,其意必吉祥,这是淳朴的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人们将美丽的图案赋予一定的含义,并将这种图案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例如寓意灵魂不灭、轮回永生的忍冬纹,多子多福的鱼纹,象征纯洁、智慧的莲花纹。佛学中的大量图案受到了善男信女的青睐,如果说深奥的经义与平常百姓有着不可碰触的距离感,那么佛教中的故事、美丽的图案符号反而更能于人亲近,这些图案符号便充当了百姓与佛理的桥梁,人们对这些图案的信赖和喜爱,亦或是对佛的虔诚和尊重。

三、常州梳篦中的莲花纹

常州作为东吴地区的一部分,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地域文化深厚,同时又有千年古刹——天宁寺,亚洲第一佛塔——宝林寺,因此佛教文化在当地一场繁盛。莲花图案深受当地百姓喜爱,被人们充分运用在了生活的各个方便,特别是常州当地盛产的梳篦上。常州制作梳篦的历史悠久,是典型的常州本土制作、经营、销售的手工艺品,常州工匠艺人不仅有着卓越的手工技艺,他们更是常州地区的寻常百姓,了解人们的喜好憎恶,并把人们喜爱的图案花纹运用在梳篦的制作中。

莲花图案在各种手工艺品上呈现,主要是为了起装饰作用,突出形式美的特色。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考虑,“修饰”、“打扮”本身具有特定实用功能的梳篦,使得人们在使用梳篦时,还能感受到“美”!莲花图案运在梳篦上,受到了梳篦实用功能的形状限制,也受到了梳篦本身材质的限制,于是这就更加考验手工艺艺人的精湛技艺,使得莲花图案与梳篦结合的“天衣无缝”。

从图案装饰学角度来看,图案的构成形式有四大类:单独图形,适合图形、连续图形和综合图形。莲花图案形态优美,具有一定的对称性,茎干与荷花的组合又显均衡之美。结合实用功能的物质本身,例如器皿的杯口、碗口,通过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构成形式,彰显器物与莲花图案结合之美。

常州梳篦的莲花装饰,主要采用了莲花的单独图形,在黄杨木的梳背上刻有盛开的莲花图案,莲花饱满静谧,充满了智慧与慈悲的力量,两边铺开的荷叶,线条柔美,结合黄杨木质地坚硬、刚强,这一刚一柔的结合,是一种辩证哲学在梳篦上体现,是实用功能、材质与装饰的高度配合(如图1所示),采用单独的一朵盛开的莲花,花瓣圆润,线条柔美,盛开的莲花花瓣在下,厚实的花托里孕育着犹如子宫一般,孕育着生命的无限可能,含苞待放的花瓣向上微微倾斜,折射出不屈和顽强。这类莲花图案都是独立形态、单独图形,假借莲花饱满对称的形式,在梳背上呈现出均衡与匀称的美感。

在有的梳篦装饰中,莲花纹样是以场景的形式出现,勾画出了荷塘的美好景象,或象征着“和和美美”,或衬托着荷塘里的鸳鸯,象征着出双入对的美满爱情。也有采用烙烫的工艺技法,原木色与烙烫的肌理色勾画出简单的黑白灰关系,梳子透出簡约质朴的美感。还有的则采用彩绘的工艺技法,并且以对梳的形象出现,画面色彩浓烈,画面饱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常州梳篦中还有一种装饰图案,手工艺人将民俗故事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直接勾画在梳篦上,对梳篦进行装饰。如“和合二仙”的梳篦,“和合二仙”在前文中已经谈到。首先,梳篦在常州的婚庆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象征着新人“一梳梳到底,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其次,和合二仙的形象也深受新人的喜爱,这两者结合,也是梳篦的实用功能与图案的美好寓意融合于一物。

四、结语

莲花图案无论是在佛教还是世俗生活中,都是精神的象征,情感的寄托,随着佛教文化的繁荣更让世俗百姓了解莲花在宗教精神领域的内涵,更提升了莲花图案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与地位,使得人们更加尊重与喜爱莲花图案。在民间工艺中,手工艺者除了拓展手工艺品的是实用功能以外,还会竭尽全力地将个人和劳动大众的生活喜好表现在手工艺品的装饰上,作为美化生活、增加生活趣味的方式。

猜你喜欢

佛教装饰
◆ 装饰线条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装饰线条
佛教艺术
鲤鱼旗装饰坠
徐日昇的中国佛教观
装饰圣诞树
敦煌佛教疑僞經疑難字詞考釋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象